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央行多管齊下 流動性無憂

  • 發佈時間:2015-10-23 00:31: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勤峰

  繼21日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之後,央行在22日的例行公開市場操作(OMO)並未繼續投放流動性,全周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450億元。市場人士指出,央行收短放長,既保持了資金總量上的相對穩定,又增加相對長期限流動性的供給,恰當體現了對貨幣政策鬆緊適度的把握,市場對未來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有一致預期。

  收短放長 雙向調節

  央行22日開展了公開市場逆回購交易,期限7天,中標利率持穩在2.35%,交易量則續降50億元至200億元,創逾三個月新低,並不敵當日500億元到期規模,凈回籠資金300億元。這是近期央行連續第三次通過公開市場渠道凈回收流動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央行21日主動披露,當日對11家金融機構開展MLF共1055億元,期限6個月,利率3.35%。這是9月以來,央行首次開展此類操作。

  前後兩日,央行一收一放,其流動性操作方向看似矛盾,但據市場人士分析,OMO和MLF各有側重,因此短期操作方向有所不同也並不奇怪。就短期而言,匯率風險緩和後,短期流動性供求狀況改善,資金市場融入需求並不難得到滿足,貨幣市場利率保持低位平穩,為央行開展OMO凈回籠操作提供條件,而OMO凈回籠未對整體資金面造成太大的影響。就中期而言,居民本外幣資産配置出現深刻變化,持匯意願上升,資金流出還在繼續,新增外匯佔款持續低迷甚至為大額負值,導致基礎貨幣仍存供給缺口,央行有必要進行主動投放,因此利用MLF、PSL等工具提供中長期限的流動性。最新數據顯示,9月央行外匯佔款下降規模收縮,但仍減少了2641億元,這是央行外匯佔款連續8個月下降。

  多措並舉 未改初心

  市場人士指出,央行一收一放,既保持了資金總量上的相對穩定,又增加相對長期限流動性的供給,恰當體現了對貨幣政策鬆緊適度的把握。目前看,10月份流動性基本無憂,央行公開市場暫無大的資金投放壓力,未來仍將視短期資金供求適時適量調整操作方向和力度,在應對流動性的事件性、季節性波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外匯佔款低迷的狀況未改,基礎貨幣仍存在供給缺口,勢必需要央行保持一定的主動投放流動性的力度,預計後續將綜合利用MLF、PSL乃至準備金率等工具,釋放中長期限流動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海通證券報告指出,此前8月19日央行進行了千億MLF操作,而8月25日啟動雙降,表明MLF操作並不能排除降準可能。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外匯佔款持續下降,基礎貨幣投放不足,仍需降準補充流動性。隨著9月CPI的大幅回落,且M2增速較8月回落,通脹貨幣低迷增加通縮壓力,意味著降息空間再度打開,寬鬆貨幣政策仍將持續。當然,也有機構如華創證券等認為,MLF降低了短期內降準的概率。

  但不管怎樣,市場對未來流動性繼續保持合理充裕具有一致預期。年內餘下兩月,年末因素將逐漸顯現,預計央行流動性管理操作會更加頻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