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四、貨幣政策可能的八個選項

  • 發佈時間:2015-10-08 01:09: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一,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利率市場化改革後,央行雖然不能直接控制信貸市場貸款利率,但是基準利率下降對於引導信貸市場利率下降仍然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此外央行還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利用多種流動性管理工具,降低銀行間市場利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

  第二,逐步引導存款準備金率回歸正常水準。隨著外匯佔款的逐漸下降,中國基礎貨幣的供給渠道業已發生改變。與經濟新常態相適應,存款準備金率也應該逐步恢復到正常水準。在通縮和高債務情形下,降準雖然不能必然帶動貸款增加,但是通過存款準備金率下降,可以為信貸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有利於銀行放款。除此之外,在宏觀經濟蕭條的大背景下,包括降息和降準在內的寬鬆貨幣市場環境可以穩定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通過提高通脹預期引導實際利率向其均衡水準收斂。同時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有利於央行通過前瞻性指導進行預期管理。

  第三,通過明確盯住名義GDP增速保證貨幣政策寬鬆的“適度性”。僅僅盯住産出缺口和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規則在當前中國可能並不適用。在經濟步入新常態初期,潛在增長率的估計仍處於試錯過程中。儘管PPI同比增長率已經連續三年下滑,GDP平減指數更是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但CPI或者核心CPI都處於相對穩定的較低水準。所以僅從産出缺口和通貨膨脹兩個目標無法全面反映中國經濟的現狀。而盯住名義GDP增長率的好處在於可以將總需求的穩定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有利於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第四,加強金融市場培育,引導無風險利率回歸均衡水準。貨幣政策在傳導過程中之所以遭遇阻滯,與金融市場不健全有關。加強金融市場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考核目標改革減少政府隱性擔保,提高市場對資金價格的敏感程度,避免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的擠出;逐步有序打破金融市場的剛性兌付現象,培育投資者風險自擔意識,實現金融市場無風險利率回歸正常。

  第五,加強微觀市場主體培育,引導貨幣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加強微觀市場主體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消除“僵屍企業”;通過法律手段對於不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企業或者落後産能進行淘汰。通過企業重組和落後産能淘汰不僅可以實現企業債務減免,減少企業借新債還舊債,引導銀行貸款進入生産領域,還可以帶動投資需求和總需求回升。

  第六,結合總需求增長目標,探索通過“前瞻性指導”引導公眾預期。由於需求不足問題已經強烈顯化,貨幣政策不宜保持以往模糊的穩健定位,必須旗幟鮮明地採取寬鬆定位。為了引導公眾預期,除了果斷採取包括降息、降準等常規性的寬鬆貨幣政策之外,還可以探索通過前瞻性指導的方式,設定名義GDP增長率或者生産者價格指數等參考的臨界指標,引導公眾穩定通脹預期。

  第七,借鑒西方國家非常規貨幣政策經驗,通過市場化手段干預利率期限結構。利率市場化之後,央行將失去對信貸市場利率的直接控制。在當前宏觀經濟蕭條和金融市場不穩定的大背景下,銀行惜貸現象嚴重,中長期利率居高不下,抬高了企業和政府的融資成本。因此可以借鑒西方國家非常規貨幣政策經驗,通過市場化手段干預利率期限結構。例如可以借鑒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長期債券的方式進行扭曲操作,將中長期利率降低到合意水準。

  第八,重構監管框架,構建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宏觀經濟的幣政策。市場經濟中貨幣當局兼具金融市場的“最終貸款人”和貨幣政策執行者雙重身份。隨著金融市場混業經營既成事實,金融市場安全不僅影響宏觀經濟穩定而且關係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是否通暢。在經濟蕭條和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背景下,人民銀行不僅負責日常貨幣政策實施的職責,同時還應肩負著維護金融安全與推動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的重任。通過加強事前監管,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金融改革”和“監管強化”的組合,以保證實體經濟面臨的貨幣條件指數的相對穩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