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再次降息穩定實體經濟增長 加速利率市場化

  • 發佈時間:2015-05-10 19: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5月10日電 (曾會生)今日央行宣佈,自5月11日起對稱降息0.25個百分點,並將存款利率浮動空間上限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5倍。專家表示,央行年內再次降息主要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有利於穩定實體經濟增長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擴大存款利率上浮空間加大了銀行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優化資源配置,但銀行不一定用足上限。

  降息有利於穩定實體經濟增長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這是繼3月1日央行降息後的年內再次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宏觀層面上看,其主要動因是,由於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有必要通過降低名義利率來達到降低實際利率、穩定投資增長的目的。如果名義利率不降,在通脹率明顯下行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由於實際利率上升而導致貨幣條件被動緊縮的局面。

  中信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近期的外貿數據顯示,實體經濟 下行壓力還比較大,另一方面由於整體物價水準較低,導致企業的實際利率偏高,通過降息可以穩定屍體經增長,也能夠降低企業融資的成本。

  “此次降息是意料中的動作。”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對中新網記者分析,近期的GDP、CPI、 PPI和PMI等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降息目的是降低企業和個人融資成本,促進投資和消費。

  但馬駿強調,不應該將這次利率下調解讀為中國版的量化寬鬆(QE)。一些發達國家的量化寬鬆是在政策利率接近於零,而實體經濟又面臨衰退的背景下採用的非常規政策手段。而中國使用的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和其他常規政策工具仍屬於常規性貨幣政策操作,與發達國家的QE有本質的區別。

  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通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

  在降息的同時,央行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

  “這次將存款利率上限直接從基準利率的1.3倍擴大到1.5倍,其主要考量是防止‘誘導性上浮’。”馬駿解釋,如果僅僅將上限擴大到1.4倍,一些自主定價能力有限的銀行的存款定價就可能被“誘導”到這個上限,對本來已經形成的融資成本下行的趨勢産生不利的影響。將上限直接調到1.5倍,拉開上限與市場均衡利率水準的距離,更有可能降低一些金融機構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衝動。

  向松祚表示,將存款利率上限擴至1.5倍時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重大步驟,標誌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

  央行表示,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的進一步擴大,是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這不僅拓寬了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有利於進一步鍛鍊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促進其加快經營模式轉型並提高金融服務水準,為最終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也有利於資金價格更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推動形成符合均衡水準和客戶意願的儲蓄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金融健康發展。

  彭文生分析,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給了金融機構更大的自主空間,使利率定價更加市場化,這會推動存款利率上升。但目前央行的政策工具意圖引導利率下行,加上經濟對資金需求不是很旺盛,所以向上推的力量不會太大。

  儘管央行將存款上限擴至1.5倍,但在馬駿看來,由於當前流動性充裕,通脹率和市場利率都趨於下行,大部分金融機構不會用足這個1.5倍這個上限。

  對於下一步的貨幣政策,央行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根據流動性供需、物價和經濟形勢等條件的變化進行適度調整,綜合運用價量工具保持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