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加強程式化交易監管勢在必行

  • 發佈時間:2015-08-01 00:33: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費楊生

  權威人士表示,程式化交易在A股市場還是一個新事情,市場各方對其特徵的認識、監管規則的把握都在摸索中,但在股市波動期間,其負面效應被放大,加強監管是大勢所趨。監管部門將摸清底數,了解資金來源和交易策略,落實投資者賬戶實名制,研究制定專門的監管辦法。

  助漲助跌“雙刃劍”

  程式化交易一般是指根據一定的交易模型生成買賣信號,並由電腦自動執行交易指令的過程,包括演算法交易、量化交易、高頻交易等多種交易形式。

  這種交易方式的優點是順勢操作,賺取波段利潤;指令簡單、策略明確,可排除人為貪婪及恐懼等因素;提高了交易效率,豐富了市場流動性;可構建多種策略,優化組合投資。

  業內人士介紹,在A股市場,程式化交易還是一個新事物。2005年首批ETF上市後,由於套利交易的需要,程式化交易開始出現。在2010年股指期貨上市後,量化Alpha策略和期貨日內交易策略越來越多,程式化交易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程式化交易給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3年8月16日的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光大證券在進行ETF申贖套利交易時,因程式錯誤,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以234億元巨量申購180ETF成份股,實際成交達72.7億元,引起滬深300、上證綜指等大盤指數和多只權重股短時間大幅波動。

  該事件讓投資者充分認識到程式化交易的風險。程式化交易高度依賴技術系統,技術系統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會造成新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引發市場巨幅波動。證監會對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調查後認為,這一事件是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首次發生的一起因交易軟體缺陷引發的極端個別事件,對證券期貨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

  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葉偉在去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具體分析了程式化交易的風險隱患,主要包括:交易模型或策略存在的潛在風險;在市場行情巨幅變化與市場異常衝擊下的潛在風險;系統故障、軟體漏洞及風險控制缺失的潛在風險;國內股票市場機制的缺陷引起的潛在風險;中小投資者比重較大且受限于資金與技術的潛在風險;程式化交易系統缺乏具有公信力的安全認證的潛在風險等。

  他認為,程式化交易並不適合所有的市場行情,行情巨幅變化時,使用中的程式化交易策略將可能變得不再適合,而且在大行情到來時,用程式化交易系統所下的委託也可能無法成交。(下轉A02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