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公募基金公司上市的四個理由

  • 發佈時間:2015-06-15 00:56: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鑫元基金 蔣光祥

  諸多跡象表明,目前在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四大金融行業中,僅基金業未誕生上市公司。有關基金公司上市的必要性與意義已有太多著述,這裡只對基金公司上市後的意義和影響做一個猜想。

  第一是對傳統基金業生態的衝擊。類似多數行業,相比未上市基金公司,已上市基金公司應當享有品牌溢價。作為第一批上市的基金公司,這個溢價之上又會有一個隱性附加值。在各家基金公司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角逐和發力已告一段落的今日,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可能會視公司上市為彎道超車的又一機會。而一貫重視與基民接觸與互動的基金公司,則多了一個被外界所了解的窗口。畢竟對於集聚在少數一線城市的公募基金公司,各地能夠有心到府考察的基民不多,能夠被基金公司投研負責人接待的機會也許更不存在。但是基民如果同時作為上市公司股東,即便持股只在少數,但這種機會一定會比前者多上不少,也會理直氣壯許多。給予基民的心理感受不同,客戶黏性自然也不同。基金公司直銷也許就此從另外一個空間打開局面,有望拓展在銀行“尾傭”等利益壓迫下的狹窄生存空間。並且隨著行業內上市公司數目的增加,一些因故本無上市打算的基金公司可能難以承受缺位所帶來的心理壓力。

  第二是對公募基金社會監督機制的完善。國外成熟市場經驗表明,完備的投資基金社會監督機制是投資基金業健康發展的必要保證。保護投資者權益口號的落地與實施,還是得依靠有形步驟與具體法規。基金公司上市後,投資者一方面是基民,另外一方面很可能同時通過對其二級市場股票的購入成為股東。基民在獲得所購基金季報、年報等披露資訊同時,可以同時查閱其作為上市公司的諸多公開資訊,包括定期財報、關聯交易情況説明,與公眾投資者互動等上市公司特有資訊,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的詳細情況。投資者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意識也多了具體路徑。另外,可以借助滬深股票交易所、公眾媒體等對於上市公司的監督,所獲資訊的縱深將比以往更為詳盡,從而形成全方位的基金外部監督機制,讓基金公司從金字塔頂、象牙塔內回歸人間煙火。

  第三是對原有股東關係的微妙均衡。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選擇上市,就其實質來看,勢必會影響到原有股東方的利益。但放入一個更大的環境去考察,特別是公募基金公司牌照附加值日漸式微的現實面前,基金公司作為一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需要通過資本市場運作,來實現企業産權的轉移和交易,通過資本市場上的企業産權流動和重組來實現資産結構的優化組合。眾所週知,國內基金公司向來存在著雙重的“委託—代理”關係。一方面是基金公司股東作為出資人與基金公司,另一方面則是基金持有人和基金公司。當前者壓倒後者時,基金公司股東可能會置基金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于不顧,按照一般公司治理方式對基金公司的人事安排、重大決策和經營活動進行影響和干預,加劇人才流失和缺乏長遠發展目標是其突出後果。這種影響和干預在股東發生變化時表現得最為突出。很顯然,持有人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與一般企業的目標函數相悖。要從這種股東、基民利益不能兩全的困境中破局,必然會牽涉到對其原有行業治理制度、公司治理結構的反思與創新。而基金公司上市則使得股東結構多元化,並通過股東的角度滲透影響公司的治理結構方案,而一些在投資和産業界頗有想法和實力的産業資本乃至個人介入,將為基金公司的治理帶來新風向。其作為更為純粹的財務投資者進入,往往和基金公司並無多少直接利益瓜葛,可使其內部交易的隱性成本顯性化,主營業務也不存在利益輸送之嫌,其和公司管理層的長期利益趨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東對短期利益的過分關注。

  第四則是基金公司對於未來發展戰略的再建構,儘管公募基金可謂中國證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中受法律法規約束最多、監管最嚴、管理最規範的行業,但基金公司在上市後面對二級市場的主體與客體、交易情況、衍生品的紛繁複雜,在成為具有長線投資收益能力的好公司路途之上,無論股東、管理層,還是基金經理,普通員工,都需面臨主動或者被動的水準提升。靜態地看,註冊資本較高、管理能力強、成立時間久,營業水準保持相對均衡穩定、牛市熊市都有良好表現、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沒有太多利益訴訟的基金公司將有望成為基民與股民都認可的標的。動態地看,情況又似乎複雜許多,例如一名大牌基金經理的職業生涯變動,可能就會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基金公司上市後,市場施加的壓力是正向的壓力,傳導的是投資者利益,上市公司自身的戰略構建若不能跟對方向,踏準節奏,則有可能會逐步被邊緣化,上市的意義也將被淡化。

  無論是國務院層面的“國九條”還是證監會層面的“創新十一條”,對於基金公司上市皆持鼓勵態度。如同當初推動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上市一樣,推動基金公司上市也是監管層促進行業發展,解決現有體制下行業沉疴的一個思路。銀行改制上市後受到市場聚焦,券商借殼上市引來股權爭奪戰,基金管理公司上市受到熱捧也並不會令人意外,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