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成也杠桿敗也杠桿

  • 發佈時間:2015-06-13 01:43: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麗娜

  “杠桿”與“去杠桿”,又成了最近關於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一對兒熱詞。

  實際上,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關於杠桿的討論就不絕於耳。只是近期由於股市狂飆的緣故,這對詞彙再受追捧。

  杠桿,這個源自物理的詞彙本是個好東西。因為它能拓展人類的能力邊界,幫助人實現夢想與雄心。“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這句話可謂人類對杠桿原理的最著名理想。

  然而,凡事必有兩面。在現代經濟金融中,杠桿的使用過於發達,以至於到了失控地步。金融危機的爆發就是杠桿失控的集中表現。

  簡而言之,在金融業中,杠桿的本質就是用小錢來辦大事。傳統思維下,本來有一元錢就該做一元錢的事,但對於冒險家而言,卻想用一元錢做十元錢甚至100元錢的事。錢從何來?借!接下來就是從哪兒借,怎麼借的問題,這都與杠桿有關。

  從宏觀視角來看,一國經濟的杠桿無外乎三方面:國家層面、企業層面和個人層面。大至政府,小到個人,説白了,使用杠桿就是要承擔負債。

  國家層面的杠桿最典型就是政府債,此外還可以通過貨幣政策等工具,綜合調控杠桿的使用,以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維持穩定,乃至博取民意的效用。

  美國是現代金融的發源地,也是金融杠桿運用得最出神入化的國家。遠的不説,金融危機七年來,美國的金融杠桿就運用得相當成功。近年,美國在政府、企業、個人等層面“去杠桿”(減債),其中政府債的去杠桿最為明顯,美國年度政府債務赤字佔GDP的比例幾年來已經顯著下降,居民的杠桿率也在下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孫濤研究,美國民眾近五年的金融杠桿已下降超過30%。

  若説國家層面使用金融杠桿的失敗例子還屬希臘。就在日前,希臘再度遭到國際信用評級機構降級。原因很簡單,債務又到期了,還是沒錢還。希臘政府在國際市場一而再,再而三地欠賬賴賬已成為“常態”。人們似乎對此也習以為常,以至於已經懶得再去分析汲取希臘政府倒債的教訓。

  其實,最近六七年來,希臘一直在為自己之前的濫用杠桿在付出代價。即使希臘已經意識到要“去杠桿”。但杠桿不是一日加成這樣的,想從杠桿中真正走出何其之難!令人扼腕的不僅是希臘人的掙扎、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挫折,更有那奠定了西方文化基礎的“高貴的莊嚴與靜穆的偉大”。如今一提到希臘,心裏難免會産生一種“不令人尊敬”感覺。

  都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加杠桿容易,去杠桿難。

  孫濤認為,理論上説,去杠桿有六個途徑:提高實際經濟增長率、提高通貨膨脹率(至少避免通貨緊縮)、減少債務發行、加大債務核銷、促進資産積累和資産價值重估。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七年中,發達國家的企業和居民都試圖通過上述六個方式去杠桿。

  但從最根本的前兩個方式看,增長是當前世界經濟的稀缺品,想讓經濟加速難度巨大。而從通貨膨脹上看,目前發達國家有不少還在為通縮而鬥爭,即便是美國,通脹率也一直保持低位。若想讓民眾感覺好,最方便的辦法恐怕還是從股市上來。

  五年多來,道瓊斯指數從6000點左右漲到18000點,翻了兩番,但美國經濟幾年來的年度增速卻只在3%左右。金融市場上的財富從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央行“放水”。央行巧用杠桿,企業和民眾就會加入杠桿合唱。

  而股市的財富效應最容易快速起效,也最容易造成繁榮的假像。從決策者角度,把有限的風險和壓力分散給無限的投資者身上,可以為更痛苦的經濟結構調整爭取時間。如果調整及時且成功,經濟進入下一輪繁榮,會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但若不成功,則可能政權更疊,社會動蕩。

  美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此輪美國經濟復蘇是在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呵護下實現的,復蘇力度疲弱,勢頭是否可持續仍待觀察。關於杠桿加減法的宏觀微觀博弈還會繼續。

  但不管是希臘,還是美國,依然有不少教訓值得汲取和持續關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