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信貸資産證券化應多點“出擊”
- 發佈時間:2015-05-23 02:43: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名家連線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儘管信貸需求依然增長,但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不斷降低,放貸更趨謹慎。如果商業銀行把大量存量優質信貸資産賣出去,可能不太容易再找到相應的、安全的優質資産。
□本報記者 陳瑩瑩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增5000億元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規模。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人士紛紛表態,多舉措推動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常態化、市場化發展。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我國信貸資産證券化的發行規模尚難有“爆髮式”的增長;長期來看,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將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
一方面,從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基礎資産供給角度來説,目前商業銀行需要拿出優質資産去做這項業務,具體資産主要集中在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産以及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不良率較低的領域。而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儘管市場上的信貸需求依然保持增長,但是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不斷降低,放貸更趨謹慎。如果商業銀行把大量存量優質信貸資産賣出去,可能不太容易再找到相應的、安全的優質資産。
另一方面,與當前中國銀行業的信貸結構有關係。在對公信貸資産投放尚不存在極大壓力和中小企業不良資産明顯增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把信貸資源投放到零售、小微等領域的意願減弱,也就不可能把更多較好的資源轉移到資産證券化市場上去。
談及如何激活信貸資産證券化市場的活力和流動性,連平認為,應該多點“出擊”。一是整體宏觀環境的改善。在宏觀環境偏緊的情況下,由於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商業銀行和機構投資者動力不足。如果流動性逐步趨於寬鬆,資金成本下降,就會有投資者接盤。二是資産證券化發行的流程應該進一步便利、簡化,同時不斷增加市場參與主體。除了商業銀行,應該鼓勵資産管理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參與進來,如此市場需求也能更加多元化,從而降低發行成本。三是應引進外資機構和資金參與這個市場,這有助於提高我國資産證券化市場的交易水準和風險管理水準。
不過,連平提醒,在大力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發展的同時,一些潛在風險需及早防範。一是道德風險。如果沒有明確要求證券的賬面價值與它所代表資産的公允價值之間要保持適當的比例,如果沒有明確要求發起人必須持有部分風險級別相對較高的、與自身原有貸款相關的債券,發起人就可能隱藏負面資訊和交易風險。
二是基礎資産風險,這也是資産證券化風險源頭。應注重源頭風險管理,及時披露基礎資産資訊,減少評級過程中的利益衝突,提高評級的準確性。
三是隔離風險。次貸危機的教訓是銀行過多投資于低品質資産支援證券,危機爆發後由於損失嚴重從而喪失了融資功能。應根據系統風險程度,合理確定資産證券化市場投資者範圍,實行風險有效隔離和限定,實施分賬管理。
四是虛假轉移風險。資産證券化可能完全轉移風險,也可能將風險部分或全部保留在銀行,需要判斷證券化業務中風險轉移程度,對所保留的風險提出監管資本要求。
未來,信披制度的完善和落實是不良資産證券化的基石。其信披內容至少應包括參與機構、交易條款、歷史數據以及基礎資産篩選標準等方面的資訊。
精彩對話
中國證券報: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對於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估值水準有哪些積極意義?
連平: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對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提高和資産品質改善方面的積極作用顯而易見。長期以來,中國銀行業的存量資産缺乏盤活途徑。
長期以來,中國銀行業的存量資産缺乏盤活途徑。除了貸款到期收回幾乎沒有其他盤活手段。尤其是銀行業中長期貸款佔比達50%以上,每年銀行體系收回再貸的佔比長期低於40%。信貸資産證券化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優途徑。
(下轉06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