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青睞成長 把控風險

  • 發佈時間:2015-05-18 01:43: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投資是買未來的,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準確預知未來,那怎樣才能在未來獲得收益呢?”從業16年,唐祝益總是在問自己同一個問題。多年的經驗讓他得出了“格局、邏輯、證據”三個關鍵答案。

  首先是格局。他認為,所買的行業或品類從大方向來看必須擁有未來,而且未來的成長空間很大,這樣的行業是需要符合人性且符合道德的,不然很難有大的空間。其次是有一個合理實現預期的邏輯,並且被大家普遍認可。最後,需要有可跟蹤的數據來驗證這樣的邏輯。

  “在A股市場,這樣的數據不可能是低頻的財務數據,而一定是高頻的公司經營數據。因此,我們對自己的研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定要適時跟蹤行業和公司的變化,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來提高選股的成功概率。”想了一會,他又補充道,“不過,市場的發展是動態的,人總會有判斷出現偏差的時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敬畏市場,市場體制是一個成本最低的糾錯機制,一旦我們的投資與市場存在比較長時間的偏差,我們要反思錯誤來自哪,是基本面還是時點。”

  他相信成長的力量,所以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未來,“生活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工作方式呢?”他相信只有不斷尋找符合未來前景的領域,投資才有真正的安全保障,現在的世界發展迭代的速度遠遠超過以往,如果不研究變化,很難跟上市場的發展,因此投資不能懼怕變化,要擁抱變化。“唯一不變的可能只有服務與産品的高水準。”

  但青睞成長不代表會犧牲對風險的把控。2008年,他管理的兩隻産品在上證指數全年下跌65%的情況下均逆勢保住了逾2%的正收益,實屬難得。回憶起多年前的這段經歷,他覺得離不開在證券業點滴的積累。

  策略分析師的從業經歷,讓他對宏觀數據及其與市場的關係有相對更多的研究,也更敏感。他回憶稱,2006年、2007年牛市開端是股權分置改革,內在動力是經濟繁榮,而當時世界經濟有兩個不平衡現象,一是美國人全世界借債消費,一是中國人持續生産。很多人早就開始擔心這個問題,到了2007年末,唐祝益對這種狀況越來越憂慮,因為當時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在暴漲,他意識到那輪經濟週期走到了最後階段,同時他到處草根調研的結果顯示出物價上漲的幅度遠遠超過預期,因為中國是世界的製造中心,一旦中國物價大幅攀升,世界經濟的麻煩就要來了。

  在這個判斷下,他將倉位壓低到很低的水準,避免了市場初期大幅下跌的損失。隨著市場的下跌以及後來美債危機的爆發,他更認識到這是一場經濟秩序的顛覆,於是果斷清倉,保住了一點絕對收益。“事後看來,這點絕對收益是這麼彌足珍貴,在那個過程中,如果投資者沒有很好的大局觀,不斷有各種因素誘使參與做反彈,事實證明,在一個巨幅下跌的市場,博反彈基本不會成功。”

  “另外,我當時在海通證券資産管理部,管理的産品允許在各類資産做切換,不像基金産品,必須持有股票倉位,這也是能夠規避市場風險的重要原因。”他説。

  在“左手成長、右手風控”的體系下,截至5月13日,成立於今年2月9日的長見精選1號凈值已達1.513,成立於3月9日的長見進取1號凈值則攀升至1.47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