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大衛·霍克尼的中國行

  • 發佈時間:2015-05-09 01:56: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寧

  資訊時代的今天,即便是在當時曾引發多麼劇烈的轟動效應,也會很快消失在瞬息萬變的資訊轟炸當中。上個月還曾在藝術圈裏引發過巨大反響的大衛·霍克尼中國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15年4月13日,頂著“最具影響力英國藝術家”光環的英國在世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在北京大學舉辦了一場以“當代美感的建立”為題的講座,闡述了機械時代繪畫的價值與意義。講座現場人氣爆棚,過道、門口乃至走廊都被慕名而來的“霍迷”們所佔領,最終迫使北大方面不得不在講座開始之前,開設了數個視頻轉播分會場,以此分散人流。即便這樣,仍舊有大批“霍迷”無處可去,只能在望“霍”興嘆之後,失望地離去。

  與北京大學的講座現場相似,大衛·霍克尼于2015年4月16日在中央美術學院以“移步換景”為名再次舉辦了一場講座。“移步換景”可以説是中國畫以及中國傳統園林建造的精髓所在,亦是東方傳統視覺文化的一種特有呈現方式,即在中國畫創作領域中所説的“散點透視法”,這種觀看方式與西方繪畫當中的“焦點透視”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但在大衛·霍克尼眼中,“移步換景”完全可以在當下藝術創作中被更為廣泛地運用,拋開單純的紙上創作,跨界到攝影或者影像創作領域當中。

  大衛·霍克尼的這套藝術理論與實踐的初次嘗試在2015年4月18日的佩斯北京第一次向中國觀眾敞開。在《大衛·霍克尼:春至》展覽中,兩件大型影像作品《沃德蓋特森林,冬天》和《七個約克郡風景》就是大衛·霍克尼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散點透視”原理與當下影像創作加以結合後的産物。兩件作品分別完成于2010年和2011年,是將多部錄影機同時安置於一輛行駛中的汽車上的不同位置進行拍攝,最終借助多塊特製的螢幕拼接成一幅巨大且完整的螢幕。這樣的創作方式不僅僅是對於透視關係的簡單利用,更多的還在於呈現藝術家在時間、空間等雙重緯度上的思考。

  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大衛·霍克尼近些年利用Ipad創作完成的50余張描繪英國鄉村小鎮的風景作品,明快而又艷麗的色彩在工具刷的作用下連接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借助印刷而呈現的作品讓“消失”于電腦螢幕之上的筆觸再現于紙上。

  據了解,霍克尼在他73歲高齡的時候擁有了第一台iPad,並很快掌握了用其創作的技巧。“我在iPad上作畫的時候腦中就規劃好了它被印刷出來的特定尺寸,所以我筆觸風格的運用會各有不同。”霍克尼説。在大衛·霍克尼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的藝術生涯橫跨多個領域,他的作品幾乎包括所有可以使用到的媒材,包括油畫、水彩、攝影、印刷版畫,並一直使用時代最前沿的科技參與創作,包括傳真機、鐳射影印機、電腦,而iPad給了他新的體驗。

  大衛·霍克尼的這次中國行看似在場面上有著足夠多的擁躉,但細究一番之後卻也不難發現,真正使得這次霍克尼在中國“兩講一展”能夠引發如此大轟動的根本原因,或者説直接促成者還是那些對“大師”抱有盲目崇拜感的年輕人。畢竟,中國還是缺少真正能夠獲得全球藝術界認可的“大師級”藝術家,而大衛·霍克尼的到訪,顯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國人對“大師”的獵奇感。在如此心態的作祟下,大衛·霍克尼的中國行能夠以如此火爆的場面結束也就變得非常合乎情理。

  不過,相對於大衛·霍克尼本身對於當下藝術發展的影響,參與這次“兩講一展”活動的某些國內藝評人的態度和觀點也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比如有評論家就認為,正因為看到了霍克尼在繪畫這條路上的探索,改變了“繪畫”的死亡命運,也才顯得繪畫不曾終結。如此之高的評價給一個年近80歲的英國老頭,而且還是跟繪畫是否死亡的宏大命題有關的結論,實在讓人感到震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