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攝影市場迎來“第二春”?

  • 發佈時間:2015-02-06 00:31: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徐婉娟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攝影,目前在中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是很小的一塊蛋糕。據雅昌藝術網監測中心數據不完全統計,以攝影在中國拍賣市場10年的成交額來看,還不到1%。但從近三年的走勢來看,近乎直線上升的曲線可以嗅到不同以往的氣味。隨著2014年國外大咖引爆中秋節,“上海影像藝術展”結束了中國攝影市場沒有專業影像博覽會的空白,讓更多人看到攝影市場潛在的能量;不僅僅的藝博會,近三年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在當代影像作品成交表現亮眼,華辰拍賣更是坐鎮內地老照片交易第一把交椅;幾家國家級的美術館和學術單位還是將攝影收藏提上了日程;青年攝影家也在去年斬獲大獎。潛滋暗長多年的攝影市場,在中國終於要迎來春天了嗎?

  中國攝影拍賣市場十年不到總份額1%

  2014年12月11日、12日兩日,在紐約蘇富比舉行的“紀念攝影藝術問世175週年:JSG基金會175件攝影作品專場拍賣會”,並一舉打破攝影作品專場成交額世界紀錄。2132.5萬美元的專場成交總額,相當於中國攝影拍賣市場辛苦了10年的1/3的業績。回望半個世紀以前,而1952年,美國第一家攝影拍賣公司Swann舉辦了第一場攝影拍賣會。1975年,兩大拍賣巨頭之一的蘇富比開始了它的第一場攝影專場拍賣。

  在國內,2003年,北京嘉德春拍一張表現19世紀英美艦船行駛在黃浦江上的情景和上海外灘景色的老照片拍出14.85萬元的價格,開啟了中國攝影拍賣市場中的重要時刻。

  先來一組枯燥但大家又想了解的數據,告訴你中國攝影市場十年發展成什麼模樣?據雅昌藝術網監測中心數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至2014年十年之間,包括港澳臺地域在內,中國攝影作品總共上拍了16068個標的,總成交額366,562,919元。其中香港為交易中心的港澳臺地區,共上拍1416件,其中以當代攝影為主上拍1207件,總成交額131,969,150元。內地市場主力軍京津唐地區共上拍12553件,這之中老照片的交易量佔重頭共上拍9727件,總成交額190,870,247元。長三角地區上拍1725件,總成交額37,863,125元。珠三角地域共234件,總成交額2,726,505元。國內其他區域共上拍140件,總成交額3,133,892元。

  Artprice在2014年10月發佈的《12張圖了解全球當代藝術市場最新格局》中,“各創作類別成交額佔比”一圖中,攝影佔比例4.1%。而在中國攝影的佔比在近兩年才將將夠1%。但即便是這1%,每年的市場成交總額也有5億元。

  5億元,這個數字表明:即便市場的培育比國外晚了半個世紀,但近幾年攝影市場在國內以近乎直線上升的曲線讓人不容忽視。2006年,中國嘉德和北京華辰兩家同時瞄準時機舉行了攝影專場,前者側重當代影像,而後者主攻“老照片”。並在2007年竄到了至今都沒緩過勁來的最高點。在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嘉德的攝影專場再也沒有遇到合適時機東山再起。

  當大家漸漸産生“嘉德會不會不做攝影版塊”的猜測時,2014年嘉德在秋拍“靈感——藝術設計專場”中併入當代攝影專題,涵蓋了安塞爾?亞當斯、亨利?卡迪耶-布勒松、尤金?史密斯、辛迪?舍曼與伯特?斯特恩在內的眾多名家,亦有大衛?霍克尼等當代藝術家跨界攝影藝術創作。安塞爾?亞當斯的名作《月升》也是以69萬元成交,這張照片目前現存約800-900幅。

  主攻老照片的北京華辰,則從2006件堅持至今,但期間也有停拍一次。影像拍賣交易額也從當初的250萬元逐步上揚到千萬元以上。有個變化值得關注,2014年11月20日,華辰秋拍影像專場總成交額才550萬元,成交率為42.89%,而半年前華辰影像春拍成交總額1452.7萬元,成交率71.56%。此前三年,華辰影像專場每季的交易總額一直呈上升趨勢,而此次秋拍成交總額卻同比春拍減少大半,據拍賣公司説,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去年下半年股市走勢比較好,有大藏家都把資金用於股票投資,抽不出來錢買作品。人氣不足,愛跟風的新藏家就六神無主,導致現場競價也不熱鬧,一些作品幾乎無人問津。

  華辰影像拍賣的負責人李欣指出,很多藏家已經將影像藝術品作為其金融資産配置的品種,影像藝術品的市場與股市、房市的市場已出現了聯動的態勢。去年秋拍前,央行降息,房地産市場鬆綁,很多資金轉入了股市房市,導致這個拍賣季藝術品市場表現欠佳。不過説到底,還是攝影市場太小,幾個大藏家不參與就導致市場有較大的落差,不像水墨畫市場有那麼龐大的收藏基礎。在國內買攝影最厲害的是薛蠻子那樣有著投資經驗的企業家和藝術基金,其次是博物館等公立機構,再其次才是新入場的中産階級和新入場藏家。後者數量變多,市場才算真正向好發展。

  從各大區域10年攝影市場成交前十可以看出,內地52%的交易份額主要集中在北京,港澳臺地區由香港蘇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包攬。內地市場“老照片”行情走俏,而香港市場接軌國際,當代攝影更為吃香。

  上海藝術影像展Alexander分析,內地市場當代影像份額不如老照片的行情好其中有兩個原因:收藏家買黑白老照片,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看到其他的攝影作品,在中國專門從事攝影生意的畫廊太少了,所以收藏家只能通過拍賣會來進行購買,而拍賣行有很大的行銷能力,這導致市場的轉向,要知道歐美從事專業攝影的畫廊90%都是當代攝影。另外也是代際的問題,目前中國攝影藏家群體普遍四五十歲以上,他們很多都去購買黑白老照片,看上去具有歷史感、文物價值,更保險。

  攝影一級市場的巨大潛力與差距

  2014年的中秋節,上海影像藝術展可以説引爆上海。直到展覽最後一天,5點謝幕之前,還有觀眾願意花50元門票錢排長隊等待進場。三天半的時間共接待25000人次的觀眾進場參觀,這是藝術博覽會在國內不曾出現的場景。這説明,攝影在國內的群眾基礎極大。

  我們看到了展覽的爆棚,也看到了展覽與“Paris Photo”、紐約“AIPAD”兩大攝影博覽會的差距。在前不久映畫廊舉行的“從‘Photo上海’到‘Photo巴黎’:中國影像收藏之路在何方?”論壇上,陳光俊分享到:“通過這麼多年在這兩個大的博覽會上,我們發現一個問題,這兩年的影像博覽會越來越對當代影像更加偏重,90年代的時候傳統影像、紀實影像還有很多,但是現在在ParisPhoto、AIPAD傳統影像佔的比例很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比較當代的影像。”

  去年同時參加了ParisPhoto和上海影像藝術展的三影堂+3畫廊有著更實際的對比感受。+3畫廊的嘉軒告訴記者,確實從規格上就不一樣。“Paris Photo的VIP預展上,主辦方能把全球各大美術館和博物館影像收藏部門的負責人請到現場,還有專業的攝影藏家和學術認識人士。其中並不是所有的展商都是專門經營攝影,有50%的頂級畫廊會帶著他們代理和合作的攝影家作品來,比如説高古軒、佩斯等。所有的論壇都是純學術性的,不存在談攝影收藏和市場的講座,因為攝影收藏在希望非常普遍,講座也嚴禁在展商攤位上進行。每天都有專業導覽團免費給藏家導覽。”

  2007年,德國攝影家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的作品《99美分》成為攝影史上第一件成交價超過300萬美元的攝影作品。此後,突破300萬美元成為一個攝影藝術家能否真正得到國際市場認可的重要指標之一。2008年7月1日,王慶松的《跟我學》在倫敦佳士得“戰後當代藝術日場(二)”中斬獲433,250英鎊(折合當年當天匯率約5,935,272元人民幣),也使得王慶松成為中國攝影家在海外拍賣市場上的指標性人物。

  但面對具有國際市場的中國藝術家作品,攝影愛好者往往望而卻步。但低價位和中價位的攝影作品在國內又面臨著被懷疑有“誠信危機”的問題,時常看見攝影家有200個A。P版的情況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Alexander曾在上海影像藝術展對媒體舉例到,歐美的攝影市場是非常成熟穩定的,收藏家、藝術家是完全達成一致的市場。如果你買辛迪?雪曼的作品,你買他們就相當於買畢加索那樣保險。因為她的每一張照片都會被簽過三次,藝術家、畫廊、專家,嚴格保證不會出現版數失控的情況出現。所以她能賣到100萬美元一張的價格。歐美地區也出現過這樣的階段,比如美國人開始收藏照片,是從1960年代左右開始的,整個攝影市場發展和成熟起來,是在1990年代。中國也是這樣的情況,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火爆。肯定至少要經過3到5年的成長時間。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秘書長兼評論家邁克爾·普理查德認為,造成影像作品價格目前低於其他藝術門類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攝影作為一個新興藝術領域,發展的時間較其他藝術門類短暫很多;另外,有一些人對影像收藏存在顧慮,認為藏家收藏影像後會進行複製售賣,説到底還是擔心市場的持有量;還有一些人會擔心原作的保存。”

  近期將100多件攝影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的泰吉軒藝術總監盧驍談到,“金融危機後,影像的價格每年都在漲,也許是由於影像沒有經歷過西方繪畫十幾年爆炒的階段,相對來説每年都有一個穩固的增幅,一直處於相對健康的發展,沒有暴漲就不用擔心暴跌。”邁克爾·普理查德則認為:“儘管從歷史數據看,影像市場整體呈現增長趨勢,但某一些攝影領域並不樂觀。儘管攝影畫冊和時尚攝影目前市場反應良好,但市場變幻莫測,把收藏當投資,就永遠面臨著風險,但如果你出於喜歡購買一件藝術品,就永遠不用擔心它會貶值。”

  攝影市場不能只靠數字來帶動

  攝影市場不能只靠一串串數字來帶動效應。華辰拍賣影像部經理李欣告訴記者,2014年華辰影像在各地推廣和開展講座論壇就有200多場。培育市場是件任重道遠的工作。

  但攝影的市場推廣與學術教育普及不能單單靠拍賣行。2013年,郎靜山之女郎毓文捐贈的134幅攝影作品更是開啟了中國美術館20世紀攝影作品收藏之路,首次設立“影像中國——20世紀中國攝影名家”系列典藏項目。

  2014年11月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乘物遊心——1839-2014直接攝影原作展”期間,中國美術館收藏部趙輝談道: “中國美術館自1984年至2014年這30年間的館藏攝影作品共計785件,佔館藏作品總量的3.8%,國際攝影與國內攝影在館藏攝影作品中的比重為28 %和72 %。”相比之下,英國皇家學會的收藏數據則要龐大很多。邁克爾?普理查德表示:“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影像收藏始於1853年成立之初,1890年開始進行系統性的收藏,1924年起接受社會捐贈,如今影像收藏數量已達25萬幅,大部分作品來自社會捐贈。”這兩組數據間的巨大鴻溝成為國內影像收藏現狀的一個剪影。

  越來越多的公共機構認識到國際影像收藏的緊迫與重要。趙輝表示,自2013年起,中國美術館特別關注于從攝影史梳理國內外攝影的收藏、展示與研究。2014年,將視角轉向國際,建立了國際攝影典藏系列。以徵購收藏、展覽收藏、創作收藏、捐贈收藏、寄存代管等多種方式進行影像收藏,根據攝影史的脈絡梳理,既關注大師名作,又填補流派空白。但現實面臨很多難題,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機構的有限經費和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差距,不是一日之功、一己之力就能彌補的。

  不僅如此,叫囂了幾年中國沒有攝影博物館的話題,在2014年也成為歷史。據悉,操辦多年攝影節的大理和連州兩處政府已經開始了建立攝影博物館的具體方案。2014年11月4日,在雲南古城大理,來自四面八方的攝影批評家、收藏家、畫廊總監齊聚於此,他們來為已具雛形的大理攝影博物館的定位與發展展開了一場深入的研討。而連州的攝影博物館政府對外稱希望在2016年竣工和大家見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