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景泰藍:精工下的新時尚

  • 發佈時間:2015-01-14 09:59:32  來源:人民網  作者:馬嘉會 張茜琦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景泰藍:精工下的新時尚

景泰藍:精工下的新時尚

景泰藍:精工下的新時尚

景泰藍

景泰藍

  因為著名作家葉聖陶一篇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景泰藍的製作》,景泰藍成為人們最早知悉的非遺藝術品,也是“燕京八絕”中名氣叫得最響的特種手工藝。早在春秋時已有此技術,因到明代景泰年間製作最為精美而著名,故而稱“景泰藍”。精細的工藝、絢爛的色彩讓景泰藍成為現代裝飾品中的新寵。

  在眾多手工藝大師雲集、非遺傳承人扎堆兒的京城百工坊,張同祿大師景泰藍藝術中心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間。景泰藍展廳對面一間面積較小的屋子便是景泰藍製作室,臨窗的一張長桌,十多個小碟子,一個被墊起15度角的銅質花瓶胎形,一把鑷子,一些細銅絲,年近六旬,帶著一副老花鏡的製作者果師傅,正在對景泰藍花瓶進行著掐絲的製作步驟。在京城百工坊二樓的景泰藍藝術中心,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感受了景泰藍掐絲黏絲的製作過程。

  幾經飄搖終不倒

  京城百工坊的景泰藍工作室,是由中國著名景泰藍大師、中國特級工藝美術大師張同祿創辦的,張同祿也是當今世界上惟一健在的精通景泰藍設計製作全套工藝的藝術家。他製作出的作品先後多次以國禮送給國外領導人,最轟動的當屬《鳳舞九天》國禮景泰藍,于2013年被國家主席習近平贈予南韓總統樸槿惠。

  儘管現在張同祿工作室的運營狀況良好,讓更多人了解了景泰藍,但是在21世紀初,許多張同祿的同事們也曾面臨下崗的尷尬境遇。看到曾經一起工作的工友在街邊改行理髮謀生,張同祿心裏涌出無限傷感。經過深思熟慮和市場考察,張同祿決定開設工作室,為自己也為技藝超群的老同事、老工友提供繼續施展技藝的平臺。張同祿景泰藍藝術中心主要供遊客參觀、欣賞,在這裡不僅有精美的景泰藍成品,每天還會有師傅現場展示景泰藍的部分製作過程。

  “我們原來都是在製作車間裏面,一堆人坐在一起幹,現在卻是一個人做被一堆人圍觀。這門手藝能走到公眾面前且被大家重視是一件好事,讓老手藝在新時代重新火起來。但也有很多師傅因為下崗後沒有人為他們打點以至於都撂下了這門手藝。這是不小的損失啊。”果師傅説道。

  手工藝中的奢侈品

  眾所週知,一件精美的景泰藍作品其價格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然而為什麼這麼貴呢?在工作室裏,年近60歲的果師傅正埋頭于一件景泰藍作品的製作。“您看,這是在做一個花紋,一小節細扁的銅絲用鑷子夾住,向內彎曲一定弧度,一定要和之前做的花紋弧度一樣,否則整體造型就不整齊美觀了。”完全憑藉製作師傅的記憶和手工,絲毫不差地用鑷子掐出花型並在銅胎上準確拼接,讓堅硬的銅絲隨心所變。

  “在古代就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的説法。如果一件景泰藍的價值以100為單位,那其中70是工時,所以它是一種高技藝、高耗時的手工藝品。其他工序各有其難度,一點兒不少於掐絲,都講究精益求精。景泰藍的生産過程沒有化學成分加入,全部採用天然材料,而且師傅們不惜用名貴的寶石等點綴裝飾一件作品,這樣的點綴能成為景泰藍的點睛之筆,所以它的成本價格就不低。”張同祿大師景泰藍藝術中心經理王建説,“加上這些寶石等點綴的景泰藍,不僅可以擺放在中式裝修的屋子內,同時也可以融入歐式風格中。這是景泰藍不同於其他傳統手工藝作品的地方。”

  真正要做出銅胎掐絲琺瑯,遠不是理論上所説的制胎、掐絲、點藍、打磨、拋光五大步驟這麼簡單。它需要工人對燒制時間、火候的熟練掌握和豐富經驗,也需要設計者對傳統的深入了解以及製作者的精細手法。“目前我們這的製作師傅大多是退休後返聘回來的老師傅,他們的手藝精巧。儘管我們這裡也有學徒,可是卻只能做一些小件的東西,因為不是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根本不能上手製作大件的景泰藍,也做不出精美的大件物品。”王建説。

  市場廣闊傳承堪憂

  600多年來,景泰藍一直沿用純手工製作,繼承了民族傳統工藝和製作流程;景泰藍工藝複雜、製作週期長,如果把所有的工序都算上,幾百道不止;景泰藍國禮不僅顯示了中國的民族藝術,同時也將這門手藝帶出國門,讓更多的人知道並了解景泰藍,同時收藏的人群也逐年增加,成為了一種時尚的裝飾品,但是從業人員稀少是目前阻礙景泰藍傳承的一大阻礙。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學習這項手藝,太枯燥了,他們也坐不住。”果師傅一邊掐絲一邊説道,“你看我的眼睛,如果不戴眼鏡都看不清了。從我們最開始進廠學這門手藝開始,幾乎每天都是在做著同一件事情,現在的年輕人可不行。不過我還是希望這門技藝能傳承下去,因為這畢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華。”

  整個工作室裏都是靜悄悄的,製作者果師傅的手卻一刻不停。

  “這只花瓶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一天八小時,一週六天。這是一件非常精細的活,需要聚精會神,一上手就是三四個小時,而完成這道掐絲黏絲的工序就要兩個多月時間。”果師傅用小鑷子將銅絲掐成一定弧度,然後將這一小段掐好的銅絲蘸了一下碟中黏合用的白芨戎漿糊黏在銅胎上。這樣的動作一天要重復幾百次甚至上千次,原本呈黃色的白芨戎漿糊因為多次被銅絲沾染已經變成了翠綠色。而她手下的銅胎花瓶卻在陽光的照射下越發耀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