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與商業保險合作 海虹控股盈利模式落地

  • 發佈時間:2015-01-29 00:31: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戴小河

  海虹控股的核心競爭力是其基於PBM業務覆蓋4億人群的醫療大數據系統。此前公司僅僅向當地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收取PBM業務100萬元的運營成本費和項目建設費,如何將盈利模式做出來,是市場此前一直所擔憂的。

  此前,公司的PBM業務向杭州醫保局收費100-300萬/年,醫院端前置系統一家10萬-100萬元/年。2015年下半年可能收入多一些。醫院有配備前置系統的動力,因為在控費較嚴的地區,醫院醫療費用超支之後,醫保局會罰款,這個是醫院直接的經營損失,醫院院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診療行為,看到醫院沒有經營損失。

  但對公司來説,收入一直是大問題。因為醫保局要求相關服務都要經過試運作一年,才能考慮列支。此外,還有一個社會責任的問題。因此,海虹控股在各地上線PBM系統的時候,經常是以免費使用的方式來運作。

  按照美國PBM的盈利模式,其核心在於通過簽約支付方和提供方打造閉環系統實現盈利。PBM提供商通過代表保險客戶向上游藥企和批零商進行藥品二次議價,並用仿製藥替代專利藥,從而幫客戶節省賠付費用,並通過對這部分節省費用的分成實現盈利。但海虹此前僅在局部地區(如杭州)實現閉環而盈利,在絕大多數地區僅僅實現了將PBM數據系統引入醫院,從而讓醫保局和醫院能夠明晰自身的醫療開支,但並沒有獲得代表醫保客戶向上游藥企和批零商進行集中採購的權利。

  2014年11月,海虹控股與德國通用再保險股份公司、中再壽險公司合作,雙方合作開發創新型健康保險産品,對健康、亞健康人群做到服務多樣化的覆蓋,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醫療與健康服務,建設第三方保險服務網路,擇機共同設立健康管理服務公司。

  國信證券認為,公司與商業保險的合作,標誌著公司盈利模式的逐步清晰,這是PBM業務的第一步延伸。商業保險業務難處有四點:首先是産品種類的匱乏(僅僅針對健康人群的産品,沒有針對慢性病患者和亞健康人群的産品)。其次是核保和理賠效率的低下(人工審核)。第三是缺乏足夠的臨床醫學專業人員作為後臺。第四是沒有切實的流行病學數據而使得精算結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疾病發生率,醫療費用支出率,平均余命等統計資料不足),使得産品為保險公司創造的收益沒有實現最大化。

  而上述四大難點正是海虹控股的優勢所在。公司為保險公司設計增量産品,並使得存量産品的效率和收益優化。公司與商業保險所談的合作分成包括:收取新産品的設計費;核保與核賠的審單費用;慢性病健康管理業務嵌入商業保險産品中實現銷售收入;保費的直接分成。

海虹控股(000503)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