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控股10月21日發佈公告稱,擬以1.68億元出售廣東海虹藥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計55%的股權。海虹控股表示,本次交易是為配合公司未來集中精力發展PBM業務及大數據應用的整體戰略規劃,是公司調整業務架構的需要。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達到了“一石二鳥”的目的:上述資産出售有助於公司實現業績扭虧;公司的電子商務業務業績下滑,此舉也有助於公司集中精力發展PBM業務及大數據應用的整體戰略規劃。
不過,海虹控股于2009年開展PBM業務,該業務並未給公司帶來實質性業績。未來能否受益於政府醫保控費還待考。
保業績有術
海虹控股介紹,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公網醫療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公網醫療”)及北京益虹醫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益虹”)擬分別將所持廣東海虹藥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海虹”)25%和30%的股權以協議價格人民幣7639.25萬元及人民幣9167.1萬元,共計人民幣16806.35萬元轉讓給自然人王忠勇。
數據顯示,海虹控股預計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3億元至1.5億元,而上述交易的完成有助於公司今年業績扭虧。
不過,海虹控股不止一次靠出賣資産保業績。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6年,海虹控股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億元、2.168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306萬元、2802萬元,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分別為-5890.8萬元、-9880.5萬元。
海虹控股2016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轉讓金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虹藥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重慶衛虹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公司股權,相關受讓方于2016年12月28日前按照股權轉讓協議的約定,足額支付了轉讓款,並計入公司2016年損益。據了解,轉讓上述三家公司股權給上市公司帶來利潤總額約9000萬元。
2015年12月4日,海虹控股發公告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海南海虹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擬分別將所持北京威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80%和17.5%的股權以協議價格1.5億元及3296.68萬元,共計18367.23萬元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中海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出售電商業務求生
海虹控股的醫藥電子商務業務起步于2000年,此後公司獲得了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A證。
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給從事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頒發的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分為A證、B證、C證三種。其中擁有A證書企業只能做“為藥品生産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之間的平臺服務商”,不得向個人提供藥品銷售服務。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電子商務業務是海虹控股的收入主要來源。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12.24%。其中,醫藥電子商務及交易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4億元,同比增長11.91%;醫療福利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13.19萬元,同比增長17.71%。
不過,今年以來,國家對網際網路醫藥電子商務的政策有了變化。今年1月份,國務院宣佈取消對網際網路藥品交易B證、C證審批;9月29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中,取消對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企業(第三方)審批。這意味著A證的審批也取消了。第三方醫藥服務平臺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目前A證的價值已經大大縮水。“目前有近50家企業持有A證,但大部分企業業務並沒有做起來。在國家取消A證的審批之後,進入該領域的企業或進一步增多”。
與此同時,醫藥電子商務及交易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廣東海虹藥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業績也不甚理想。海虹控股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海虹實現營業收入1.02億元,實現凈利潤3791.96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廣東海虹實現營業收入3927.98萬元,實現凈利潤-14.1萬元。
從目前公佈的資訊來看,海虹控股有可能剝離電子商務業務。近日,海虹控股披露的重大資産重組停牌進展顯示,本次重組的交易方式初步擬定為公司與國新(深圳)投資有限公司或其關聯方成立合資公司或其他合作方式。同時,為配合公司未來集中精力發展 PBM 業務及大數據應用的整體戰略規劃,公司近期擬出售部分從事醫藥電子商務及交易業務的子公司股權,相關交易可能構成重大資産重組。初步擬訂的交易方案有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不涉及發行股份和募集配套資金。
PBM業務即醫療福利管理。史立臣認為,國內的醫保控費模式有別於國外。政府近年來加大了醫保控費的力度,但海虹控股能否大規模受益存在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