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牛市是否要克服多動症

  • 發佈時間:2015-01-10 00:56: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思恩

  牛市裏能不能超越指數,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股市新人對此可能很不理解,對他們來説,趕上指數漲幅,好比是小學生考試拿60分的問題,指數翻倍自己翻三倍,才是值得回家跟老婆吹噓的。但是越活越膽小的老股民,以及基金經理這樣的機構投資者,都知道吃足行情是多麼知易行難的事情。每次回頭統計牛市裏的基金錶現,幾乎必然只有20%不到的品種可以追上指數漲幅,其中不少還是被動式基金。

  趕不上指數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捂不住股票,次要原因是選股錯誤。主要原因押後再談,先説選股為啥只是個次要原因。因為在牛市裏還費盡心思選股票的人,一開始就犯了戰略錯誤——股票在半年裏飛快地漲一倍甚至三倍,顯然不是基本面變化可以解釋的。所以利用市場的群體性行為慣性,要比研究投資標的本身更重要。有一定股市經驗的人,知道身處牛市,最簡單就是買指數基金,自我實現慾望強烈、不想大道至簡的人,可以把資金流向榜第一版中選三到五個代表性行業,買入代表性股票即可。

  但是買了指數基金或主流股票的人,碰到的更大的難題是捂不住。我歸納幾種捂不住的理由,估計能把市場上的心態包羅個八九不離十:第一,賺太多了想兌現出來改善生活;第二,估值漲得太高,原來底部買入並持有的理由不存在了;第三,明明有信心繼續看大牛市,但怕短期有回調,想先賣了逢低再買回,把利潤最大化;第四,怕價格太高引起供求關係變化,比如上市公司乘機減持、高價增發;第五,怕整個社會投機熱潮過度,引發監管者的降溫手段;第六,怕手頭的股票漲太多了,以後會熱點切換,所以自作聰明地賣青苗,換滯漲股期待補漲……

  有人問,怎麼改變這些認知,可以讓自己捂得住股票?但是我想説:這些捂不住股票的理由,其實都是有道理的。既然是合理的想法,為什麼要逼自己去改變?一個股票從10塊漲到50塊,然後調頭跌下來,期間任何價位都有人在賣出。我們不能説49塊之前賣出的人都是錯的。為了投資價值降低而賣股票、為了防範回調風險賣股票、為了利潤最大化賣股票、為了不想做冤大頭而賣股票,甚至為了改善生活去賣股票,都是有著非常正當理由的行為。牛市裏最後總要有一個頭部,而頭部就是那些賣出的理由特別充足、特別一致的投資群體構造出來的。

  生活總是給我們身上不同的性格缺陷以教訓和懲罰,但也同時賜予我們好處。就像不管內向還是外向的人,總會被某一部分人討厭,但也總是多少找得到自己在社會上的立足之地。吃不住一整段牛市的人,只要他不頻繁否定自己、低價賣出高價又追回,那他幾乎可以肯定不會在熊市裏從頭到底吃足一段跌幅。反之,可以在牛市裏從頭捂到尾的人,也大概率將在熊市裏遭受巨大損失。

  但是,作為老股民或職業投資者,可能更喜歡選擇在牛市裏“手賤”,就是逢高賣出,不完全撲在熱門板塊裏。這種做法,肯定會減少盈利幅度,但也會熨平長期的資産波動風險。這種穩健的戰略,其實有一個理性的理由:因為長期資産增值是一個幾何累計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數學累計過程。

  舉個形象的例子,如果一個人炒股,第一年賺一個漲停賺10%,第二年吃一個跌停虧10%,以此反覆到第十年。按數學累計,他似乎是不賺不虧打平,但按幾何累計,他的資産在最後縮水到95.1%。所以持續地賺錢而少虧錢、不虧錢,要比猛賺一大票更重要。每次到了牛市中、後期,值得拿這個數學規律多提醒自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