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回顧2014重大財經事件:那些難忘的時刻

  • 發佈時間:2014-12-31 07:42:0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宇鑫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步入改革深水區,金融財稅體制、工商行政審批等多領域推出重大舉措,樓市、股市在深度調整中積蓄市場活力,以阿裏為代表的一批重量級企業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讓我們盤點一年來重大財經事件,一起回顧那些令人難忘的時刻。

  1月17日

  隨著紐威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國內新股IPO時隔一年多後重啟,1、2月份共計發行了48隻股票。

  3月3日

  “零首付”辦公司帶火草根創業

  本報記者 劉宇鑫

  缺乏註冊資本的創業青年,“零首付”也能辦公司了。

  3月3日是我國實行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清華大學汽車係在校研究生王世棟,不小心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當日上午9時,他在海淀工商分局領到了自己公司的營業執照。這張編號“000000001”的執照,屬於王世棟和他的4位同學共同創辦的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後一個多月,在淘寶銷售的3D印表機就有了上百台,在同類産品中銷量第一。

  創業夢如此快速地揚帆起航,這在以前是王世棟想都不敢想的事。

  他原本打算註冊一家資金10萬元的公司,但手頭幾乎沒有積蓄,錢只能找父母、朋友東挪西湊。

  資金門檻,是許多年輕人創業的瓶頸。有限責任公司最低註冊資本3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註冊資本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註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讓很多人一籌莫展。“如果創業資金太大,可能就會放棄創業,先找工作了。”王世棟説,讓他意外的是,根據新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工商部門只登記公司認繳的註冊資本總額,無需登記實收資本,不再收取驗資證明,公司股東還可自主約定註冊資本總額等事項。也就是説理論上可以“一元錢辦公司”,還可自主約定公司設立時全體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以“零首付”開辦公司。

  這項創新制度成了草根創業者們的及時雨。

  “零首付”制度一推出,就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創業熱潮。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自3月份此項改革實施以來,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1004.71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6.65%,平均每天新註冊企業由改革前的6900戶上升至現在的1.04萬戶。新增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持續快速增長,成為解決就業的主渠道。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實有2.46億人,比2013年年底增加2754.12萬人,增長12.6%。

  “零首付”會不會導致“皮包公司”猛增?對此,工商總局方面強調,“一元錢辦公司”並非“零門檻”,還有場地和人員等方面的要求,並且公司基本運營也需要一定的資本,完全不花錢辦公司實際上不可能。另外,企業登記雖然可以不提交驗資報告,但股東仍需要按照章程約定的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繳納出資,並對繳納出資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承擔相應民事法律責任。

  5月9日

  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範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6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列出財稅三大主要領域: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約束,規範政府行為;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優化稅制結構;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合理劃分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

  7月25日

  首批3家民營銀行獲准籌建,分別為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

  8月20日

  國家發改委宣佈,對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8.3196億元人民幣,對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4.0344億元,合計罰款12.354億元。這是中國反壟斷執法部門開出的最大罰單,意味著中國對汽車及配件的反壟斷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9月19日

  馬雲圓夢 中國電商啟程

  本報記者 張倩怡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今年9月19日,一個小個子的浙江男人成功地讓這句口氣溫和的呢喃成為席捲無數人目光、最具分量的勵志語。這一天,紐交所大廳裏,電視臺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把直播現場切回紐交所,關注阿裏上市,另一條原本同樣會讓人振奮的iPhone 6在紐約首發的消息則被有些“不留情面”地擠到了中間的間歇期。

  15年前,剛剛成立阿里巴巴不久的馬雲為融資200萬美元來到紐約,被30家風險投資機構拒絕;15年後,阿里巴巴用超過250億美元融資額成就了全球歷史上籌集規模最大的IPO。截至12月26日,阿裏股價為每股105.95美元,市值已經超過納斯達克交易所所有中概股總市值之和。

  儘管早已和另兩家網際網路公司百度、騰訊並稱為國內“BAT”大佬,阿裏在上市進程上卻異常糾結。2000年馬雲首次對外談及上市話題;2007年11月,阿裏B2B業務香港上市,上市當天,市值一度接近300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公司,超過身後的騰訊、百度、新浪、盛大市值;2012年以退市鎩羽而歸;2013年起,阿裏和港交所之間的暗自較量更是頻頻見諸媒體,直到今年3月放棄港交所,宣佈啟動“阿凡達”赴美上市。

  今年另一家中國電商同樣迎來上市轉捩點,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當晚的IPO酒會上用他自嘲為“宿遷英語”的口音意氣風發地説道,“我用20年從宿遷一個小城鎮來到北京,又用20年從北京來到了紐約。”對創業者來説,公司上市無不是莫大的目標和激勵,同時也意味著將迎來大量投資人、甚至普通股民的苛刻目光。

  上市後,阿裏都做了什麼?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阿裏向外界反覆傳達了兩個關鍵詞:“國際化”和“打假”。今年的雙11,阿裏首次打出國際牌,和亞馬遜爭奪跨境電商生意;隨後又宣稱過去兩年已花費10億元在打假上。毫無疑問,這兩點也是考驗它今後發展的關鍵掣肘。

  包括阿裏、京東、聚美優品等一批在今年成功上市的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在內,它們成長、壯大的過程,正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飛速發展、發生“質變”的十多年。從3G到4G,移動上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寬頻中國”被納入國家戰略層面,2015年,城市和農村家庭寬頻接入能力分別達到20M和4M,部分發達城市則要達到100M。過去從傳統零售大佬口中“虎口奪食”,如今在北京,網上零售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已超過傳統百貨。繼MSN、QQ之後,如今微信已經不再只是一款聊天軟體,數據顯示,由微信帶動的就業數量已高達1007萬人。

  9月30日

  “9·30”新政,提振樓市強心針?

  本報記者 耿諾

  持續低迷的樓市在9月30日迎來轉機。

  央行和銀監會當天下午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可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仍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這一重磅消息無疑給了樓市一劑強心針。

  在此之前,樓市成交量已經節節走低,70大中城市新房價格環比全部停漲,大部分城市房價跌回一年前,二手房環比降幅也持續擴大。但隨著“9·30”新政出臺,各地限購政策紛紛調整,樓市風向突變,加之央行降息的政策疊加效應,70大中城市房價環比降幅呈現持續收窄的態勢,部分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也有所回升。

  “到底還要不要繼續買房?”手握大筆閒錢的投資人無比糾結。

  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儘管樓市行情有所改觀,但總體回暖乏力。1月至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0171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2%,降幅比1月至10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

  “細看起來,‘9·30’政策對全國的影響,更多在利率方面發力。但我們通過實證性研究發現,推動房地産交易量的上升,要同時看金融杠桿的放量和利率,並非單一手段可以推動。”北京房地産業協會秘書長陳志分析,2014年房地産市場杠桿缺乏“量”和“價”的相互配合,對買房人的支援並不如預想那般有效,即使首套房貸款利率折扣鬆動,銀行也不願意向買房人投放更多資金,而是願意投放到利潤更好的領域中去。

  此前,房地産調控政策多次“速凍”市場,但“9·30”新政卻並未讓樓市迅速回暖。

  陳志分析,房地産市場過去的“常態”,是靠城市擴張和增量的增長,帶動房地産業的發展,而現在已經到了不應再去追求“增量”的階段。在限購政策發佈之初,中低收入家庭購買了大量中小戶型,而幾年下來,這些家庭的結構、收入水準都有了變化,進入調整階段,也到了市場應該改變預期的階段。

  “盲目以房地産投資為目的的購房群體會逐漸減少,樓市將進入到理性狀態。”他説。

  11月21日

  央行兩年來首次降息

  本報記者 孫奇茹

  降息不損儲蓄實際收益,這等好事今年讓消費者趕上了。

  11月21日,央行意外宣佈降息。22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利率下調0.4%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

  儘管存、貸款利息“雙降”,但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也從基準利率的1.1倍調高至1.2倍。按照現有的供求關係,商業銀行、五大國有銀行紛紛隨行就市,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最終留給企業和普通儲戶的,便是貸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明升實降”的客觀利好。

  “本來還打算存款大搬家,現在也不用忙乎了。”退休老人蘇大爺看到五大行定期存款利率集體上浮20%的消息,吃了一顆定心丸。

  緩解企業融資成本壓力,是這次罕見降息的最大成果。“最直接的導向就是把貸款利率實實在在地降了下來,毫無疑問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穩增長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降息後房貸按揭貸款利率也相應降低,有助於支援自住型、改善型住房需求。

  回顧過去兩年,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可謂成果豐碩。2012年,央行分別於6月和7月兩次降息,與此相伴,還決定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此舉被市場解讀為“開啟了利率市場化的窗口”。

  利率市場化的步伐還在加快。緊跟央行降息及調高浮動區間的消息,11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全文公佈了《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差異化發展的進程再次邁出關鍵性一步。根據意見稿,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能夠為99.63%的存款人提供100%的全額保護。

  12月8日

  重回3000點,股市強勢復蘇

  實習記者 董禹含

  12月8日,滬指大漲2.81%,重回3000點大關。

  這一刻,A股股民已經苦等3年多。

  年初滬指從2100點起步,上半年可謂波瀾不驚。但從7月開始,A股“熊”皮褪去,“牛”頭昂起,進入11月以後更是“瘋牛”奮蹄,終於在12月8日突破3000點大關。

  更讓人驚訝的是,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量多次突破萬億元,刷新全球股市單日成交“世界紀錄”。這背後離不開融資融券的杠桿作用。12月19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達10070.11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融資餘額10001.48億元,也是首次超過萬億元。

  “2007年大牛市之後就沒遇到這麼火爆的開戶情形。”券商營業部的客戶經理感嘆。股市大漲點燃了民眾炒股熱情,券商營業部裏再次出現了排隊開戶的場景,從“90後”的年輕人,到退休在家的大爺、大媽,都加入到了炒股行列當中。

  2014年,對於中國IPO市場來説也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125隻新股相繼發行,總募資規模達到669億元。儘管監管層對新股發行作出了市盈率的限制,依然未能終結新股發行漲停潮的“神話”。年內新股上市首日無一例外秒停,也掀起了一股全民“打新熱”,打新中簽好像彩票中獎,一旦打中收益頗豐。

  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第一次直接向大陸之外的大資本市場開放,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將加速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為A股市場國際化做鋪墊。雖然開通後並未像預期的那樣火爆,並呈“南熱北冷”之勢,但正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所説,滬港通如同煲湯,應慢慢煲,滬港通仍受到各界的長期看好。

  引人關注的是,2014年資本市場改革的腳步加快。今年,證監會牽頭成立了註冊制改革工作組,並在11月底將註冊制改革方案初稿上報至國務院,計劃2015年開始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同時,全國人大也把《證券法》修改列入了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業界樂觀估計,如果新《證券法》在明年6月完成頒布,註冊制最快可在2015年下半年推出。

  “中國股市的春天可能真的到了。”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認為,我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又進了一步,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多融資渠道,且貨幣政策合理、利率趨於市場化,這些都構成了股市上漲的條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