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利率趨零油價降 美國復蘇 阿裏發股高鐵興 中國崛起

  • 發佈時間:2014-12-26 16:31:58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 美國宣佈退出量化寬鬆政策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0月29日宣佈10月結束資産購買計劃,但將繼續維持所持到期證券本金進行再投資的政策。這標誌著美國貨幣政策逐步向正常化邁進,正式退出量化寬鬆政策。

  美聯儲當天在結束貨幣政策例會後發表聲明説,9月以來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繼續溫和擴張,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家庭開支溫和增長,企業固定投資增加,但房地産市場復蘇仍然緩慢。此外,美國通脹水準一直低於美聯儲2%的長期目標,但長期通脹預期保持穩定。

  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始於2008年金融危機。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1)推出於次貸危機發生初期。2008年11月25日,美聯儲首次宣佈將購買機構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援債券(MBS),標誌著首輪量化寬鬆政策的開始,2010年3月第一輪量化寬鬆結束。其間,美聯儲購買了1.25萬億美元MBS、3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1750億美元的機構債券,累計達1.725萬億美元。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推出於美國經濟復蘇過程中的回調期。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間,每月購買75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購買總金額達6000億美元。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推出於美國“財政懸崖”期。美聯儲自2012年12月起,每月購買450億美元國債,替代2012年12月底到期的“扭轉操作”,加上每月400億美元的MBS,美聯儲每月資産購買額達到850億美元。

  隨著美國經濟逐漸轉好,就業增加,美聯儲在今年10月底退出了量化寬鬆政策。但結束購債計劃並不代表美聯儲會立即收緊貨幣政策,美聯儲重申,在結束資産購買計劃之後,仍有必要把聯邦基金利率接近於零的水準保持相當一段時間。

  2 歐洲迎來負利率時代

  2014年6月5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佈,歐洲央行將邊際存款利率降至-0.1%,基準再融資利率下調至0.15%,邊際貸款利率大幅下調35個基點至0.4%。這意味著,歐洲央行成為首個實施負利率的世界主要央行。

  根據歐洲央行的決定,新的利率政策從6月11日起執行。邊際存款利率是央行與商業銀行間的隔夜拆借率,而不是商業銀行與個人之間的存款利率。歐元區普通民眾的銀行存款依然是正利率,只是可能會比以前低一些。

  歐洲的商業銀行放在歐洲央行的錢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監管所要求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另一部分則是因為銀行有錢沒地方花,或者不願意花,放在央行安全又省心。但錢都躺在央行不進入實體經濟,就無法刺激經濟。所以從2012年7月開始,歐洲央行把邊際存款利率降到了零。

  而現在-0.1%的邊際存款利率,意味著商業銀行將錢存在央行需支付0.1%的費率,相當於每存1萬元錢還要倒貼10元費用,而不是此前的零利率,更不是其他國家更為常見的正利率。

  除了負利率,歐元央行還推出一系列寬鬆措施。比如,新推TLTRO(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注入約4000億歐元流動性,將在2018年9月到期,以鼓勵銀行向家庭和非金融企業放貸(不包括房貸)。此前,歐洲央行已推出過三輪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上一輪LTRO提供的資金主要被銀行用來購買了國債。

  德拉吉還宣佈將暫停證券市場項目(SMP)的沖銷,將為其銀行系統增加1650億歐元的流動性。歐版量化寬鬆政策(QE)也將加緊準備,時機取決於歐洲央行官員對歐洲今後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預期。

  3 國際油價跌至5年低點

  國際油價今年出現暴跌,12月16日油價跌破60美元大關,紐約原油報收54.26美元,布倫特原油報收59.36美元。今年6月中旬以來,由於美國頁巖油産量激增、石油輸出國組織供應強勁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疲軟等原因導致油價大跌,歐佩克不減産更是雪上加霜,今年國際油價累計跌幅超過40%,跌至5年低點。

  今年以來,烏克蘭危機等一系列的國際地緣政治衝突接踵而至。不過,雖然伊拉克、利比亞等地喧囂不斷,但這些衝突對石油産量的衝擊非常有限。今年以來,在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的推動下,石油供給出現了出人意料的增長,而伴隨著全球經濟的低迷,石油需求萎靡不振。事實上,油價這一輪暴跌的直接導火索之一,就是國際能源署在10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中下調了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

  油價下跌影響的“兩面性”正在逐漸顯露出來。油價降低意味著從石油生産國向進口國、消費者的一場財富轉移,可以降低消費者的能源開支,而在開支降低之後,消費者就可以將消費用於其他方面,增強投資和消費的願望,這對於提高總需求和應對經濟低迷是有利的。從這個意義上説,美國、中國、印度、印尼等石油進口大國都應是可以從油價暴跌中獲益的。不過,油價下跌讓産油國就倍感頭疼,尤其是俄羅斯、委內瑞拉等財政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目前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4 盧布暴跌致俄羅斯經濟承壓

  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以及西方國家因烏克蘭問題對俄實施制裁的衝擊,盧布兌美元匯率12月出現暴跌,12月16日,盧布兌美元史上首次貶至80盧布,盧布兩天暴跌了逾20%,今年以來跌幅超過50%。

  俄羅斯央行12月16日宣佈將基準利率從10.5%上調至17%,而上次加息僅在3天前,俄羅斯央行11日宣佈將基準利率從9.5%提高至10.5%。俄央行採取加息舉措是為了應對盧布貶值,防止資金加速流出導致匯率崩盤,但加息並沒有阻擋盧布的下跌。

  盧布暴跌,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俄羅斯經濟的擔憂。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是俄羅斯聯邦財政的主要財源,油價大幅下跌對俄羅斯經濟影響巨大,盧布匯率也因此持續走低。

  為防止盧布進一步貶值而給個人財産帶來更多損失,許多俄羅斯人開始將手頭的盧布兌換成外幣,一些俄羅斯企業則有意變賣國內資産,轉往海外投資興業。法新社預計,俄羅斯資本外流的規模可能將達到1300億美元。俄羅斯過去幾週開始出現恐慌性採購現象,許多民眾著手貯藏日常主食。

  盧布快速下跌後迎來強勁反彈,盧布兌美元本週二一度升至55附近,較一週前的歷史最低點80水準反彈了約30%。為應對盧布貶值,俄羅斯7月以來已經將基準利率4次上調,共上調了11.5個百分點。但加息對俄羅斯來説是把“雙刃劍”。雖然大幅加息旨在遏制明顯加劇的盧布貶值和通脹風險,但如此高的利率,將進一步抑制俄羅斯經濟增長。

  5 一批金融機構收到天價罰單

  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3月14日起訴全球16家最大的銀行,指控它們涉嫌欺詐和合謀壓低利率以獲利。這些銀行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等。這是最新一起指控金融機構串謀操縱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的訴訟。

  FDIC表示,上述大銀行在2007年8月到至少2011年年中期間操縱了LIBOR,從而影響了全球包括抵押貸款、債券和消費信貸等在內的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合約。這一行為導致華互銀行和IndyMacBank等38家銀行出現鉅額損失和破産,自2008年以來,FDIC對這些破産銀行進行了接管。

  LIBOR由英國銀行家協會(BBA)每天清晨根據16家國際銀行提交的對借貸成本的預估來設定。FDIC指出,這16家銀行通過提交錯誤的借貸成本預期,“共謀壓低LIBOR利率,以便獲利”。

  對於這16家銀行的訴訟還在進行中,但今年以來,一批大型金融機構已經收到了美國天價罰單,創下歷史紀錄。7月1日,法國巴黎銀行(BNP)的代表針對兩項重罪指控表示認罪,這是該行與美國當局達成的和解協議的部分內容,該和解協議的金額達到了創紀錄的88億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是法國最大的銀行,美國司法部近期對這家銀行在2002年至2009年期間協助伊朗、蘇丹等國避開美國經濟制裁一事展開調查,法國巴黎銀行承認了兩項刑事指控,分別是提交虛假的商業記錄和共謀。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8月21日宣佈,同意向美國當局支付創紀錄的166.5億美元現金和消費者救濟金,以解決有關該行曾在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上誤導投資者的指控,美國司法部表示,美銀和該部、美國證交會(SEC)以及六個州總檢察長之間達成的民事和解,創下了單一實體認罰的最高金額。

  6 APEC會議描繪亞太發展藍圖

  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1月上旬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領導人北京宣言和聲明,會議決定啟動亞太自貿區一體化進程,提出加快完善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方位互聯互通格局,為推動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方面明確了務實的方向。

  在這之前第21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長會通過了《APEC區域基礎設施PPP實施路線圖》,標誌著解決亞太區域基礎設施籌資難、推進亞太區域互通互聯邁出實質性步伐。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可稱為“公私合作關係”,是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如新的電信系統、機場和電廠)的一種籌資模式。此次財長會上,中國除了宣佈已建立國家層面的PPP中心,還決定利用在亞洲開發銀行設立的中國減貧和區域合作基金中的500萬美元,支援APEC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PPP、區域合作和互聯互通領域的能力建設和項目開發。

  據介紹,該路線圖以APEC各經濟體自願提供的交通、能源、通信及水務等領域的PPP項目案例為基礎,同時借鑒了G20等機制及世行、亞行、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ABAC)、經合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經驗,特別關注了實施環節,可為AEPC各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的政府官員在實施PPP項目的每個環節提供指導和參考。

  此外,除了鼓勵亞太地區設立更多的PPP中心,財長們在會上還敦促國際組織繼續支援PPP基礎設施項目,為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動員長期融資。

  7 國際高鐵市場上演“中國崛起”

  中國高鐵技術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經歷了二十餘年,開始尋找海外市場的突破也有約十年的時間了。然而,在國際高鐵市場上勁刮“中國風”、上演“中國崛起”,卻是2014年。

  最近的“案例”就是12月19日下午,中泰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産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擬建設的中泰鐵路連接泰國北部的廊開和南部港口馬普達普,總長800多公里,是泰國首條標準軌鐵路,將全部使用中國的技術、標準和裝備建設。

  可以看出,中國新一屆政府尤其看重高鐵行銷。而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高鐵在海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4年7月,由中國建設的土耳其“安伊高鐵”正式通車,這是中國高鐵真正意義的海外第一單,被稱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首張名片。

  2014年10月,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了“高鐵合作備忘錄”,中國有望參與莫斯科-喀山段的高鐵招標,如果能夠中標,將對中國的高鐵出口起到重要指導意義。

  2014年11月4日,墨西哥官方宣佈中國鐵建、中國南車等組成的國際聯合體中標該國全長210公里的高速鐵路項目,不過3天之後,墨西哥交通部長表示墨西哥方面取消了這一高鐵投標結果,並決定重啟投標程式。

  2014年11月20日,中國鐵建與尼日利亞交通部在尼日利亞簽署沿海鐵路項目商務合同,合同總金額達119.7億美元,是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史上單體合同金額最大項目,沿海鐵路全線採用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將帶動施工機械、機車車輛、鋼材、機電産品等價值接近40億美元的中國裝備出口。

  8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成立

  7月16日,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5個金磚國家在巴西發表《福塔萊薩宣言》宣佈,設立金磚開發銀行,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金磚開發銀行的概念在2012年已經提出,2013年3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在南非德班舉行,在此次峰會中成員國領導人決定,建立金磚開發銀行並籌備建立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主要用來為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

  根據金磚國家領導人的指示,金磚國家財政部門自2013年8月正式啟動成立金磚開發銀行的談判,共舉行了7輪談判。金磚國家本著團結合作、互諒互讓的精神,最終就成立金磚開發銀行的協議達成共識。

  主要包括:銀行的宗旨是支援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銀行的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並在金磚國家之間平均分配;銀行創始成員為5個金磚國家,銀行成立後將吸收新成員加入;銀行總部落戶上海,這也是國際金融組織首次將總部落戶中國;首個區域辦公室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行長在金磚國家中輪流産生,首任行長將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會主席由俄羅斯提名,首任董事會主席由巴西提名。

  成立金磚開發銀行是金磚國家財金合作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為長期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也將有利於與現有多邊和區域開發銀行在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相互補充。

  9 阿里巴巴創全球最大IPO紀錄

  紐約交易所今年成為全球IPO規模最大的市場,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阿里巴巴的220億美元IPO,阿里巴巴創下美國乃至全球最大IPO紀錄。

  9月6日開始,阿里巴巴IPO正式啟動,發行3.2億股美國存托憑證(ADS),發行價最終定為每股68美元,融資220億美元,加上4800萬股超額認購權最終全部行使,IPO募資總額增至250億美元,不僅是美國股市最大的IPO,也是全球最大的IPO。

  9月19日,阿里巴巴上市,上市首日報收93.89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8.1%。總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臉譜、IBM、亞馬遜等公司,僅次於蘋果、谷歌和微軟,成為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公司和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公司。

  今年,中國一些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赴美上市,除了阿里巴巴,另一家中國電商企業京東,自5月份先於阿里巴巴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18億美元以來,股價與發行價相比也上漲了24%。

  10 “安倍經濟學”遭更多質疑

  11月17日日本內閣府發佈的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速報值顯示,扣除物價變動因素,日本今年7至9月份的實際GDP比上一季度減少0.4%;換算成年率,則為下降1.6%。

  這意味著日本自今年4月份增加消費稅以來,已連續兩個季度呈現GDP實質負增長。消費稅增稅和氣候不順等因素,導致日本的個人消費持續萎靡不振。

  日本GDP增速的進一步放緩,意味著安倍政府不得不推遲將消費稅由8%提高10%的時點,安倍經濟學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爭議。

  日本GDP連續兩季負增長,導致2014年全年負增長的概率極高。雖然安倍政府決定推遲消費增稅,但大部分市場人士仍對如何刺激當前疲軟的民間消費表示擔憂,以擺脫通縮和再建財政的安倍經濟學正在遭遇越來越大的質疑。

  本報記者 連建明 葉薇 金志剛 胡曉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