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求變的突破口
- 發佈時間:2014-10-20 00:31: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之所以對資産證券化業務如此看重,一定程度上也與基金子公司行業的生存境地和環境相關。今年8月,基金子公司風險事件接連爆發,在風險逐步累積、監管日益從嚴的背景下,基金子公司也意識到原有依靠政策優勢“跑馬圈地”式經營模式難以持續,開始主動求變,剎住了一些風險偏高的房地産類信託業務,嘗試創新業務。其中,資産證券化業務就是基金子公司發力的一大主戰場。
“現在再與諸多私募基金競爭非標業務已經沒什麼意思了,那裏早已經是一片紅海。”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表示,在“非標轉標”的大背景下,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將視為標債。隨著投資者對高收益品種的需求提升和對資産支援證券認識的加深,對這類産品的需求有望提升,未來非標業務的比重將逐步下降。資産證券化業務雖然未必稱得上是“藍海”,但現在能在其中游泳的只有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很可能成為未來基金子公司的主流業務領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訂稿》將資産證券化業務定調為“備案制”後,業內普遍預計,業務量的增速將較此前出現較大程度上的提高。“如果事後備案和基礎資産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能夠得到貫徹實施,預計一年時間,資産證券化業務就能達到1-2萬億元的規模。”上述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表示。
即便是較難獲取的銀行信貸類資産證券化業務,也給了業界充分的想像空間。“這類業務收費不會很高,和目前的通道類業務類似,可能就在千一左右,但市場規模巨大,基金子公司或許仍可以從中獲得業務增量。”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並且,值得關注的是,未來銀行通道業務會逐步以資産證券化的形式出現,從而更為規範化。
不過,也有一些基金子公司人士對資産證券化業務的態度較為平淡。“總體來看,雷聲大雨點小。”上海另一家基金子公司總經理表示,銀行信貸資産是資産證券化業務最大的一塊蛋糕,但主導權掌握在銀行手中,相當於“銀行的通道項目”,只不過是“披上了資産證券化的外衣”,收費標準也就在千一甚至萬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基金子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是與其收費能力相對應的。”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這類業務對於基金子公司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並無太大裨益。2015年-2016年對於基金子公司而言,將是業務規模萎縮但主動管理能力提升的階段。更多的機會將從與二級市場相關聯的項目中獲得,比如與上市公司合作的並購基金項目,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這些都能夠更好地嫁接基金公司在二級市場研究方面的資源稟賦。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