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影響深遠 投資需因地制宜
- 發佈時間:2014-10-20 00:31: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贏華投資總裁 成健
2014年4月10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聯合公告稱,將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滬港通總標的866個,滬股通不設限制,港股通限制為機構投資者和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投資者。滬股通總額度30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人民幣。交易方面,滬股通T+0,港股通T+1;結算方面,滬股通股票交收于T日下午6點前,港股通香港結算于T日下午4:30、6:00兩輪。
滬股通包含上證180成份股和380成份股,以及不包含在上證180和380成份股中的11家AH股,共計571個股票,涵蓋了上交所基本上所有的大盤和中盤藍籌股,最新自由流通市值總計4.543萬億元。港股通包含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成份(78個,15.73萬億港幣)和中型股指(163個,3.55萬億港幣)股票。
香港是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上市公司總市值在主要交易所中排名第五。除了本地和外資公司外,中資股市值佔比44%,成交額佔比更是高達71%。此外,香港還是全球主要的股權融資市場(2013年97家IPO,排名第三),同時也是亞太地區中衍生品和ETF種類和交易活躍度較高的市場。
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主要區別如下。
從換手率看,A股遠高於港股:2013年上交所、深交所、聯交所換手率分別為111.6%、349%、46.7%。
波動性:港股受海外資金影響大,波動水準明顯高於A股。
行業分佈:香港市場行業分佈相對集中(金融、能源和電信三大行業佔比較高),醫藥行業個股和權重偏少,但在網際網路、博彩、部分消費子領域的上市公司有較強特色。
投資者結構:與A股相對封閉(按成交額佔比來看,海外投資者不足1%)和以散戶(>80%)為主的現象不同,香港市場中海外(46%)和機構投資者(61%)佔據主導位置。
資金及流動性:相比A股,港股市場更多受到全球資金流向的影響,而這又與海外市場風險偏好、全球宏觀貨幣政策環境等息息相關。
市場制度:香港市場在新股發行、回購、退市制度等方面更為成熟;增發和配股等供給更加靈活;而交易制度上在交易時間、T+0交易、漲跌停板、融資融券業務等方面與A股市場也有不同。
市場工具:除股票外,香港的結構性産品和衍生品種類更加豐富,其交易手段和機制也相對成熟。
交易及估值特徵:與投資者機構和受海外波動性較大等因素的影響,港股波動性略高、換手率低、大部分小盤股相對大盤股存在估值折價。兩地市場相關性在金融危機後明顯升高。
總之,由於投資者結構以及制度安排等原因,香港市場表現出了更成熟,更市場化的特徵,而每一種不同都將給A股帶來深遠影響。
首先,就整體而言,若滬港通開閘,對於A股屬於增量資金的實質性利多。滬股通將會帶來3000億元增量資金,約佔標的股票自由流通市值規模(4.5萬億元)的6.6%。
而“增量資金”是多年制約A股行情的主要原因,2007年的大幅上漲吸引了很多中小投資者跑步進入股市,但是來年的大跌,使得投資者信心大減,投資意願幾乎殆盡,整個市場持續陰跌,盈利手段很多時候只能來自各種零和博弈,而不是共同的持續增長。因此,增量資金的增加將激發市場熱情,造就賺錢效應。
具體講,A股換手率會由於機構投資比例的增加變小,頻繁追漲殺跌的投資策略將不如以前那樣奏效,買入持有策略將逐步深入人心。
但是,從波動率上看,由於A股原有封閉格局被打破,國際資金的衝擊與撤退無疑將使得A股的波動率加大。
投資者結構的一個可預期的改變是,機構投資者的比重將加大,價值投資理念將越來越受重視,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更受追捧,從而變得稀缺。
關於市場制度與交易工具,香港將會促進內地在這兩方面的改進,市場制度將更市場化,交易規則會更加公平與靈活,交易工具將更多元化,交易的盈利模式更多元化,一改過去單一股價高拋低吸策略。市場深度更深,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將更充分發揮。
市場估值特徵的改變更值得注意。由於A股非機構投資者的比重較小,市場對題材股、概念股等中小盤股往往很熱衷,造成中小盤股對大盤股一直享有很大的估值溢價,而這一點在香港往往相反,很多中資大盤股的估值大於A股,而小盤股估值低很多。在香港有所謂的“仙股”一説,是指業績差的小盤股由於無人問津,造成股價長期徘徊在很低的價位,而且成交很不活躍。
總之,港股通對A股的影響是長遠的、積極的、全方位的。廣大投資者應該看到這種改變,選擇更優質的上市公司或者機構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同時,更應看到投資收益不僅來自股票的上漲,還會來自各種衍生品,各種不同的投資策略,而選擇專業的機構間接投資十分重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