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或長達三年
- 發佈時間:2014-08-06 01:09: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途光明,但現實殘酷。今年5月,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一次公開場合上表示,鋼鐵業已經逐步進入寒冬。而就在去年9月,徐樂江還強調,整個鋼鐵業尚未到達最低迷的時期,僅僅是進入了“深秋”季節,真正的“寒冬”還沒有到來。
“鋼鐵業入冬,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鋼價到了8年來的低點,而鋼材表觀消費量還接近零增長。”跟蹤研究鋼鐵業8年的國泰君安期貨高級研究員劉秋平説。
鋼價幾乎回到了“冰點”。1994年編制的中鋼協鋼材綜合指數以100點作為基點,截至7月28日,7月末鋼材綜合指數報收91.88點,比上年底下降7.32%。以螺紋鋼期貨為例,螺紋鋼期貨價格從3年前的每噸5200元跌到現在的3000元附近,K線圖像一級一級的瀑布狂瀉不止。
中鋼協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3.76億噸,同比僅增長0.4%。其中,鋼材出口作出了重要貢獻,上半年累計出口鋼材4101萬噸,同比增長33.6%。業內人士稱,這種情況只有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2008年下半年出現過,2008年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2.9%,增幅比2007年回落9.7個百分點,為2001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可想而知,鋼廠的日子十分艱難。一些鋼廠頻頻曝出轉型“養豬”、“種菜”,拓展非鋼領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立群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大中型鋼廠主營業務虧損了40億元。劉秋平認為,主營業務虧損主要是因鋼材價格下跌幅度較大,需求無法有效釋放,産業鏈各環節資金緊張。
寶鋼股份總經理戴志浩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坦陳,鋼鐵業“入冬”説法不是憑空想像的,“1994年國際鐵礦石價格一噸還不到20美元,礦山和鋼廠談判,一噸如果能有20美元就很開心了。如今,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原料、人工、環境等所有生産要素價格都上漲了若干倍,但鋼材價格指數反而回到了20年前”。
全行業在虧損,這是戴志浩最直接的感受。他給中國證券報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今年一季度,中鋼協統計的88家鋼廠共虧損23億元左右,其中寶鋼股份的利潤有近21億元,也就是説另外87家鋼廠虧損近44億元。戴志浩説,“這是有統計以來一個比較慘烈的數字,且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有理由相信,這個數字不會出現根本性的逆轉,如果比較長時間處在全行業虧損的狀態,可以説鋼鐵業入冬了。”
他説,國內有2億噸的鋼鐵産能是富餘的,2014年國內鋼材表觀消費量在8億噸附近,産能利用率低於80%,這也是鋼鐵業入冬的指標之一。“下游需求增長不像以前那麼快了。”1983年就加入寶鋼的戴志浩指出,出現過剩産能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對需求增長預期太樂觀。在過去,每一次擴産投入都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因為每一次需求增長都有GDP增長的支援,儘管短期內可能會有困難,但需求增長上來後産能很快會被消耗掉。
“我們討論了很多次,預測冬天要到來。真正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仍稍感意外。”戴志浩感嘆道。他指出,鋼鐵鏈條的風險正在加速暴露。下游鋼材貿易商早前習慣性重復抵押,如今一些機構、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圍繞鐵礦石上游的融資風險也在逐漸暴露,這些風險對行業所造成的衝擊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雖然具體個案無法評價,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如果不是“冬天”到來,問題不會如此蔓延開來甚至到失控的地步。所有跡象都表明,鋼鐵業進入了“冬天”。
據戴志浩判斷,鋼鐵業“過冬”大概需要三年時間。
首先,鋼鐵業進入壁壘較高,同時較難退出,屬於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不像水泥等其他行業,産業政策到位以後,可以相對比較快的調整。一個鋼廠可能涉及上萬人,投入上百億元,在地方經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牽一髮而動全身,調整只能慢慢來。
其次,過剩産能較為嚴重。雖然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但化解還需時間,比如淘汰8000萬噸落後産能,大概需要三年。當然,中國經濟處於中速增長階段,鋼材需求還在增長,一邊是産能在淘汰,一邊是需求在增長,當産能利用率從不到80%上升到接近90%左右時,鋼鐵業就走出了冬天,優秀企業會得到比較好的回報,一般企業將進入良性生存狀態。
再次,完成産業結構調整,大概需要三年時間。“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實施以後,鋼廠能在三年內滿足條件已經很好,沒有滿足之前,很難説冬天真正過去。
“過去的你成功了,未必説總量對了,你就是對的。你必須要跟上中國經濟轉型,沒有跟上,就需要時間調整自己。意識到了沒有?意識到了,也需要時間。”戴志浩認為,産業調整過程本身很痛苦,剛開始的時候更加痛苦。3年以後,也可能5年以後,冬天過了,存活下來的、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特點的鋼廠,將進入一個良性發展軌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