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基層來】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中國航太科工三院239廠機械加工部銑工戴天方代表:
提高技能儲備 滿足社會新需求
工匠精神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就是要不斷創新和學習,無論是設計、製造還是産品的品質把控,都要精益求精,用自己掌握的技能生産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新産品。技能人員要深刻地理解、發揚工匠精神,創新與學習就是唯一的出路,必須做到有知識和技能儲備,如此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擔當。與此同時,廣大的企業也要為技能人才提供條件。例如,組織大家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讓技能人才了解或參與産品設計的前期階段,這樣做能使職工有前瞻性、有目標地學習和從事製造生産。
廣東省茂名市品質計量監督檢測所高級工程師王世琴代表:
改善評價體系 避免一味追求“短平快”
培養並弘揚工匠精神,首先須改變觀念,崇尚勞動,尊重生産一線勞動者的勞動。現階段工匠精神缺失,與輕視生産一線勞動者的現象有密切關係。崇尚和尊重勞動,須樹立“十年磨一劍”的理念。高品質的産品和高水準的服務,是要靠時間來精心打磨的,但我們現有的一些評價體系,一味追求“短平快”,催促人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重數量、輕品質,這樣的評價體系亟待改善。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實訓中心主任王紅軍代表:
改善技能人才的薪酬體系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整體工業發展水準有了很大提升,但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還有較長的路要走。這其中,人才至關重要,特別是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我國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結構問題,總量不缺,但缺少大國工匠。建議加強職業教育的發展,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的認識。比如,不應把職業教育看作是“二等教育”,不應將它當作中考或高考沒考好時的無奈選擇。應在薪酬體系上給予技能人才足夠的重視,激勵他們追求工匠精神,在技能上精益求精。
江西氣體壓縮機有限公司車工組組長陳贛飛代表:
讓“匠人”成為推動智慧製造的原動力
工匠精神不只是精於細節的執著,更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一個充滿活力的製造強國,離不開腳踏實地的工匠精神。隨著智慧製造産業的高速發展,不僅一些特種零部件的生産需要技術嫺熟、靈活度更大的人工完成,而且製造企業對高水準技術工人的需求也在大大提升。這就更需要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讓具有專業、敬業特徵的“匠人”成為推動智慧産品更專業、更精細的原動力。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科主任楊林花代表:
樹立追求極致的工作態度
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職業態度最生動的詮釋,醫生也要有工匠精神。35年的從醫經歷讓我深知,每一次臨床經驗的獲得,每一次病人康復後的笑臉,都需要醫生樹立追求極致的工作態度以及仁心仁術的職業素養。比如血液科醫生操作煩瑣、複雜,從每次查房、觀察每一位病人的症狀體徵,到給病人做骨髓穿刺活檢及腰椎穿刺等操作,都要做到細緻、極致,給病人以最小的痛苦。同時,血液科相關治療方法變化迅速,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最先進的醫學知識。正因如此,我對自己學生的要求很嚴格,希望他們都能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醫生。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磁州窯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安際衡代表:勇於創新創造
工匠精神絕不代表因循守舊、偏執地守著古老的技藝,這不是工匠精神的本意。真正的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對創新創造保持開放姿態,樂於接受新理念、善於應用新技術、敢於開拓新領域、勇於創造新標準。如今,中國製造在全球已有了十足的影響力,但仍然處於大而不強的階段,這與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有很大關係。我們要以最開放的姿態來吸收最前沿的技術,掀起一場以自主創新和自主智造為主題的製造業革命,助力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轉型,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跨越。
(光明日報記者陳海波、李苑、李笑萌、詹媛、晉浩天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20日 04版)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