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央廣網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振興實體經濟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隨著我國進入“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傳統增長動力衰減,資金脫實向虛態勢顯現,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引發各界關注。實體經濟發展得究竟怎麼樣了?如何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在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為提升實體經濟質效獻言獻策。
多項指標向好 實體經濟現回暖信號
“最近一年中國的實體經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企穩向好的態勢。”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過去的一年,企業利潤實現了大幅上升、實體經濟中許多産品尤其是自主品牌産品的市場佔有率在上升,這些都是實體經濟企穩向好的重要信號。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態勢。企業利潤的大幅上升成為實體經濟回暖的重要信號,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5187.1億元,同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個百分點,增速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比上年增長24.5%。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最具活力的經濟細胞,民營企業對經濟環境的感知最為敏感。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向記者表示,“我們對千余家民營企業做了一項調查,從民營企業的訂單情況、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情況、合同簽約情況等多項指標來看,經濟正在好轉。”
減稅降費釋放紅利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數據的回暖來之不易,其背後是政府大力減稅降費釋放的持續紅利。
為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輕企業負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率先大幅減稅降費,著眼“放水養魚”、增強後勁。分步驟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超過2萬億元,加上採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
在此前大幅釋放紅利的基礎上,今年減稅降負還有空間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了企業一顆“定心丸”。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同時,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不合理的堅決取消,過高的堅決降下來,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
“今年減稅降費力度超過去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向記者表示,在改革完善增值稅的同時,報告還提出重點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一系列的減稅降費措施,有助於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企業轉型升級創造條件。
高雲龍也表示,近年來,國內加大了減稅降負、改善營商環境的力度,一系列措施的落地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實體經濟的發展有望超預期。
創新驅動實體經濟轉型 打造發展新動能
“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習近平總書記7日上午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如是説。惟創新者強,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時代,要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創新升級是唯一齣路。
劉尚希向記者坦言,儘管減稅降費為企業帶來利好,但企業不能靠持續減稅降費來維持生存,企業唯一的出路就是轉型升級、提高勞動生産率、提升附加值。
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看來,未來實體經濟發展的動能一方面來自“老經濟”通過轉型升級釋放的新動能,另一方面來自於創新前沿的科技成果帶來的新動能,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將持續帶動實體經濟效率提升。
一系列政策將為新動能的壯大創造條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發展壯大新動能,提出了包括做大做強新興産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發展智慧産業等一系列舉措。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發展壯大新動能,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指出了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路徑。”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表示,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等舉措,十分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劉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