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物價:“穩”住百姓心
- 中國網 www.china.com.cn 2012-03-14 13:22
- 列印 | 轉發 | 評論
CPI是什麼?可能很多老百姓説不清楚。但説起物價,每個人都有切身的體驗。其實,CPI,也就是消費物價指數,就在我們身邊,成為從2011年延續至今的一個熱詞。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新聞中心舉行的首場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坦言:“去年物價漲幅是5.4%,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控制在4%左右的目標。作為價格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我也借這個機會作自我批評。”不過,張平對今年CPI 4%的調控目標充滿信心。
1.去年的“5.4%”已屬不易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代表認為,應正確認識去年物價調控沒有實現預期目標的客觀原因,物價漲幅控制在5.4%已實屬不易。
“去年一年,在宏觀調控上,主要採取了這樣一個方針:抑制物價的過快上漲。假如按照去年上半年的趨勢,物價可能遠不止後來這個數字。”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厲以寧説。
“今年把CPI定在4%左右,這個目標也並不太容易實現。”厲以寧解釋説,現在面臨的是不確定的國際環境,怎樣使輸入型通脹不引發國內的物價上漲?能否保持連續多年的農業豐收,今年的氣候到底會怎樣?很多條件是不可控的,存在不確定性。
不過,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委員則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繼續把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作為穩定物價的重點”,顯示了政府保障民生的決心。
內蒙古奈倫集團董事長郭佔春委員表示,物價增長是不可避免的,與居民收入、國家原材料價格增長等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政府對於總體物價不要盲目地進行宏觀調控,而是要掌握合理的範圍,建立彈性機制。
“要認真總結這幾年物價調控的經驗,把農副産品特別是蔬菜和肉類的價格穩定,作為保持價格總水準穩定的重點。要提高生産者組織化的程度,增強農副産品生産的計劃性,必要時對農副産品生産進行補貼。”吉林代表説。
2.減少流通環節,把錢省到百姓兜裏
“穩定物價,首先還是要增加生産,保障供給,從與老百姓日常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産品流通入手。”福建漳州市副市長趙靜代表説,“政府既要從政策上給農産品種植基地必要的支援,加強宏觀指導,使整個基地産銷保持良好狀態,維護農産品價格的總體穩定;還要積極引導建立農超對接體系,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劉武代表説:“我們曾調研過,農産品從農民手中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四五個流通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污損、裝卸、運輸、人員成本、資金成本、利潤等。只有減少流通環節,才能真正讓生産者和消費者都得到好處。”
對此,劉武代表建議通過建立農産品物流配送中心,減少流通環節。“要讓配送中心對接農戶和零售店,必須建立資訊化平臺。比如,在某個區統計某種農産品的季節性銷量,即可在最短運輸距離內找到某種農産品産地,通過規模化生産降低生産成本,可以讓生産者得實惠;通過降低流通成本、減少污損,可以讓消費者得實惠。”
河南萬果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玉清代表説,目前普遍存在菜賤傷農、菜貴傷民、賣難買貴的現象。“解決這個難題,‘農超對接’是個有效措施。”
3.CPI回落,夢想已經照進現實
3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上漲3.2%,較1月份的4.5%繼續呈現回落態勢,打破連續兩年存款負利率局面。“今年CPI漲幅基本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落態勢。1月略有反彈,2月降幅較大,這其中要考慮到春節因素。”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代表分析説,“今年春節在1月,所以1月CPI高一些,2月就降下來了。”
葉青認為2月份CPI回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市場商品尤其是農産品和食品的充分供應,“食品在CPI結構中的比重佔到三分之一左右,一直是影響CPI的最重要因素。食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CPI就能穩住。”
“當前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農業連續8年增産,糧食庫存充裕,生豬生産、蔬菜生産穩定,食油、食糖庫存充足;主要工業品産能充裕,社會總供給得到改善。因此,保持今年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主任梁鐵城代表説。“只要我們按照中央的部署,把發展速度、調整結構及通貨膨脹預期管理三者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宏觀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切實把握好政策措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就有望實現今年把CPI控制在4%左右的目標。”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鄧力平代表説。
-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殷泓
- 編輯:張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