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6日 星期六

"小丫跑兩會":改善"小而散"農業生産局面穩定價格

  在昨天上午舉行的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今年農業增産增收有難度、農民工資性收入提高有不確定性,農民繼續大幅增收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幾個難度下來,讓人們對農民增收缺乏信心。究竟該做怎樣的政策調整?今天上午全國政協農業組分組討論,諸多委員紛紛聚焦農産品價格的大起大落。

  (一)政協農業組委員聚焦農産品價格,政府應充當“氣象播報員”而非“著裝指導”

  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員院長劉昕表示,整個市場要靠整個政府的支撐,政府科學知識的一些發佈,還有科學科普知識的普及,以及政府可能在這個領域裏面,在整個市場過程對糧食進行補貼,糧食對整個大幅度的增長可能對整個市場蔬菜市場的調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政協農業組第39組的分組討論上,委員們為農産品如何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各抒己見。近年來,我國蔬菜、豬肉價格漲跌頻現,尤其是2011年,生薑、大蒜等價格都上演了“高臺跳水”,農民損失慘重。在這些來自農業戰線的委員們看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分散經營的農戶無法及時、充分地掌握市場供求資訊,只能根據上一輪行情來調整自己的市場行為,盲目地“追漲殺跌”。

  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説:“有很多東西利用現代資訊手段去做並不很困難,比如説豬肉的生産,應該是在全國兩千多個縣中間到底現在有落豬,豬齡是多少,完全可以知道明天有多少豬可以出欄,這種統計工作和資訊加工工作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政協委員、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理事長曹幸穗説:“政府應該給社會提供一個比較準確的市場需求的資訊。比如在生薑問題上,在去年9月份農民在作出生薑是不是要種的時候,政府要提供這種資訊,這個資訊來源與上一個季節市場消費生薑的數量以及在下一個季節播種之前,生薑庫存的情況告訴市場。”

  在委員們看來,政府應該建立完善的農産品市場資訊發佈平臺,每年定時定點地公佈農産品種植、産量、銷售等各方面情況,給農戶做種植、養殖參考。那麼政府除了發佈市場資訊之外,還需要通過補貼等措施來干預市場嗎?政協農業39組負責人允許旁聽的媒體提問。小丫問到:“像去年豬肉漲價了,往往在這種情況出現之後,第二年的情況就是豬肉就會跌價,有的時候就有兩種觀念,一種觀念就是説補助這些種植戶或者養殖戶,另外一種觀念應該是靠市場自行來調節,因為你補助了,明年這個就剩了,對這個委員怎麼看?”

  對此,政協委員、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理事長曹幸穗説:“ 生豬漲價政府補貼,這個是最糟糕的,政府只提供政府的市場資訊的話,那麼農民和這個企業它會作出決定。打一個比方,政府是個氣象預報員的話,他預報明天天氣非常熱,他只需要報道這一步,他不能要求全國人民一律穿長袖上街,他穿什麼衣服,是由那一個接收廣播的聽眾來決定的。”

  為防止價格波動異常,調動養豬農戶積極性。2007年,國家曾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內容涉及母豬補貼、母豬保險等。2008年初,豬肉價格居高不下,國家又提高了母豬補貼的金額。政策疊加效應使2007年以來的2年內豬肉産量增加了14%,遠高於此前年均增長2.1%的正常水準。“豬多價落"的市場規律讓養殖戶們在隨後的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飽嘗虧損的苦果。

  政協委員、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黨委副書記華士飛説:“補助母豬,一頭母豬30塊錢,然後一補就下不來了,像這種辦法真是不好的辦法,我贊成他們提出的資訊提供等方式。如果價格實在漲得太高了,不要補的母豬身上去,要補到人上去,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對此,政協委員、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玉書表示,豬肉現在價格很低,但是要想價格漲上來肯定得有一個週期,至少有幾個月的週期,這時候如果採取硬性的調控措施,恰恰就扭轉了資訊,農民真正想生産的時候,價格已經下來了,農民也沒得到好處,政府還花了錢。

  除了政府應該在價格波動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之外?委員們還給出了更多的建議,比如農業保險、“農超對接”、訂單模式等手段都可以分散農産品價格暴跌的風險。

  政協委員、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玉書表示,小農戶和大市場對接最好的辦法第一是定單農業,如果一個村、一個鎮組織起來,通過協作形成定單,會有很成功的經驗。第二是保險制度。

  西南大學生物技術學院院長政協委員夏慶友説:“現在我們講農貨組織,組織簽訂不好簽,因為牽頭的農民很難找,是不是能夠國家再一次建立聚技術服務和市場分析和營運,包括在找定單的有知識的人建立一支隊伍,紮在農村裏面去,紮在那個鎮裏面去,國家可以給一部分的基本工資,然後他的獎金,他的收益跟農民每家每戶的收益掛鉤,現在我們農民沒貼心人。”

  超大現代農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政協委員郭浩表示日本、美國等國都採用了農戶和超大龍頭企業對接的方式。

  小丫問到:“作為一個種植小散戶如何與大的龍頭企業對接?”超大現代農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政協委員郭浩説:“培植各種機構在農業中間,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市場中間,或者是農業發展的中間間,培植成熟的氛圍就是合夥人制。”河北省農林學學院副院長王海波説:“農業合作社組織形式不能固定在眼前這種模式上,也要注意多元化的創新,要類型豐富的。”曹幸穗表示,要特別注意,不要變味的合作社。

  2011年對中國農民來説,是大喜大悲的一年。喜的是風調雨順,農産品豐産豐收。但悲的是農産品滯銷的情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內蒙古的馬鈴薯,甘肅的洋蔥、山東的白菜、海南的香蕉等等,都遭遇滯銷,甚至有農民朋友寧可把幾十萬斤的蘿蔔免費送人,也沒有能力雇人挖蘿蔔。農民明顯賠本賺吆喝。轉眼又到春耕季節,究竟還種不種?種什麼讓農民格外糾結。

  (二)山東姜農

  農曆二月份,又是一年中生薑的種植季節,眼看著要買姜種了,但是山東省平度市崔家營村的村民王星傑和段瑞芹兩口子,在今年到底種多少畝的姜這事上,還沒有商量妥當。記者了解到由於資訊的不明確,對於姜的品種選擇的誤差,導致收入不好。

  不過由於當地的經濟作物只有生薑,家裏又有兩個孩子上學,即便是面對今年的慘澹行情,他們還是不得不種,不過種姜每畝地的投入:姜種加料加上水,加上農藥,人工不算,就差不多六七千塊。所以在種多種少上,兩人一直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據收姜商販説,今年的價格相當不高。估計明年也好不了。

  賣姜的村民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最終的價格還沒定,但是今年肯定虧大了。最好的姜才5毛錢。這位姜農告訴記者他今年種了1畝多地,不到2畝地,估計得賠3千多塊錢。原本以為今年虧三千多元,不過隨著從姜窖裏提上來的姜都壞了,更慘的事發生了,收姜的人決定不收了。這位老大爺是個老實人,一年的辛苦就這樣眼瞅著一文不值,也還是默默無言。在場的老百姓知道他家的情況,馬上跟收姜的人説好話。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的説著好話,最終收姜的人決定全部收了,8千來斤給了這位老大爺600元錢。

  辛辛苦苦一年最終賠本的不是這一家,三個月前王星傑和段瑞芹家的姜也是這樣。段瑞芹還清楚地記得,去年,也是這個時候,姜販子給出的收購價達到2元多錢一斤,也正是因為這樣,她和王星傑商量,今年家裏多種一畝地的姜,一共三畝。這一年來,她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這三畝姜上,她滿心希望,今年能繼續有個好收成,她還在心裏盤算好了,要把掙到的錢給兩個在外上學的孩子增加每月的伙食費。

  去年兩畝地,賣了四萬元,今年三畝地,卻只可能有四五千元,入不敷出,段瑞芹愁得嘴邊都生了泡。但她沒想到,更壞的事情發生了。原來,由於今年雨水大,姜井裏滲了水,儲存在井裏的很多姜都被水泡了,壞在了井裏。這些壞了的姜全都被挑了出來,扔到了一邊。看著滿地都是篩選出來的壞姜,段瑞芹急的讓丈夫親自下井選姜。十分鐘以後,王星傑挑選出來的姜被拉了上來,但還是一桶一桶的被拾姜隊倒掉了。本來價格就不滿意,現在又眼睜睜的看著辛苦種的姜被水泡壞了。段瑞芹難受極了。由於被雨水泡過的姜實在太多,姜販子梁宗波決定不收了,家裏兩萬多斤的生薑卻只被挑出了2300斤,接近中午,人都散了,段瑞芹的希望也幾乎破滅了,想著一年的辛苦,外面上學的孩子,家裏等待照顧的老人,她望著一地的壞姜,久久不願離開。

  在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記者在一份近年來生薑價格的走勢圖上看到,2004年以來,生薑價格呈現出週期性的漲跌態勢,但是從2009年後半年開始,尤其是進入2010年,生薑價格就像坐上了“過山車”,超乎尋常的一路走高,然而進入2011年後,一度被推到風口浪尖的生薑卻又突然上演“高臺跳水”,大姜收購價從一路下滑。王興傑告訴我們,他種了二十年的姜,雖然起起伏伏,有賺有陪,總體算下來,還是稍微能賺一點。他們兩口子經過多方打聽和自己的估計,最終形成統一意見,今年再種3畝生薑。

  (三)豬肉價格開始掉頭向下

  生薑價格讓王星傑兩口子很受傷,雖然他們也遇到過價格暴漲的時候,但整體算下來卻總感覺踩不準步點。同樣這豬肉價格也是常年過山車,2011年,豬肉價格居高不下,養豬有錢賺似乎成為共識。昨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2%,創20個月以來的新低,一年期存款負利率時代宣告結束。讓CPI大幅回落的重要原因就是食品價格回落,其中曾經“綁架”CPI屢創新高的豬肉價格環比下降2.6%。豬肉價格似乎開始掉頭向下了。

  去年除了生薑的價格波動比較大之外,生豬的價格也是玩起了過山車。邵培良和孫玉枝是大連市普蘭店區炮臺鎮紅星村的養豬戶,由於年前忙,一圈可以出欄的生豬沒有賣掉,心想過了年再賣也不晚,沒想到一晃過完年一個多月了,到現在也沒有收豬的人過來。邵培良告訴我們,春節過完生豬價格還是9元,一路下來到今天已經變成7塊1了。即便是這樣,也還是有價無市。可以出欄的生豬賣不出去,而豬仔和糧食價格卻一直在上漲,這種情況使得一部分養豬的農戶,不得不放棄養殖。

  唐升久是邵培良的鄰居,他家三個豬圈,最高的時候養了上百頭豬,而現在他家只剩下十幾頭沒有賣出去的豬了。他告訴記者豬欄已經空了許久,年前出欄就空著,崽豬太貴了,600多,糧食、飼料等等價格也在漲。按照去年的行情,唐升久本打算擴大今年的養殖規模,過年期間還特意新刷了一遍豬圈,沒想到的是刷完之後,卻成了堆柴火和雞待的地方了。更讓他著急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這滿屋子的糧食和豬飼料。他説:“這四萬五千斤的糧食還濕,如果到6、7月份這糧食用不了,這糧食可能就發黴。”

  每天看著一屋子的糧食和空的豬圈,本打算大幹一場的唐升久,而今卻遇到了麻煩事。

  他告訴記者,現在就是沒有辦法,如果這糧食用不了的話,就得重新倒進去,把糧食再倒進去,天氣好,陽光充足的話,給它晾幹,重新裝,沒有別的辦法。和小唐家的情況一樣,邵培良家的屋子裏也是滿滿的糧食,他更為發愁的是,這些糧食是賒的,眼瞅著快到了約定的還款日子,他卻一點辦法也沒有。豬賣不出去,只能一直這樣養著。邵培良告説:“這豬頭年也230斤,現在都到300來斤,270、280斤,你等一些日子,這28、29就沒來,一直壓到現在,著急還錢,所以先給賣了。

  年近六十的老兩口,辛苦大半年餵大的豬,即便是賠本,也還是卻面臨著無人收的窘境。小型的養殖戶面臨這種局面,能做的就只有等待,那麼大點的養殖廠目前的局面是怎樣呢?記者了解到運往北京的豬的價格大致一頭豬的利潤在200元。王世林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比那些散戶貴幾毛錢,是因為他們直接對客戶,而減掉了收豬商販和進屠宰場前的幾個環節。不過即便是這樣他還是感覺現在養豬的風險非常大,價格波動很厲害。2010年5月份是4塊3毛錢、4塊4毛錢,賣了158頭,銷售收入多少錢是141583元。等到2011年7月份,豬價高的時候,賣了150頭,銷售價格是315120元,這個差價是巨大的。

  為了降低市場價格的波動,他也是想了很多辦法。最終決定搞品牌豬的飼養,這樣不管傳統豬的價格是漲或者跌,而品牌豬的價格都非常穩定。

  (四)如何平抑農産品價格波動

  豬肉價格年後一路向下讓養豬的農民心存憂慮,他們一下子又沒了底氣,不知道這價格波動的時間和區間的範圍有多大。如何穩定農産品價格呢?2012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充分發揮農産品期貨市場引導生産,規避風險的積極作用,這是自2004年中央下發1號文以來第八次要求發揮和利用期貨市場服務農業生産、促進農民增收。但是這樣的方式農民們買賬嗎?

  農産品的價格波動,非常厲害,如何平抑這種波動呢,2012年中央1號文提出,要充分發揮農産品期貨市場引導生産,規避風險的積極作用,這是自2004年中央下發1號文以來第八次要求發揮和利用期貨市場這一現代市場機製作用,服務農業生産、促進農民增收。

  劉興強是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總經理,也是今年的全國人大代表,他非常關注農産品價格的波動,對於如何更好的發揮期貨市場在價格波動中的平抑作用,他跑了多個地方進行調研。

  在與這些農民的交談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他們完全不懂的什麼是期貨,更別説是如何利用了?為了讓這些老百姓能知道期貨的好處,劉興強也是費盡口舌,用最通俗的語言,給他們進行耐心的講解。

  劉興強:“期貨是什麼呢,就是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一年以後,飼料一年的價格。就是以前的買貨賣貨,買糧食或者賣糧食到賣的時候價格多少一斤。有一個公開的價格,你説價格是一斤的玉米是1塊5,它壓的價壓到1塊1給你買,那你説你大連的期貨市場的價格都是1塊5的,你給我們買才1塊1呢,實際上你就可以跟他提高你的價格,會跟他提高你賣的價,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渠道。”

  劉興強在用最普通的言語,給他們解釋著農民心中的新名詞,不過似乎這些農民並不感興趣。通過記者的採訪了解到,很多人認為對於期貨的認識他們暫時用不上,也不清楚期貨帶來的好處。當劉興強看到村民家家戶戶為了養豬囤積的滿屋子的糧食的時候,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因為守著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並且這種方式在國外已經證明是成功的,但在中國國內卻推展不下去,農民也很難從中得到收益。

  期貨市場具有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功能,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生産和貿易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利用期貨市場降低生産成本,在一些大的企業也已經開始採用。最好的例子就是大連的韓偉集團。韓偉説:“去年一年,我們通過大連期貨交易市場,這個玉米拍賣呢,就節省成本四五百萬元,這是通過糧食期貨市場的玉米糧食交割給我們帶來的益處。”我們都知道去年以來雞蛋價格連續突破歷史新高,一度雞蛋價格破五,不過大連市場上的鮮蛋價格始終低於全國平均價格,並從未破五,大連市能夠做到這一點,佔大連鮮蛋市場供應量55%以上的韓偉集團,可以説是關鍵所在。韓偉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也正在試圖通過糧食的套取保值來鎖定。

  韓偉集團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蛋雞養殖企業,因此他有專門的技術人才在成本的核算上,去尋找最經濟的方式。但對於大多數農戶來説,顯然不具備這樣的素質。韓偉表示,他們需要農村的一些經濟組織,地區的一些經濟組織把它組織起來,像他們宣傳和普及這些期貨知識,如果不懂得這個市場,不懂得用這個工具,也不懂得這個資訊,那麼將很難參與。

  在美國為什麼農産品價格可以那麼穩定,最主要的原因是直接參與期貨市場交易的農戶佔25%,參與合作社等間接參與的達到90%以上。除了參與期貨市場的農戶比中國多之外,農産品批貨的種類也比中國高的多。韓偉説:“現在我們才13個叫做農産品的期貨,在國外來説基本涉及到農産品的期貨都有100多個。”

  經過他多天的調研和行業內的分析,劉興強在兩會上的提案也更為清晰。他表示,第一,國家要重視和支援三農,利用期貨市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農民培訓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第二,要採取一些積極的措施,鼓勵期貨仲介機構、服務機構,真正深入基層、深入農村去做市場開發工作。

  半小時觀察:

  農産品連接著兩頭利益,一頭是農民,另一頭是市民。菜賤傷農,菜貴傷民。平衡好兩頭利益既是一大難題,又是一件事關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大事。 我們知道任何農産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會對農業生産和商業流通帶來極大的傷害,但是究竟該種什麼,種多少才能平衡數量跟規模,才能平衡價格穩定,卻是億萬普通農民無法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在大市場經濟的框架下,依靠一家一戶闖市場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政府部門需要在組織農戶集約化生産上下功夫,只有逐步改善“小而散”的農業生産局面,一系列關於指導農業生産的數據才有可能做到準確而有意義。

  • 來源:中央電視臺
  • 編輯:楊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