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空心化” 不能承受之重
- 中國網 www.china.com.cn 2012-03-08 13:24
- 列印 | 轉發 | 評論
實體經濟“空心化”,是中國經濟不能承受之重。
“從去年7月開始,中小企業多用高利貸來支撐經營。按照歷史規律,這種模式最多支撐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的擔憂溢於言表:扛不起高利貸時,倒閉潮就會出現,中國經濟也會急速冷卻。
全國兩會期間,這種擔憂體現得更為明顯。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創新驅動器,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維持經濟社會穩定中發揮著中堅作用。
在他看來,金融體系脫離服務實業的本位、社會資本“脫實向虛”、實體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等潛在問題逐步顯現,不斷侵蝕實體經濟基礎,我國經濟面臨産業“空心化”的潛在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也認為,“空心化”是很值得注意的問題。“資金向虛擬經濟過度流動並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態。”
一份由民建中央、農工黨中央和全國工商聯聯合提交的《關於強本固基維護實體經濟堅實基礎》的提案直面“空心化”問題。
提案細數造成當前實體經濟困境的六大原因:一是多種因素疊加使成本攀升;二是過度壟斷使民間資本投資無門;三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市場需求萎縮,訂單大幅減少;四是産業鏈上下游“兩極分化”;五是實體經濟和非實體經濟之間投資回反差巨大;六是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資源不足,能力不夠,舉步維艱。
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嚴肅地指出,當前國內實體經濟出現了空心化,正是包括工業在內的實體經濟利潤率過低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洋彼岸,另一大經濟體——美國正在闊步“重返製造業”。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吹響“重返製造業”的號角。
李毅中倍感焦慮:轉變生産方式、加快結構調整已經不是關係經濟發展快慢的問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如果再過五年還在談方式、調結構就糟了,中國經濟撐不了。”(李雁爭)
- 來源:東方網 作者:李雁爭
- 編輯:陳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