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王明輝解讀"稅負痛苦指數" 建議提高支出透明度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王明輝。中國網記者 姚毅婧 攝

  中國網3月7日訊(記者 姚毅婧)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王明輝對“結構性減稅”提出個人建議。他表示,結構性減稅要避免“減稅、增費”傾向,更重要的是增加財政支出的透明度。同時,“要讓納稅人看到買一件商品究竟繳了多少稅”。

  結構性減稅實施效果並不明顯

  王明輝代表坦言,距離2008年12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實行“結構性減稅”,已經過去3年多,可是單從總體數字上看,國家總稅收一直在逐年以兩位數的幅度迅速增長,結構性減稅實施效果並不明顯。

  王明輝認為,國家在該政策上還缺乏明確的路徑圖、時間表、具體量化的減稅目標,以及配套的改革措施,再加上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結構性減稅政策在認識、理解上的不到位和執行中的種種偏差,導致企業和民眾從直觀的數據上沒看到減稅結果,從收入和消費方面也沒有真切感受到實際的效果,由此引發社會上出現一系列關於“結構性減稅”變“結構性增稅”,稅負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國富民貧”等的眾多片面言論和廣泛質疑。

  對此,王明輝建議,需要改革以增值稅、營業稅等間接稅為主的設計,轉為直接稅,讓納稅人看到買一件商品究竟繳了多少稅。“如此前報道的‘饅頭稅’,在間接稅制下,很少有人意識到買個饅頭居然還繳了那麼高的稅。”王明輝稱,直接稅制將繳稅放在明處,民眾自然知道哪些稅是否該減。

  避免“減稅、增費” 提高財政支出透明度

  王明輝指出,在稅收實踐中,往往存在減稅的同時增費的現象,在收費上增迦納稅人負擔,使結構性減稅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稅收收支不透明,將納稅人的錢花在無效的投資上、用於龐大的行政開支,以及其他可能産生尋租空間的地方等現象比比皆是,有悖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基本準則。

  王明輝建議,在推行結構性減稅的同時,還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支出,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目前,我國缺乏有效的政府邊界界定,財政預算缺乏軟約束,財政支出也缺乏有效監督。要增加財政支出的透明度,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將稅收收入真正用在保障民生,支援企業發展、百姓福利上,讓企業和個人真正享受到減稅的效果,不能減了稅也減公共福利支出。

  • 來源:中國網
  • 編輯:聞育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