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飽經滄桑的中國卻經歷了巨大變遷。改革開放開拓了新行業,開啟了新生活,開創了新理念。人民在大潮中追逐夢想,企業市場中闊步前行,國家在改革中欣欣向榮。
民營經濟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枝獨秀”,到90年代的“遍地開花”,再到新世紀的“春色滿園”,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有到優的“蝶變”。
李河君與他親手創建的漢能,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身在商海,心繫天下,以中國歷史和現實國情出發,用“中國智慧”,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難題”。經過二十多年努力,漢能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營水力發電企業和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借米生炊”進軍能源行業
“我應該算是一名努力推動中國新能源事業發展的踐行者”。李河君説。1989年,李河君白手起家,用從大學老師那借來的5萬元人民幣,自主創業,從兒童玩具、礦泉水、到鐵路運輸、開採業和房地産,“無所不做”。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後,李河君開始進軍新能源行業。
上世紀90年代正逢中國小型水電站大發展的時代。不到10年間,數萬座的小水電站在中國各地的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營水電,而李河君也正是抓住了這個機遇,才讓自己的事業實現提檔升級。
2002年,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金安橋水電站為開發項目,華睿集團(漢能前身)與雲南省簽訂《雲南省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投資開金安橋水電站發協議書》,歷時十年,李河君耗資超過兩百億元人民幣,帶領近萬人的施工管理團隊,在海拔兩千多米的中國雲南金沙江,一鍬土一鍬土地建成了一個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力發電站。該電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自行建設的最大的私營水電站,其裝機規模比中國葛洲壩水電站大10%,比當年象徵美國實力的美國胡佛大壩大30%。
通過全球技術並購和自主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在金安橋水電站項目完成並投入運營後,李河君開始思考漢能發展的下一個方向。隨著能源行業的發展與進步,新能源在整個能源行業所佔比重日益提升,各國開始在這方面加大資金、人力和技術的投入,希望在未來能源行業中贏得發展先機。
2010年,漢能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産業轉型和戰略升級,歷時六年,通過四次海外技術並購整合,投資超過800億人民幣,進軍當時普遍不被業內看好的薄膜太陽能行業,漢能也因此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的先行者。
漢能正是在合作中創新才實現了向“高科技 + 能源”公司的轉型升級。得益於全球技術整合,在短短數年間,漢能通過跨國並購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在國內建立起一個新的薄膜太陽能産業,漢能也由此成為在規模上和技術上皆領先全球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通過全球技術並購後的整合、協同,突破了技術壁壘,在開放中創新、合作中發展,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為其所用,為其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
漢能通過全球技術並購實現了彎道超車,除此之外,國內已經有一批企業通過這條途徑實現了轉型升級,如上工申貝公司通過 4 次對德國工業縫紉製造企業進行跨國並購,不僅實現産品升級,還提升了企業産品技術能級;吉利公司結合內生有機成長和外延並購成長戰略全球化發展,全球佈局研發設計、採購、製造和銷售等價值環節打造全球價值鏈,建立自創與並購品牌在內的企業自主品牌體系,成為在全球汽車産業影響力最大的中國本土企業。
用執著和擔當詮釋當代中國企業家精神
作為民營企業,創始人李河君漢能的作用不言而喻。他既是穩定大局的精神領袖,又是引領發展的開路先鋒。李河君所具有的企業家精神為漢能持續發展賦能,成為漢能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靈魂。
一方面,李河君具有的前瞻性戰略判斷能力,讓他提前看到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前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推動漢能佔領戰略高地,引領未來發展。另一方面,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無不時刻感染這每一個漢能員工,促使所有人能跟隨李河君的腳步,始終保持事業心,攜夢不斷前進。
毫不動搖地堅持原則和守住道德底線,也是李河君成功的秘訣之一。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必須要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線。李河君舉例説,當年在金安橋水電站大壩建設中,一些官員、親友等,都想參與到工程項目中,他深知項目負責重大,就此拒絕了許多人的説情,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同時,在與地方政府打交道時,又要牢牢守住底線,一門心思幹事業,做出業績,項目得到成功,地方經濟社會得到了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根植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是李河君對企業的擔當,也是對社會的奉獻,讓漢能享受到改革開放釋放出的巨大紅利。李河君所領導的漢能正在不斷踐行中國民營企業的“光伏夢”。正如李河君所説,抓住這個機遇,中國將有機會實現能源獨立和能源安全。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