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系列活動中,6個涉及地理資訊、高端裝備、人工智慧、醫療器械、能源與環境等多個産業的項目花落蘇州高新區。
數據顯示,蘇州高新區已經集聚起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浙大蘇州工研院、中國兵器集團214所等70余家大院大所。通過構建創新內核,一股新動能在蘇州高新區持續不斷累積放大,這也為區域經濟加速、新技術的迭代、新企業的誕生和新産業的興起蓄勢發力。
引進國際“基因”走出開放包容新姿態
7月5日,世界百強名校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國際合作局主任Huub Loffler來蘇州高新區考察時,對這裡的創新創業氛圍表示讚賞,他表示,瓦赫寧根大學很願意將學校的産學研項目帶到蘇州高新區孵化落地。
他此行絕不僅僅是“到此一遊”,蘇州高新區管委會、瓦赫寧根大學和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三方已共同簽約,建設瓦赫寧根蘇州環境創新國際協同研究中心。而同時簽約建設的還有蘇州加州能源與環境研究院,這是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和美國加州能源與環境研究院合作建立。而今年6月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的成立,則是清華大學與江蘇省、蘇州市乃至高新區深入開展産學研合作的重要舉措。
“創新創業需要與國際接軌,我們相信,蘇州加州能源與環境研究院和瓦赫寧根蘇州環境創新國際協同研究中心的成立,將為高新區將開展環境領域相關技術的研究和産業化以及人才培養等相關工作帶來強大的助力。”高新區科技局局長顧彩亞如是説。
孵化“網紅”企業推動創新鏈向實體與高端延伸
30秒存取車,速度比現有國內外立體車庫快3至5倍,管理成本節省近六成……近日,蘇州高新區淮海路上,全球首個運用磁懸浮驅動技術建成的立體車庫一經投運迅速成為“網紅”。此前,這個申報了60多項專利的立體車庫已出口到美國。
研發出這個“停車神器”的蘇州鑫豐恒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還不到5年,是浙江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浙大蘇工院)旗下的産學研成果轉化公司。6年來,浙大蘇工院成立已先後衍生孵化出科技企業逾百家,成為市場上勁爆的“黑馬群”。
“高校的科研絕不是閉關書齋的自娛自樂,在産學研協同創新的鏈條裏,一定要以産業為導向,重視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通過孵化産業化公司,推動創新鏈向高端衍生。”浙大蘇工院常務副院長葉繼術強調。
放眼蘇州高新區,依託大院大所科研資源以及選擇與大院大所合作的“明星”企業以及科研成果正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與華東理工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聲學技術研究中心的企業清聽聲學,推出了具有10多項專利的音響聚音寶,可以讓聲音“定向傳播”;依託中國科學院蘇州地理資訊與文化科技産業基地成立的蘇州中科天啟遙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大規模遙感數據産品和增值資訊産品生産線以及高性能空間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擁有36項軟體著作權、多項發明專利或其獨家使用權;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已經成功孵化項目公司近30家。
梳理産業“脈絡”構建産學研區域創新體系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可以説是高新區在醫療器械産業領域的一隻“領頭羊”。目前,蘇州高新區已經聚集醫療器械企業近200家,總産值年度增長超過20%。通過串聯起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蘇州分所、江蘇省醫療器械産業園、省醫療器械産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眾多平臺,蘇州高新區大力發展醫用光學、醫學影像、生化檢測、體外診斷等産業細分領域,打造全國最有影響力的醫療器械集聚地。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認為,實現創新驅動區域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需要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所有的創新主體協同一致,真正建立起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
蘇州高新區在推進大院大所遍地開花的過程中,絕非毫無頭緒。在盤點“家底”的過程中,一份關於蘇州高新區重點産業發展方向的佈局圖也漸漸清晰起來:實施産業領域聚焦戰略,以産業細分領域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醫療器械和醫藥三大特色産業,實現新興産業跨越式發展。
“就科技創新而言,如何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高度融合,驅動産業實現突破性發展,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蘇州高新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院大所與地方只有互動發展,才能實現共贏。”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