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禹 本報記者 王 春
站在上海電力學院楊浦校區門口拍張照,可以到看電力技術發展史:不遠處原楊樹浦發電廠裏,兩根煙囪靜靜地矗立,高聳入雲卻不再冒煙。校園內高高矗立的風力發電機緩緩轉動,屋頂光伏電池板閃閃發光,覆蓋校園的智慧微電網系統正在默默平穩運作。
“緣電而生、依電而立、隨電而進。”上海電力學院66年的辦學歷史中,始終專注能源電力特色,緊密對接行業發展,培養高水準應用型人才,同時,積極參與能源新技術發展以及新能源開發。
上海電力學院是全國僅有的三所、也是華東地區唯一的電力高校。雖然沒有“211”“985”標簽,但上電憑藉“能源電力”這張王牌,不斷進取,拓寬“上電品牌”的影響力。
工程反哺科研
科研是強校之路。專科出身的上電,做工程是一把好手,但和復旦、交大不一樣,人才隊伍、科研條件相對薄弱,如何高效開展科研,上電的經驗就是發揮能源電力的特色和優勢,從應用做起,探索出一條以實際工程問題為導向的特色研究道路。
像海上風電這樣的超級大工程,電氣系統投資持續和海纜路由消耗超乎想像。上電團隊憑藉豐富的工程經驗和不懈的科研精神,與行業合作,率先開展大型海上風電場電氣系統全壽命週期優化研究,首次完成海上風場集電系統組網與輸電系統接入的優化設計。上電承擔的項目因此獲得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上電校長李和興教授表示,堅持工程問題導向的研究,強化工程反哺科研,帶動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上電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與其他高校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李和興還強調讓“能源電力”基因根植學科體系,學校在保持原有學科基礎的前提下,對接能源電力至關重要。
電氣工程是上電的王牌專業。從去年開始,一份名為《能源電力創新發展》的智庫專刊正式發刊,至今已出版4期。這是上海“一帶一路”能源電力管理與發展戰略研究智庫的首份“作業”,也是該校近年啟動“文科科研+”的重要成果。智庫中心副主任張世翔教授介紹説,電力使用增長可以反映經濟增長情況,該指數對政府應對經濟發展決策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指數在上海已經得到印證,理論和模型都已成熟。”張世翔説,學校智庫已經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展開闔作,借助其龐大的數據,不久後指數研究成果將推廣至全國。
打通學科壁壘,將“能源電力”的基因融入其他學科,推行大電力、大能源交叉協同的學科群建設,構建“能源電力”特色學科體系。據李和興介紹,基於這條思路,上電已形成“一智庫三中心”的科研格局:“一帶一路”能源電力管理與發展戰略研究智庫、上海智慧電網技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上海電力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新能源技術交流與培訓中心。並由此構建上海能源電力科創中心,依託高端科研平臺,不斷提升科研水準和成果轉化能力,為服務“一帶一路”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作出貢獻。
人才培養走出國門
在學校的規劃中,上電人才培養計劃要輻射更廣闊的區域。未來上電要服務的不僅僅是上海和華東地區,還有“一帶一路”眾多沿線國家。“未來這些國家能源行業的技術和管理人才都會從這裡走出去。”
上電的人才培養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通過廣泛的校企和國際交流合作,推動能源電力工程教育,培養工程型、創業型和研究型等各類人才。
早在2013年,上電就開始國際化人才培養佈局。以一個國家只能選拔一所高水準能源電力高校的原則,領銜成立了“國際電力高校聯盟”,目前有10個國家的10所高校參加聯盟,包括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德國布蘭登堡科技大學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等,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有4所。
據介紹,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已將上電設立為該校學生海外學習與實習基地。今年9月將有40名短期學生和10名長期學生到上電學習。此外,上電還將與國家電網葡萄牙公司、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共建國際聯合實驗室協議,合作細節正在商議中。
除了培養本校學生,上電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培養各層次人才。據統計,上電已招收越南、寮國、緬甸等各國本科及碩士留學生80余人,已經畢業越南籍碩士及本科留學生大部分被中電國際投資的越南永新電廠錄取,成為項目前期建設階段的溝通橋梁。在中外員工崗前培訓方面,上電培訓的學員遍佈印尼、波蘭、巴基斯坦、蒙古、寮國、緬甸等國家。
“上海電力學院是我的母校!”Denny Fernando 驕傲地介紹自己。這位外國小夥曾在上海電力學院接受了4個月技術培訓,現在已成為印度尼西亞棉蘭瑪巴電廠的一名技術骨幹。
面向行業,利用應用,服務社會,上電憑藉“能源電力”這張王牌,正在向縱深發展。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