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積極試驗推廣新品種
2010年以來,北京市農業局所屬多個單位參與到對口援藏工作,北京市種子管理站、北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各派出1名農業幹部,到拉薩進行為期3年的挂職。挂職幹部在對當地農業發展問題進行調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北京的優勢,確定了對口援助的重點,並積極爭取資金支援。
北京市種子管理站幫助引進青飼玉米和鮮食玉米新品種57個,通過3年試驗,篩選出4個適宜在拉薩種植的、高産優質青飼玉米和甜玉米新品種,其中3個品種通過了西藏自治區品種認定。爭取到北京援建資金1668.79萬元,新建高效日光溫室200棟,建成拉薩市堆龍德慶縣羊達鄉無公害蔬菜生産示範基地,使當地農民年均增收260萬元。挂職人員利用市農業局援助援藏工作項目款100萬元、考察培訓援助款50余萬元及北京市委組織部智力援藏資金55萬元,組織了7次草莓技術、農産品檢測專業技術、農業執法等方面的培訓,共培訓200多名市縣村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農民。
北京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挂職人員,常年深入堆龍德慶縣、當雄縣等8個區縣的養殖村場開展調研,進一步理順了當地畜牧管理工作機制。在積極參與動物疫病防治的基礎上,修訂完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式,有效提升春、秋防強制免疫率和抗體保護水準。選派20名拉薩市獸醫工作中層骨幹技術人員來京進行專業培訓,加強培訓實用性,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援助拉薩市標準化肉雞養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實施過程中,強化對當地養殖場、小區的點對點專項培訓,包括養殖技術、疫病防控和用藥管理等,培訓50余人次。
天津市——
加強科技援藏和産業援藏
天津市農業系統把落實好農業援藏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大力開展人才援藏、科技援藏和産業援藏,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大力開展人才援藏。共選派援藏幹部6批8人次,援藏幹部主持完成了援藏專項2項及10余項實用項目。同時積極選派科技人員入藏指導,共派出專業技術人員20余人次,實施科技推廣項目10余項。天津市農業系統通過援藏幹部集中培訓或組織來津培訓等方式,培訓了以藏族農牧民為主的蔬菜種植戶500多戶、蔬菜種植技術骨幹1000多人。
二、大力開展科技援藏。積極為當地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先後為西藏昌都地區引進了30多類170多個蔬菜品種,篩選出適宜在當地種植的蔬菜優良品種8類22個,示範推廣優質、高産、高效品種20個,示範推廣面積累計2550畝,輻射帶動5041畝。通過新品種示範和標準化栽培技術推廣,示範基地平均畝産增加15%以上。通過試驗示範,總結出高海拔地區不同設施的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規程7項、病蟲害防治技術2項、蔬菜有機栽培技術規範18項、野生食用菌保鮮技術規程1項。天津市畜牧局指導開展獸醫防疫體系建設,在昌都地區丁青縣督促指導各鄉鎮開展防疫和國家強制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為當地援助購置防疫檢疫設備40余套、快速檢測試劑100份,並加強對縣鄉村三級動物防疫員隊伍的培訓,提高了防疫員隊伍整體素質。
三、大力開展産業援藏。一是積極為當地爭取對口援藏項目。市農科院參與自籌援藏資金50多萬元,實施項目3項,爭取市級援藏專項2項,先後實施了蔬菜新品種引篩及栽培技術研究、蔬菜標準化生産示範及林下資源開發、設施蔬菜有機高效栽培技術培訓與示範等項目,項目經費總額達400多萬元。二是指導當地項目實施。指導參與了“‘3414’測土配方試驗項目”“新能源建設沼氣工程項目”“蔬菜溫室大棚建設項目”“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及鼠害監測防治項目”“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基層畜牧防疫站建設項目”“食品安全體系建設項目”等近10個項目的組織實施。三是扶持當地建立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建立有機標準化蔬菜示範基地20多處,其中500畝基地獲得了有機産品認證,基地産量提高了21%,畝效益增加27.5%。
河北省——
關注民生工程與草原生態
河北省農業廳、農工辦緊緊圍繞能力提升、産業發展,立足職能、科學援藏,實施了農牧民安居工程、新農村建設、農牧民技能培訓等民生項目和草原生態建設、溫室蔬菜大棚等農業産業項目。5年來,共爭取對口支援阿裏地區項目42個、資金3.485億元,有力地促進了援助地區農牧業綜合科技素質和綜合生産能力的提高。
一、積極做好經濟社會支援。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套設施等方面,就實施重點項目16個。二是注重改善民生。項目資金重點向基層和民生領域傾斜,將60%以上的援助資金用在了基層,用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項目。在民生方面實施援建項目28個。三是注重培育“造血”能力。重點針對日土、札達兩縣資源優勢,圍繞培育市場、扶持支柱産業發展,幫助建立農牧業合作社,開發種植、養殖、旅遊、民族手工藝品、農牧産品開發等項目,幫扶建設邊貿、農貿、商貿市場。
二、著力強化智力援藏。“十二五”以來,把智力援藏當成對口支援的一項重要工作,先後選派2名優秀幹部到日喀則開展對口支援,選派1名優秀幹部赴藏開展為期3年的農業援藏工作。接待阿裏來河北參觀學習2批15人次;安排進藏專家2批,培訓農牧技術人員100人次。
三、支援草原生態建設。援助實施阿裏地區高海拔乾旱區域種草技術整合示範推廣項目,建立紫花苜蓿種植示範基地,並開展優質草産品加工、貯藏及高效利用技術的研究與示範。項目的實施開闢了阿裏地區人工種草的新途徑,為阿裏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同時,積極協調省級資金2000萬元,用於札達縣和日土縣草原防鼠、防疫和草原生態建設。
四、積極推進産業發展。立足豐富當地群眾“菜籃子”,緩解蔬菜供需矛盾,協調項目資金500萬元,在德汝休閒度假村建設溫室大棚30個,開展果蔬種植,並支援藏雞、藏豬養殖,改變了過去蘿蔔、白菜、馬鈴薯“老三樣”,豐富了當地居民的“菜籃子”,提高了生活品質。同時,引進5家河北企業落戶阿裏,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阿裏地區特別是日土、札達兩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遼寧省——
調整優化農牧産業結構
遼寧省畜牧獸醫局通過提供資金支援、爭取特色項目、引進高新技術、人才等多項舉措,推進那曲地區農牧系統辦公條件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進一步調整、人才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農牧民收入穩定增加。
一、以重大項目為依託,全力推進農牧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從2010年開始,遼寧省畜牧局開始著手協調遼寧省經合辦等部門,利用遼寧援藏資金,研究申請《西藏那曲地區智慧溫室蔬菜種植示範建設項目》,後經兩批援藏幹部不斷完善申報材料、多方爭取技術支援等不懈努力,最終項目成功立項,總投資達1590萬元,新建現代化智慧溫室5200平方米,嘗試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縣種植白菜、青椒、番茄等近10種傳統蔬菜和蘑菇。該項目為那曲牧區發展設施化蔬菜産業提供了一個樣板。
二、以專業人才為支撐,著力推動農牧産業化發展。省畜牧局先後邀請飼料營養價值評定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賈志海等幾十位專家到那曲指導工作,對那曲絨毛用羊産業發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如西藏絨山羊可根據絨毛生長主要受光週期變化所影響的機理,通過光照控制盒補外源褪黑激素促使絨毛生長等,對於加快那曲絨毛用羊産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以高新技術為抓手,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化水準。通過在西藏召開現場培訓會等舉措,將遼寧省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絨山羊細管凍精製作及輸配技術、絨山羊無動物源凍精稀釋液製作等技術成功引入,為西藏絨山羊産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經過積極爭取,那曲牦牛等特色農牧業科技創新工作已納入國家科技計劃支援範疇,為那曲特色農牧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了平臺。
四、以資金投入為動力,帶動廣大農牧民增收致富。遼寧省畜牧局通過招商引資等多種渠道,汲取資金支援,切實改善廣大農牧民生活條件。如2015年引入那曲的“那曲地區緣藏高原生態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已超過500萬元,主要經營西藏及西部地區土特産種植、養殖加工及銷售等;計劃建設“那曲遼寧緣藏高原特色産業莊園”,目前基地內瑪卡種植試驗已取得初步進展,預計今年底能夠收穫上市。
吉林省——
充分發揮農技推廣優勢
吉林省農委注重發揮農業技術方面優勢,突出工作重點,著眼工作實效,有力地促進了日喀則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了農牧業綜合生産能力提高。
一、發揮農技推廣優勢,加強科技援藏。2011年5月,吉林省農委協調省蔬菜花卉研究院派出專家赴日喀則農科所,開展馬鈴薯薯種更新換代,傳授操作技術,營養液配方調整;2012年7月,省蔬菜花卉研究院4人專家小組對日喀則市農科所現有霧培溫室提出改進意見,並無償提供了溫室通風設備和冬季加設保溫設施的方案和圖紙,當年收穫適宜當地微型薯種40萬粒。2012年,省土肥站免費為日喀則全區的1700多份土樣進行分析檢測,為當地開展科學種植施肥提供了科學數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幾年的農業科技扶持,日喀則市馬鈴薯生産達到全區較高水準,農業增産、農民增收效果也逐步體現出來。
二、著眼實用技術培養,加強智力援藏。先後3次選派由省蔬菜花卉研究院、省土肥站等組成的專家15人次入藏開展以馬鈴薯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主的技術援助,實地指導培訓對當地馬鈴薯的培育。2012年,省農委協助省委組織部選派省農機推廣站、産業化辦公室和農經處有關專家3人對當地農業機械操作員、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和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負責人等124名農牧民進行了專門培訓。
三、注重人才選派,加強幹部援藏。“十二五”期間,吉林省農委先後選派2名農業技術人員赴藏開展人才援藏。組織23人次赴藏開展農業推廣技術、馬鈴薯霧培、測土配方施肥、農機作業、農業産業化等方面10-15天的短期培訓,培訓日喀則農業技術人員和農牧民170人。同時,日喀則農牧局先後選派13名技術人員來吉林省參加測土配方施肥、馬鈴薯脫毒和霧培技術、農業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為期一個月的培訓。
黑龍江省——
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
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積極開展對口援藏工作,與援助地日喀則市溝通了解情況,與派出援建幹部共同分析制定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幫助紮實推進日喀則市畜禽養殖良種化、標準化及有機農牧産品認證項目等工作。
組織專家對崗巴羊、亞東木耳、亞東魚、帕裏牦牛、藏雞藏蛋加工企業進行調研指導和認證培訓,起草了日喀則地區有機農牧産品認證項目建議書和實施方案,編撰了認證合同。根據實際需求,協調修剛畜牧、中博農、四方力歐等國內知名牧場設計公司,為日喀則市無償設計現代化牧場建設方案。投資50萬元,新建種畜站奶牛圈舍;免費提供1萬劑優質荷斯坦奶牛凍精,價值15萬元;提供1萬劑優質肉牛凍精,價值10萬元。
編制日喀則市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和實施方案,對日喀則市牧草種子繁育基地進行整體規劃和種植。投資80萬元建設優質燕麥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共種植燕麥3000多畝,紫花苜蓿500多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省畜牧獸醫局紮實開展科技援藏工作。每年組織日喀則地區畜禽標準化養殖、人工種草、果蔬種植、農機修理等農牧業培訓班4期,培訓農牧民900余人。組織相關領域專家,結合日喀則地區農牧業生産實際,編譯了《畜牧養殖實用技術》和《大棚溫室栽培種植實用技術》藏漢雙語叢書,免費為該地區畜禽養殖戶捐贈2100套,及大量養殖科技書籍和教學光碟。
上海市——
因地制宜扶持特色産業
上海農業援藏,按照“民生援藏、産業援藏、智力援藏”和“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要求,把握“三個結合”,即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上海優勢與西藏優勢相結合、快速成效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堅持向基層傾斜、向實用技能傾斜的原則,不斷改善對口5縣(江孜、定日、拉孜、亞東、薩迦)農牧民生活生産條件,因地制宜地扶持當地特色優勢産業。
一、項目援藏。樹立“集中資金辦大事”的理念,扶持建設江孜縣紅河谷現代農業園區,借助上海浦東孫橋先進農業設施技術優勢,進行優質果蔬的週年生産,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打造高原特色農産品生産基地、高原種源生産基地。投資270萬元幫助日喀則農科所建設科研平臺,建立中心實驗樓,切實改善了農科所檢測條件,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投資230萬元建設了7座3500平方米蔬菜培育大棚在農科所內建成,促進蔬菜科研水準和生産能力的提高以及脫毒馬鈴薯的推廣示範。
二、科技援藏。從上海市農科院先後引進34個設施蔬菜優良品種,篩選出適合日喀則地區栽培的辣椒、番茄、黃瓜、南瓜、西瓜、黃秋葵、青菜等16個蔬菜瓜果新品種,示範推廣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等9項現代農業生態技術,培訓了20名專業骨幹和260名蔬菜科技示範戶。上海市農科院作物所與日喀則市農科所開展高原油菜育種及示範推廣的課題研究,進一步助力日喀則市油菜新品種的繁育。此外,還編寫《日喀則地區蔬菜新品種生態栽培技術》,並配備藏文翻譯,該書首印1000本,分發至各縣科技人員、專業種植戶手中。
三、智力援藏。自2011年以來,通過聘請權威專家,組織上海市領軍人才和相關産業領域的首席專家,為西藏江孜縣、亞東縣農業科技人員送去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點對點、面對面地解決當地在食用菌生産上碰到的實際問題,累計為日喀則市培養農業技術幹部及管理人員650人。做好西藏學員來滬接受15天的短期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先後在上海舉辦農業生産及農産品經營管理、現代綠色農業、儀器設備操作等不同類型的專題培訓班,累計為日喀則市培養農業技術幹部及管理隊伍約300人。
四、市場援藏。2010年起在上海西郊國際農産品展示直銷中心設立了西藏館,在每年舉辦的上海新春大聯展上,對西藏展位實施費用減免,組織上海農産品採購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電商進行採購洽談。每年訂單達億元,現場銷售1000多萬元。上海農産品深加工企業“藏珍堂”公司,利用資金技術優勢,開展特色農産品深加工,打造線上線下展銷平臺,將高原特色農産品銷往上海。
江蘇省——
以科研力量帶動智力援藏
江蘇省農委堅持把農業援藏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充分發揮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優勢,以科學規劃為先導,以打造高原特色産品的民生項目為重點,以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為中心,加強經濟援藏、科技援藏、人才援藏、智力援藏。
一、加強人才培訓,推進現代農牧業人才培養。“十二五”以來省農委依託所屬科研院所和農業大專院校,充分發揮江蘇科技、人才以及培訓方面的優勢,加強對拉薩市農業管理幹部的培訓,分批分層次對市、縣、鄉農業管理幹部、農業技術骨幹、專業大戶等開展培訓。5年來共組織20期農牧技術培訓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500多人次,其中組織專業技術幹部到江蘇培訓11期,培訓190多人次。
二、加強項目投入,有力促進當地農牧業較快發展。省農委每年安排農業援藏資金2000萬元左右,重點開展拉薩白雞與藏雞的繁育保護項目、拉薩市農牧業人才培訓項目和拉薩市合作開展青稞育種項目等建設,為推動當地現代農牧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積極爭取江蘇省農委計劃外扶持資金400余萬元,用於幹部培訓及改善市農牧局辦公條件等工作。
三、加強技術指導,積極推動兩地農業合作交流。針對拉薩市青稞品种老化、産量低及青稞育種人才匱乏等現狀,省農委牽頭組織拉薩市農牧局與揚州市農科院簽訂了“關於合作開展青稞育種的科研協議”,開展青稞、小麥新品種選育及提純復壯、引種篩選,目前已獲得“蘇拉青8277”“蘇拉青8219”“蘇拉青勾芒紫”等7個綜合農藝性狀突出的豐産品係。協助拉薩市政府與南京農業大學在簽訂了“十二五”農業科技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協助達孜縣政府與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合作建立産學研基地、幫助達孜縣現代農業園區聯繫引進草莓、番茄、野菜新品種等。
四、加強市場銜接,構建特優農産品産銷平臺。多次協調拉薩市有關單位、企業參加江蘇省舉辦的各類産品交易會等産品推介活動,以擴大當地農牧産品的知名度,提高當地農牧産品在江蘇消費市場的佔有率。組織江蘇阿米婭投資有限公司、江蘇景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綠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赴拉薩考察,鼓勵和引導其開展農業投資、貿易和技術合作。
浙江省——
著力增強“造血功能”
浙江省農業廳積極發揮省級農口部門作用,在幹部選派、項目建設、資金投入、技術引進、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那曲地區盡可能多的幫助和支援,受援雙方互動、互利、互促機制初步構建,形成了合力援藏的良好氛圍。
一、選派幹部,積極投身援建工作。新一輪對口支援西藏,全省共選派援藏幹部人才124名(目前在藏55名)。為確保援藏任務的圓滿完成,省農業廳按照“德才兼備,好中選優”的原則,挑選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硬的年輕幹部到那曲地區農牧局工作。援藏幹部利用所在單位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資源優勢,積極牽線搭橋,爭取援藏資金,加快人才培養,加強地、縣農牧基礎設施建設。
二、突出重點,加強對口支援項目建設。圍繞民心、造血、人才三大工程,分批多次對那曲地區開展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人才培訓為手段、農牧民增收為目的的項目援建工程。浙江省共安排援藏資金12.38億元,實施項目154個,主要涉及民生、産業、智力、交流交往等項目,其中農業對口支援西藏實施的項目包括:那曲地區畜牧草原科技綜合服務樓項目安排資金600萬元,那曲地區浙江蔬菜基地項目安排資金300萬元等。
三、拓展渠道,建立多元化人才培育機制。幫助那曲制定“本土化”人才培訓規劃,選擇不同載體,廣泛開展人才、技術、管理等智力援藏。通過多批次、多方面的人員交流、學習,把內地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經驗複製和推廣到當地,引入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提高了那曲地區農牧業系統幹部的專業技術水準,實現農業生産跨越式發展。浙江省還積極與內地企業聯絡,拓展那曲地區畜産品的外銷市場,先後達成了將那曲“山羊絨”“牦牛皮”等畜産品送往內地企業加工的意向,為那曲地區今後農牧業“走出去”經濟的發展服務。
安徽省——
加大資金支援投入力度
安徽省農委認真貫徹中央有關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按照農業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建立了農業系統上下聯動、部門橫向協調、與受援地交流溝通的工作機制。把加強人員培訓、提供智力支援、強化人員交流、協調農業項目作為重點,結合山南市農牧業實際,研究並制定了具體落實措施,各項對口支援任務得到落實。
“十二五”期間,安徽省援建項目中,涉及農牧業項目30個,累計投入資金15838萬元,約佔全省援助資金的1/3。目前,這30個項目都已實施並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受援地農牧區基礎設施、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使對口援助的措美、錯那、浪卡子三縣1.8萬名群眾受益。安徽江淮園藝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超過300萬元,在山南市建設“安徽科技援藏示範園”,開展多項技術攻關工作,成功篩選出了適宜山南市種植的優質西甜瓜及辣椒品種9個,提純復壯藏式辣椒品種1個,新品種在乃東、貢嘎、加查、扎囊及桑日地區進行區域示範。
針對受援地農牧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實際,充分發揮安徽農業科技優勢,把人才智力支援作為農業對口支援的重要措施,採取多種方式,大力開展人才智力支援工作。安徽省共選派19位農牧業專業技術人才赴受援地農業部門開展技術幫扶。近幾年來,先後幫助山南市培養了3名農技推廣、土肥、育種方面的中高級農業技術人才,推進了受援地農牧業人才隊伍建設。2014年10月,採取專家授課和現場參觀相結合的方式,對山南市28名基層農牧科技人員開展培訓。
安徽省農委還通過搭建展示展銷平臺,幫助受援地開拓農牧産品市場。從2011年開始,連續邀請山南市參加中國安徽(合肥)農業産業化交易會,無償提供展臺,展示展銷特色農牧産品,宣傳了藏雞蛋、牦牛肉製品等特色農産品。
福建省——
通過項目實施助推現代農業
“十二五”以來,福建省各級農業部門把援藏工作作為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紮實推進福建農業援藏工作,先後派出7名援藏幹部,安排農業對口援藏資金近900萬元,爭取1‰盤子內援藏資金1700多萬元,深入實施了一批農業援藏項目,推動了林芝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加強農牧産業援藏,助推林芝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一是大力援助米林農場的農牧業産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建設,在米林農場建立了1380畝的高優蘋果示範基地、100畝的高原瓜果蔬菜種植基地、80畝的特色花卉繁育基地、150座單體鋼架溫室大棚的優質果苗馴化繁育基地、年出欄生豬1.5萬頭及存欄蛋雞10萬羽的規模化生態養殖基地,以及150畝藏藥材種植基地,推動米林農場發展成為西藏自治區最大的高原優質水果生産基地、果苗馴化繁育基地、高原生態養殖基地。二是大力援助朗縣發展“兩椒兩桃”産業,實施了萬畝經濟林木建設和深加工等産業項目,推動了朗縣“兩椒兩桃”初具産業規模,全縣經濟林木5萬餘畝,其中辣椒2640畝、花椒764畝、核桃4.15萬畝、藏冬桃3237畝。三是實施米林縣宇妥藏醫藥博物苑和藏醫藥科普種植園項目建設,推動藏醫藥種植、交易、度假養生和文化傳承,2015年新增藏藥材種植面積1800畝,帶動農牧民每人平均增收1730元。四是啟動米林縣犏牛繁育基地建設,建設犏牛繁育基地1個,牛舍1848平方米,青貯窖180立方米,項目投産後,每年可向農牧民提供犏牛犢222頭,直接創收18.87萬元,帶動111戶577個農牧民飼養犏奶牛、年銷售收入66.6萬元。
二、加強農牧科技援藏,提高林芝農牧綜合生産能力。一是依託福建農林大學科研力量,建立了米林縣食用菌及菌草技術科教基地,累計在米林縣、朗縣和工布江達縣推廣“綠洲一號”等菌草陸地種植70畝、沙地種植35畝,為動物飼料和食用菌生産提供了原料,並有效改善了沙漠荒地生態環境。二是積極創建農牧科技示範園,實施朗縣果園綜合示範場升級改造項目,加強“一果兩椒三桃(萄)”科技示範,帶動60個農業科技專業戶應用新技術並直接受益致富;推進工布江達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試種示範青稞、油菜、玉米、豌豆、黑枸杞、金銀花等農作物新品種。三是加強農業技術培訓,選派了23名市、縣農業技術幹部到福建的農業院校培訓考察;安排福建農業部門及農業院校專家到林芝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農牧民7700多人次。
三、加強農村扶貧援藏,創新了林芝扶貧開發新模式。2015年爭取援藏資金300萬元,于第二個全國“扶貧日”期間開展福建援藏扶貧幫困活動,扶持150家貧困農戶發展特色畜禽養殖等短平快扶貧産業項目。安排300萬元援藏資金,通過實施休閒觀光農業援藏扶貧項目,制定了符合林芝市實際情況的産業扶貧項目利益聯結機制管理辦法,採取利潤分紅等方式讓貧困農戶分享項目的經營收益,實現了産業項目的精準扶貧效果。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以“漁業生態保護和發展特色農牧業”為目標,以援藏建設項目為抓手,在林芝漁業資源保護、高原漁業養殖示範和漁業技術及執法人員培訓等方面做了積極有力的工作,持續開展西藏野生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建設2個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促成西藏第一個地區級和縣級漁業執法機構成立,建成西藏第一個水産原種場並投入生産,促進了林芝漁業資源和水産事業發展。
山東省——
加強生産生活基礎設施建設
2010年以來,山東省農業廳堅持科學援藏、務實援藏,充分發揮山東農業優勢、突出山東特色,緊緊圍繞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改善、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特色産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實施了農牧民安居工程、新農村建設、農牧民技能培訓等民生項目和農業科技示範園、溫室蔬菜大棚、肉製品加工廠等農業産業項目,共爭取扶持“三農”項目45個,投入援藏資金29296.6萬元。
一、著力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按照“向基層、向農牧區傾斜”的原則,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在受援的5個縣市中安排實施農牧區基礎建設項目13個,總投資17251.1萬元。主要用於解決偏遠地區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對3328戶安居工程進行配套,完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71處。建設高標準示範鄉鎮駐地村8個,配套雨污管網建設,硬化、綠化鎮村道路,並對177個村進行村容村貌整治。
二、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加大對受援市縣農牧業生産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實施完成項目6個,共投入資金2406.3萬元。通過項目實施,改善了農牧業生産條件,進一步提高了農牧業綜合開發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三、大力扶持發展優勢特色産業。積極培育農牧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共投入資金9339.2萬元,完成項目24個。白朗蔬菜、白朗糌粑、昂仁桑桑酥油、南木林艾瑪馬鈴薯系列等一批優勢品牌産品聞名區內外,帶動了農牧業增産增效和農牧民增收。
四、加強山東與日喀則雙向交流與合作。共接待西藏來魯培訓學習人員7批,總計86人次;組織進藏農業專家3批,培訓當地農牧技術人員210人次;安排培訓專項經費300萬元,在當地培訓農牧民13350人次。按照2010年山東省與日喀則地區農牧局簽訂新建畜牧總站辦公樓及配套用房協議,該項目總投資594萬元,于2011年開工建設,已于2012年完成2500平方米辦公樓及配套用房,並交付使用。
湖北省——
推進農牧科技創新進步
湖北省農業廳高度重視對口援藏工作,成立援藏工作領導小組。2010年來,省農業廳先後選派9名優秀幹部赴山南地區農牧局開展援疆工作,援助資金達200萬元,在農業技術、項目資金、物資裝備等方面對山南地區農牧局給予大力支援。
一、加大扶持力度,增強農牧科研推廣實力。一是送裝備。2014年7月向山南地區農牧局無償捐贈了3台油菜直播機、60公斤優質雙低油菜良種、3000份優質黃牛凍精和3套黃牛改良設備等一批先進科技設施和物資,總價值約25萬元。2015年8月援贈的智慧終端配肥機運抵西藏,落戶山南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科所。二是提標準。2011年以來,省農業廳援藏幹部全力推動山南地區“12316”惠農短信平臺建設,順利開通“12316”短信服務平臺,西藏首個地市級的農牧業資訊服務平臺基本建成,形成“一個平臺、三個系統”的服務網路,山南地區農牧科技推廣和服務水準有了飛躍式的提高。2014年在援藏農業技術幹部的全力協助下,山南地區農技推廣中心檢測中心順利通過了全國標準化實驗室專家評審和實驗室“雙認證”,成為西藏唯一的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實驗室和西藏首個地區級具有法定資質的農業投入品專業檢測機構。
二、強化智力援藏,推進農牧科技創新進步。一是送人才。省農業廳先後選派了10多名農牧業專業技術幹部赴山南地區開展技術援藏工作,涵蓋了土肥、植保、油菜、畜牧、沼氣等方面。二是重培訓。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採取組織知名農牧專家進藏授課、選派農牧技術人員到湖北培訓和實地學習、援藏技術幹部“傳、幫、帶”培養技術骨幹等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山南地區農技人員科技服務水準,累計為山南地區培訓技術人員200余人次和農牧民上萬人次。
三、優産業重民生,促進農牧經濟健康發展。一是優産業。推動山南地區畜牧業産業結構優化,加快推進黃牛改良,不斷推進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産、産業化經營的思路。2014年超額完成黃牛改良4.5萬頭/年的目標任務,為打造高原特色畜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重民生。以農村沼氣建設為突破口,5年共累計完成5.3萬戶農村沼氣池建設,農村沼氣的正常使用率達到90%以上,位居西藏7個地市之首,連續5年榮獲全自治區農村沼氣工作一等獎。
湖南省——
動員各方力量統籌實施
“十二五”期間,湖南省農委高度重視農業援藏工作,積極動員全省農業系統各方力量,從幹部、技術、資金、物資等各方面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援,促進山南地區農牧業發展和農牧民增收。
省農委援藏幹部、援藏技術人員組織湖南省相關專家會同山南農牧局編制了《山南地區“提升一産”實施方案(2011-2015年)》,並進行了反覆論證,在優化農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促進農牧民增收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為確保糧棉油果蔬等大宗農作物生産安全,組織編制了《山南地區2014-2020年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實施規劃》。
湖南省農委在省級財政預算資金中設置了“扶貧援疆援藏”專項資金,主要用於農業技術援藏人員、援藏幹部扶持受援地區農業産業的發展,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和農業技術人才培訓等工作。“十二五”期間,湖南省政府安排了200萬元,建設山南地區農牧局機關大院整治及附屬工程;安排了人才智力對口支援培訓項目經費120萬元,用於基層農牧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另外每年安排省級財政預算資金不少於20萬元,用於山南地區農牧業科技示範園區的規劃、設計,人員培訓、技術指導及相關農業生産設施建設、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等。
“十二五”期間,省農委先後從委機關、省畜牧水産局、省獸醫局、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省土肥站、省植保站、省優質果茶良繁場以及長沙、懷化等市農業部門派出數十名專家到山南地區就相關知識培訓技術人員700余人次,帶動農牧民6000余人次。利用湖南省農産品加工業的優勢,加強與山南地區企業的合作與交流,組織了長沙好韻味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株洲市牦維佳被服開發有限公司等湘企前往山南地區進行交流,強化農産品深加工,延伸農業産業鏈,提高當地農牧業的造血功能。
廣東省——
構建農産品品質安全體系
廣東省農業廳圍繞農業標準化、農産品質檢體系建設、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農産品“三品一標”認證等內容,結合林芝地區農牧業生産的具體實際,積極開展農業援藏工作。
一、強化源頭管理,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在魯朗扎西崗村建立了“國家瑪卡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在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建立了“國家藏香豬綜合養殖標準化示範區”,向農業部推薦申報了“林芝嘎瑪養殖國家級規模化養殖示範場”。結合林芝地區行署提出的“菜籃子”工程建設要求,在甲日卡村建立了300畝的大棚蔬菜生産基地,在田頭建立了“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室”,督促建立農産品生産檔案制度、用藥登記制度、休藥期制度等。根據《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縣認定標準》,組織米林和林芝兩縣積極開展品質安全示範縣創建活動。
二、組織制定林芝地區農産品品質安全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組織制定了《林芝地區農産品品質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4-2018年)》,按照“合理佈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分別就機構建設、人員配製、儀器設備和運作經費保障等做出了具體規定,首次明確了林芝地區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將有利推進地區農産品質檢體系的建設。此項工作“填補了林芝地區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體系”的空白。
三、積極推進林芝地區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中心的建設。在農業部的支援下,2012年林芝地區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列入了國家質檢體系建設,總共投資1000萬元。目前檢測中心試驗大樓已經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正積極推進實驗室加快投入使用。林芝市農檢中心實驗室也成了西藏自治區農檢典範,農牧廳專門組織其他7個地市的領導到林芝參觀交流。
四、積極推進林芝地區農産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組織制定了《林芝地區培育“三品一標”實施方案》,先後建立了米林農場標準化水果基地,易貢茶場有機茶葉基地,泥洋河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米林農場無公害養雞場,米林、工布江達、波密藏藥材GAP種植基地等一系列標準化農業生産基地。為營造“三品一標”發展的良好氛圍,爭取了50萬元專項資金,對2015年獲證的17個産品分別給予1萬-5萬元的專項獎勵。“三品一標”産品佔自治區19個認證産品的
89.47%。
五、科技援藏,提升林芝地區名新、優良品種佔有率。按照先進實用、尊重農民意願、先試先種的原則,從廣東引進甜玉米、苦瓜、菜心、蘿蔔、芥菜、豆角、茄子等30多個蔬菜新品種,免費派發給菜農試種。結合林芝地區發展優質奶牛的部署,為林芝引進了優質新品種甜高粱M-18進行試種,比較試驗數據顯示,喂食甜高粱,平均每天每頭可增加1.5公斤左右的産奶量和0.4公斤左右産肉量,將為林芝地區發展奶牛和肉牛養殖奠定良好基礎。
重慶市——
把實用技術推廣到位
重慶市農委針對昌都、類烏奇、芒康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項目援建、現金資助、物資技術援助、人員培訓等。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以來共援助三地折合人民幣361.7萬元,有力支援了當地經濟社會建設。
市農委從市級農發資金中安排198萬元,支援昌都地區農産品品質安全體系建設、蔬菜産業發展、農牧民技術培訓等,購置培訓設施設備(如投影儀、錄影機、數位相機、音像、調音設備、電視、電腦等)。市農科院申請市財政資金60萬元,在昌都地區建設農家書屋20個。
2014年,市農委正廳級專家領導帶隊赴昌都,對蔬菜産業進行專題調研,幫助制定昌都蔬菜産業發展規劃,現正在由西藏農科院、重慶農科院、四川農科院聯合評審。市農技總站4年開展了8次實地對接支援,紮實推進昌都地區測土配方施肥。幫助制定了《西藏昌都地區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實地指導開展“3414”肥效試驗80多項次,幫助建立分析數據庫,制定青稞、玉米、油菜、冬小麥區域性施肥配方,建設土肥實驗室。
重慶市農委認真推薦篩選政治成熟、思想先進、身體健康、作風過硬的援藏人員,常駐西藏昌都支援地方經濟建設。支援4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昌都地區農牧民技術培訓,共培訓1000人次。2015年6月,市農委按照市委組織部安排,協助市委黨校,舉辦了2015年昌都專題農業培訓班,為培訓班講授了新農村建設、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動物疫病防控,並開展了現場參觀教學。
陜西省——
智力支援與項目扶持相結合
陜西省農業廳結合阿裏農牧業生産實際,不斷探索總結,創新援藏方式,通過項目支援、人才培養、技術培訓等措施,有效地促進阿裏地區農牧業的發展。
一、健全協作機制,強化工作指導。省農業廳與阿裏地區農牧局簽訂《陜阿農業對口支援協議》,明確了對口援建的思路、領域、重點項目等,建立了對口援藏工作聯絡、智力支援、項目扶持等機制,保障了陜西農業援藏工作的持續性。在此基礎上,圍繞當地牧業發展,簽訂了《陜西阿裏農牧業援藏協議》,有針對性地加大了畜牧獸醫技術幹部培訓交流、規模養殖場戶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支援力度。
二、強化項目扶持,改善發展基礎。在認真實施省政府安排的支援噶爾縣農牧業基礎設施、人工種草示範、生態農業園、以及普蘭縣牧草種子基地、蔬菜基地等項目建設的基礎上,農業廳每年在省級農業專項中安排60萬元,用於阿裏地區相關農業項目實施。先後支援實施了阿裏地區象雄綿羊改良場擴建、白絨山羊品種改良、紫花苜蓿引種示範、水果種苗引進試驗等項目。目前,象雄綿羊已通過國家畜禽品種資源委員會認定;阿裏絨山羊進入改良提高、組織品種認定階段;引進的紅富士蘋果種苗、櫻桃種苗在札達縣底亞鄉試種成功,已陸續挂果。2015年落實40萬元支援阿裏地區的農牧局生態園、局域網等項目建設。
三、加強培訓交流,注重智力支援。採取選派專家赴阿指導、邀請幹部牧民來陜學習等方式,強化技術培訓指導,共開展大規模技術培訓3次,培訓人員50余人。2014年,組織阿裏地區10名蔬菜種植大戶和農技人員在陜西楊淩,以實踐操作為主,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設施蔬菜無公害生産培訓;組織阿裏地區農牧系統業務骨幹在陜西進行現代農業的學習和培訓。2015年,又組織阿裏地區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在陜西開展監督執法和實驗室檢測等培訓。同時,西農大和廳屬技術推廣單位選派設施蔬菜、牧草專家赴阿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和現場技術指導,為阿裏地區蔬菜産業發展、牧草種植獻計獻策。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