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是指導和規範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工作的一個重要文件,也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頂層設計。各地區、各部門將按照《指導意見》要求,落實各項信用激勵和懲戒措施,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和政府職能轉變,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提高全社會文明誠信水準,共建共用“信用中國”。
一、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在建立制度機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四中全會提出“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揚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五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國務院發佈實施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指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運作的核心機制。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充分運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這一重要手段。
當前,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的誠信缺失問題還比較普遍,特別是食品藥品、安全生産、生態環保、産品品質等領域的嚴重失信行為高發、頻發,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比如最近發生的假奶粉、失效疫苗、e租寶等事件,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據有關方面統計,每年因誠信缺失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元,其中因産品品質低劣造成的損失達到2000億元。現在,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上歸集的“黑名單”資訊達到700多萬條。經過分析比對,在兩個以上“黑名單”上的企業達到19133家。“信用中國”網站公示的行政處罰資訊達到65萬條。法律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但許多司法判決得不到有效執行,全國各級法院公佈的失信被執行人達338萬,“老賴”招搖過市,法律的權威受到挑戰。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和政府工作人員政策不落實、承諾不兌現,甚至“打白條”、弄虛作假等等,嚴重影響了政府公信力。
失信問題難以根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失信的成本太低。很多時候失信不僅不需要付出代價,反而能撈到好處。在有的領域,“守信吃虧、失信得利”大行其道。很多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就算被監管部門查處,多半是一罰了之,資訊不公開、不共用,沒有全社會的共同監督。這對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是極大的破壞。與此同時,我們也缺乏對守信者進行褒揚和獎勵的制度性安排,守信激勵還不到位。
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背後都離不開信用體系的支撐。而信用體系之所以能發揮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從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對守信者予以激勵,對失信者進行懲戒。在這些地方,人們一般不願失信、不敢失信。因為一旦失信,讀書、就業、創業、信貸、保險、租房、租車、出入境等都會受到影響,可以説是“處處受限”“寸步難行”,在社會上很難立足。這就形成了使人自覺守信的倒逼機制。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管用、有效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涉及各地區、各部門、各類社會組織以及被激勵和懲戒的對象,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要真正有效運轉,必須有一整套管用的協同機制。《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信用獎懲的觸發反饋機制、部省協同和跨區域聯動機制、信用資訊公示機制、信用資訊歸集共用和使用機制、信用紅黑名單建立和退出機制、信用修復機制、信用主體權益保護機制、跟蹤問效機制等八項機制,保障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順利實施。
二、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在凝聚社會合力
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關鍵在於聯合。要發動各地區、各部門和全社會的力量,形成政府部門協同聯動、行業組織自律管理、信用服務機構積極參與、社會輿論廣泛監督的社會共同治理格局,編制懲戒失信行為的“天羅地網”,形成褒揚誠信行為的良好氛圍。只有全社會都行動起來,都參與進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失信成本和守信收益,褒揚誠信、懲戒失信才能蔚然成風。
對誠實守信者進行聯合激勵,重在褒揚,重在提供優先機會,重在減輕社會負擔,比如優先辦理行政審批,優先享受優惠政策,優先提供公共服務,減少審批環節,減少監管頻次,降低交易成本。
對違法失信者進行聯合懲戒,則重在約束,重在限制,重在提高失信成本,比如降低信用等級,在行業內公開,面向社會公開,依法依規限制行政許可,限制市場準入,限制新增項目審批核準,限制擔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限制股票上市,限制發行債券,限制銀行信貸,限制發起設立或參股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限制從事網際網路資訊服務,限制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限制參與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限制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限制評先評優,限制出境,限制購買不動産,限制乘坐飛機和高等級列車,限制旅遊度假,限制入住星級以上賓館。
近年來,有關部門和地區積極探索,聯合推進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稅務總局與有關金融機構合作,開發“稅易貸”産品,對誠信納稅人提供融資便利,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共青團中央與保險機構合作,對五星級志願者提供更加便利的保險服務。比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證監會、最高人民法院、安監總局,先後與40多個部門聯合簽署了針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失信企業、違法失信上市公司、失信被執行人、安全生産領域嚴重失信生産經營單位的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據不完全統計,有關部門對失信企業、失信被執行人,限制乘坐飛機411.5萬人次,限制乘坐列車101.6萬人次,限制申報政府性投資上百億元,對違法失信主體形成了強大威懾,10%以上的失信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義務或者與申請執行人協商達成和解協議。當前,我們正在積極推動有關部門簽署對優秀青年志願者、A級納稅人、海關高級認證企業等的守信聯合激勵備忘錄,以及食品藥品、産品品質、環境保護、智慧財産權、進出口等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在更多的領域推進信用聯合獎懲工作。
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在弘揚誠信文化
推動信用建設,既要靠制度,通過加強剛性約束,提高失信成本,讓人不能失信、不敢失信;更要靠文化,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通過文化的柔性約束,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將誠信理念深植人心,讓人不願失信,真正以守信為榮、以失信為恥。
要大力培育誠信理念。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要深入宣傳闡釋“誠信”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讓誠信的價值準則內化於心,外化于行。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抓住“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14信用記錄日”、“雙11”電商購物節和元旦、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誠信宣傳。
要大力弘揚誠信文化。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誠信文化,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經濟利益與道德追求的關係,深刻認識市場經濟既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又是法制經濟、道德經濟。挖掘和樹立誠信典範,曝光和鞭撻失信典型,通過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推動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
要大力加強誠信教育。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良好風尚。在各級各類教育和培訓中進一步充實誠信教育內容,大力開展信用宣傳普及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屯、進家庭活動。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指導意見》要求,把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作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制定實施方案,積極探索先行先試,不斷豐富信用激勵內容,強化信用約束措施。發展改革系統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將認真履行職責,會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把各項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措施落實到位。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