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挂著黑底金字的“稻香村”牌匾,都售賣牛舌餅、棗花酥、玫瑰餅,甚至連官網地址daoxiangcun.com和daoxiangcun.cn都只是一字之差。接連幾個消費者看過對比照片後,都疑惑了:“這不就是稻香村嗎?有什麼區別?”
區別大著呢。那個使用扇形商標,紅底白字、寫著始於1773年的是蘇州稻香村,而使用“三禾北京稻香村”商標的則是北京稻香村。
現在,因為商標糾紛,兩家稻香村已經鬧上法庭。北京稻香村告蘇州稻香村商標侵權,蘇州稻香村告北京稻香村商標無效,雙方各執一詞。
兩家都是老字號
消費者可以放心的是,兩家稻香村都是老字號,都是真廠家。
蘇州稻香村起源於1773年,距今已有243年,當時叫“蘇州稻香村茶食店”。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蘇州品食稻香村糕點後,讚嘆為“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並禦題匾額,名揚天下。毛筆手寫體的“稻香村”字號和招牌至今用在店招、門頭和産品包裝上。
而北京稻香村起源於西元1895年,金陵人(今南京)郭玉生在北京前門觀音寺打出“稻香村南貨店”的字號,售賣南味食品。魯迅先生寓居北京之時,經常前往購物,《魯迅日記》中有十多次記載。
彼時並無商標保護一説。與客棧愛叫“悅來”、飯店喜歡“迎賓”一樣,至新中國成立前,全國各地有眾多不同商人開設了稻香村商號。新中國成立後,有些稻香村商號倒閉,有些勉力維持。
保定稻香村就是其中一家。1982年,保定稻香村食品廠要參加當時商業部的評優,需要註冊商標,於是廠領導決定申請餅乾類“稻香村”圓形及圖商標。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商標被蘇稻稱為“稻香村”文字及圖商標,而北稻堅持叫做稻香村圖形商標,但雙方都承認,這是最早註冊的“稻香村”商標。1989年,保定稻香村又在糕點類(3006)獲得了“稻香村”圖形商標。1995年和1999年還被認定為“河北省著名商標”。
上世紀70年代,蘇稻和北稻均在艱難恢復中。1984年,北京稻香村請回了老技師劉振英,恢復經營。“那個時候缺乏原料,只能生産牛舌餅、槽子糕、狀元餅,還有用點心渣子回爐製作的桂花缸爐。”北京稻香村副總經理尹博回憶説。
而那時蘇稻的日子也不好過。1976年,蘇州稻香村在蘇州觀前街恢復經營,成為蘇州首批恢復經營的老字號。1980年,蘇州稻香村多次更名後,恢復了稻香村字號,但由於退休人員多,負擔重,發展緩慢。
由於自顧不暇,北京稻香村和蘇州稻香村都沒有注意到保定稻香村已經註冊了“稻香村”文字及圖商標,成為受商標法保護的“稻香村”糕點。根據企業名稱登記規定,雖然商標歸了保定,但其他地區的企業仍可用“稻香村”作為企業字號,不受影響。
既不影響繼續經營,業務上暫時也沒有發生交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家相安無事,各自經營著自己的生意。
商標歸屬起微瀾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0年前後。
期間偶有波瀾。1996年,北京稻香村在餃子元宵類(3007)申請了“稻香村”文字商標。
這是此後爭議的焦點。蘇稻認為,按照商標分類表,3006和3007同屬第30大類,屬於近似類別,也就是説在已有一個糕點“稻香村”的情況下,餃子“稻香村”本不該註冊。
對此,北稻則提出3006和3007屬於兩個不同的類似群,原則上不屬於類似商品,北稻申請的“稻香村”商標核準註冊合理合法。北京稻香村法律顧問明星楠進一步解釋説,當時群眾生活條件比較差,糕點只是偶爾消費的奢侈品,餃子元宵屬於主食,是日耗品,二者差別較大,消費者不會混淆,因此也不構成近似。
而且,各級判決和裁定均認定已有的是“稻香村”圖形商標,與北京稻香村註冊的“稻香村”文字商標不構成近似,可以達到明確區分商品來源的目的。因此,已有一個“稻香村”圖形商標並不妨礙北京稻香村註冊已經使用多年的“稻香村”文字商標。
但是,根據記者了解,雖然北稻的産品主要是糕點,但其當時並沒有提出在糕點類別註冊“稻香村”文字商標,其實際註冊和使用的是“三禾”牌。
當時保定稻香村和蘇州稻香村對這個新商標的註冊沒有提出異議,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最大的變故發生在2002年。由於經營不善,最早註冊的保定稻香村和北京新亞食品技術開發公司進行整合,成立了“保定稻香村新亞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4月,保定稻香村新亞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新亞趣香食品有限公司又與蘇州稻香村食品廠共同成立了“蘇州稻香村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此時最早註冊的“稻香村”文字及圖商標幾經轉讓後,順理成章地歸到了“蘇州稻香村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名下。
“搭便車”被訴法庭
2006年,重裝上陣的蘇州稻香村開始進軍北京市場。而此時北京稻香村已是門店遍佈北京城、年銷售額近8億元的知名企業。
隨著經營日益規範,北京稻香村已意識到自己在糕點類別沒有稻香村商標的短板,並先後於2003年至2006年和2008年,分別與當時的糕點類稻香村文字及圖商標持有人保定稻香村和蘇州稻香村簽訂商標許可合同,獲授權在糕點上使用“稻香村”文字及圖商標。
直至2008年底到期後,雙方未再續簽許可合同,北京稻香村也強調從未真正使用過授權商標,一直只使用自己在餃子元宵類註冊的“稻香村”文字商標。
也正是自2008年起,北京稻香村開始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糕點類“三禾北京稻香村”商標,被商標局駁回。
“三禾北京稻香村”被駁回後,2010年北京稻香村在包括糕點等商品上申請註冊“北京稻香村”商標。奇怪的是,減少了“三禾”兩個字的這一商標的申請註冊,且遭到蘇州稻香村的強烈反對,但仍然于2014年被獲得批准。
對此,蘇州稻香村援引媒體報道和北京工商局的網站新聞,認為是北京市工商局做了大量工作。不過,“北京稻香村”商標註冊已成事實,蘇稻也只能暫時接受。
另一方面,北稻同樣有點“鬱悶”。蘇稻進入北京市場後,兩家的産品本來就接近,牌匾同樣是黑底金字,蘇稻的部分産品上還標注了“北京特産”字樣,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蘇稻在京東、淘寶開設的店舖名稱叫“稻香村旗艦店”,銷售産品包括傳統京味糕點京八件、北京禮物等,甚至還有專門的“北京特産”專區。
“既然蘇稻宣傳自己是稻香村商標的持有者,為什麼要説自己是北京特産,還把蘇稻的商標和生産地址放在包裝最不起眼的地方?”尹博指著一盒蘇稻麻團上的“北京特産”字樣大聲指責,“他們這明顯就是‘搭便車’!”
由於産品和包裝太過類似,消費者經常混淆。尹博也表示,每年北稻都會接到很多投訴,一問,許多都是投訴蘇稻的。
為避免混淆,北稻將蘇稻告上法庭,要求蘇稻停止使用與北京稻香村文字商標近似的商標,並且在牌匾上加注蘇州字樣。這當然遭到蘇稻的拒絕。“蘇稻都用了200多年的商標,要區隔也是北稻區隔。”蘇州稻香村法務顧問羅銘君認為,北京特産不是北京稻香村的另一特有名詞,他們之間也沒有建立對應關係,所以北京特産“搭便車”純屬無稽之談。
蘇稻反訴待裁定
這不是兩家稻香村第一次打官司了。2014年,他們就曾因商標糾紛訴諸法律。
2006年,由於稻香村圖形組合商標過於繁瑣,蘇州稻香村公司設計了新商標,以匾額上使用了200多年稻香村字樣外加扇形邊框,向商標局申請扇形稻香村商標。2009年,商標局初步審定公告,初步核定使用在“糕點、麵包、餅乾”等商品上。
然而在公告期內,北京稻香村公司提出異議,認為蘇稻的新扇形商標與北稻1996年在餃子元宵類申請的“稻香村”三字商標構成類似商品的近似商標,且得到商評委的支援,蘇稻的扇形商標被判無效。
這下蘇稻不幹了。“當初北稻能夠註冊下來商標,是因為商標局在審核商標申請的過程中認同了北稻所註冊的商標,已經體現了公權力機關對‘商標不近似’且‘商品不類似’的一種認可;同時,北稻作為原與保稻具有商標許可合同關係的企業,還申請‘稻香村’作為其商標,其從法律邏輯上也必然是主張‘商標和商品都不近似’。怎麼現在蘇稻申請的時候,糕點就和餃子元宵變成類似商品了?”羅銘君很不理解,他認為根據商標法保護在先權利的原則,蘇稻的稻香村商標享有在先權,應該得到更高級別的保護,不能讓北稻這個後來者影響蘇稻的權利。
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2014年,最高法作出最後裁定,認為北稻以及前身自1983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持續宣傳和使用,稻香村文字商標(即1996年在餃子元宵類註冊的稻香村文字商標)在“糕點、麵包、年糕、粽子等商品上具有較高知名度”。考慮到實際情況,為避免消費者混淆,決定維持原判,不予註冊。
對這一裁決羅銘君並不認可。他向記者出示了一份2008年的許可合同複印件,上面清楚寫著蘇州稻香村將稻香村商標許可北京稻香村在糕點類産品使用,許可費為北稻糕點銷售額的3%,還特別強調北稻用於稻香村糕點品牌的廣告宣傳費可衝抵最多至全部的許可使用費。合同上加蓋了雙方公章,簽字人沈根富和畢國才正是兩家稻香村現在的一把手。
“根據商標法規定,北京稻香村在被授權期間,在糕點類積攢的知名度是歸屬於商標所有人的,更何況北稻花的廣告費還衝抵了本該給蘇稻的商標許可費。”羅銘君説,“這就像是蘇稻出錢讓北稻打廣告,蘇稻是廣告主,産品知名度當然應該歸廣告主。”
“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準備反訴北京稻香村商標無效。”羅銘君信心滿滿地宣稱。但他也承認,一切還要看新裁定。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