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班尼路、稻草人,上世紀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肯定對它們印象深刻,著名休閒服裝品牌、大明星做形象代言、專賣店能開進北京最繁華的商業街……但是近幾年,這些曾經的潮牌連鎖店已悄然撤離一線商圈,傍身郊區超市大賣場、上品折扣店、尾貨市場。日前更有消息傳出,上海班尼路被以2.5億價格出售。北京服裝學院市場行銷系主任趙洪珊分析,傳統休閒品牌的沒落與國外快時尚崛起密切相關。
事件 上海班尼路被2.5億出售?
上週五有消息傳出,德永佳集團近日宣佈進行資産重組,為了優化資源,將以2.5億價格出售旗下附屬子公司——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這一消息立即引發各方唏噓,想當年如雷貫耳的休閒時尚品牌,有周潤發、劉德華、王菲做代言,曾贏得過多少年輕人的喜愛和追隨!但如今它卻在默默地邊緣化、低端化,最後被東家當作包袱甩掉,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分別致電香港德永佳集團、上海班尼路公司、廣州友誼班尼路公司,三方均對此話題諱莫如深,只有廣州班尼路拓展部工作人員要求記者發送採訪郵件。截止到記者發稿時,並未收到對方回信 。
德永佳集團官網資料顯示,該集團創立於1975 年 ,1992年于香港聯合交易所註冊為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是從事生産及銷售針織色紗及針織布,集團的附屬公司提供成衣生産及服裝零售。班尼路集團就是德永佳的附屬企業,主要承擔服裝零售業務。全球經濟衰退嚴重波及到了德永佳,也連累了班尼路。該集團2015年年報中稱:“美國市場只有輕微好轉、消費需求在中國大陸仍然疲弱。”年報數據顯示,與2014年相比,2015年總營業額下跌5.5%,服裝零售業務減少4.7%。年報中還顯示,由於零售業績連年下滑,過去數年,德永佳關閉了不少表現欠佳的店舖,嚴格控制存貨水準。2015年,班尼路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有2865個,而在4年前這個數字為3482個。德永佳集團表示,2016年要專注于高附加值訂單以爭取合理利潤,並嚴格控製成本。有業內人士猜測,這或許就是上海班尼路被賣的根本原因了。
調查
北京班尼路大多分散于郊區
公開資料顯示,班尼路在香港有門店43家、上海54家、北京56家。那麼北京班尼路生存現狀如何呢?為此北青報記者展開走訪調查。依據班尼路官網、百度地圖、大眾點評三個平臺,記者鎖定5家班尼路連鎖店:新街口新華百貨分店、西單購物中心分店、西單北大街174號分店、西單橫二條66號分店、王府井霞公府7號分店,結果發現正常開業的只有一家。
其中,新華百貨和西單購物中心兩家商場的服務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班尼路店已經撤了,早就離開了。然後記者又按照百度導航找到西單北大街174號分店,發現這裡已經拆成了一片工地。而王府井霞公府7號在大眾點評上被標注為班尼路“新店”,可是記者實地探訪看到,這裡就是霞公府公寓,根本沒有班尼路店舖的影子。
5家當中唯一真實開業的班尼路是西單橫二條分店。傍晚時分的西單橫二條燈火輝煌,非常熱鬧,它是位於西單北大街東邊的餐飲一條街,主打重慶酸辣粉、武漢鴨脖子、台灣炸雞排、肉松蛋糕等各色小吃。班尼路店就開在這條街的丁字路口處,鋪面不大,裏面擺滿了各色T恤和休閒褲,店內挑選服裝的人並不多,一位女服務員用擴音器不停地大聲叫賣:“降價促銷,120元三件啦!”整體風格給人一種街邊小鋪的感覺。
班尼路原本是一個義大利品牌,創立於1981年。1996年,香港德永佳集團收購“班尼路”商標,並創立“廣州友誼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重新進行品牌包裝。2000年,班尼路開始進入黃金髮展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大品牌。
但十幾年過去了,如今的班尼路已經輝煌不再,北京的一線商圈中根本見不到它的影子。北青報記者在班尼路官網上看到,班尼路連鎖店主要分佈在豐臺、延慶、通州、海淀、大興、密雲、平谷、懷柔、昌平等地區,店舖開設具體位置有超市大賣場、上品折扣店、尾貨市場、購物中心、服裝批發市場、奧特萊斯等。
分析
遭受國際快時尚和網路原創衝擊
北青報記者調查時發現,與班尼路的命運相似,有一批曾經風光無限的傳統休閒品牌如佐丹奴、真維斯、稻草人、ONLY、ESPRIT、VEROMODAD等,也正處於日益衰落的煎熬之中。“主要原因是來自國際快時尚的巨大衝擊。”北京服裝學院市場行銷系主任趙洪珊説。據她分析,國際快時尚品牌與傳統休閒品牌在品類、風格、價格上十分相似,但是快時尚的優勢是,設計感強、産品多樣、更新快、時尚度高,更加迎合年輕、時尚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備受青睞。
與快時尚品牌的行銷模式相比,班尼路等傳統品牌設計生産週期太長,一件衣服從設計到生産出來要幾個月的時間,按季上市,大批量生産,而優衣庫、ZARA等國際快時尚品牌,新品更新速度快至一兩周,少量生産,在消費者中更有人緣。因此趙洪珊認為,國際快時尚品牌全新的新技術和商業模式,對中國傳統休閒服裝市場,乃至對整個服裝市場的影響是顛覆性的。
除了國際快時尚品牌,傳統休閒服裝品牌的另一個競爭對象就是網路原創品牌。隨著人們的購物方式逐漸從實體店轉戰到網上,服裝電商異常活躍,它們的運營模式是,“多款少量,以銷定産”,最大程度地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擁有“款式多,更新快,性價比高”的競爭優勢,也有效地解決了服裝行業最為頭痛的庫存問題。
可以看到,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身處劣勢的傳統品牌們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在紛紛嘗試更新、改變、突圍,像班尼路、七匹狼等都在做品牌延伸,做童裝市場;美特斯邦威嘗試O2O模式等,但是市場行銷專家認為,這種常規的管理手段和産品擴展顯得十分乏力,效果不佳,“因為當大家都知道這個是經濟增長點,那這個點子也就沒有競爭力了。”
新聞記憶體
H&M從T臺到上架僅20天
“快時尚”源自於上世紀中葉的歐洲,本是對服裝秀場設計的快速回饋和模倣。隨著服裝設計和終端銷售的日益密切,時至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快時尚”被演變成為時尚服飾企業對秀場的時尚設計快速反應,並製成緊貼最新時裝潮流的産品,以低廉的價格流入賣場,主攻主流消費者的一種銷售模式。傳統的服裝品牌從T臺上發佈的潮流,延續出産品,到各專賣店、專櫃上貨,一般都需要好幾個月時間,高檔品牌甚至需要半年。但根據“快時尚”的概念,企業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將産品概念轉化成為消費品,最初這個過程需時約50天,今天,最快的企業在20日之內便可做到。目前,“快時尚”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主要有國外的ZARA、H&M、GAP、優衣庫等。文/本報記者 趙新培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