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入主國米,蘇寧是接盤俠還是新霸主?
時代週報記者 陸一夫 覃碩 發自廣州
在見識了俄羅斯財團、中東富豪還有東南亞土豪的財大氣粗之後,歐洲足壇正逐漸感受中國資本的力量。
6月6日,作為歐洲足球史上的百年豪門,曾獲得3次歐冠冠軍和18次意甲冠軍的國際米蘭,在33個月後再次宣佈易主。但這一次,它的新東家不再是東南亞財團,而是來自中國的足球新貴蘇寧集團。
同一天,蘇寧在南京召開並購國際米蘭新聞通報會,宣佈旗下蘇寧體育産業集團以約2.7億歐元(約合20.10億元人民幣)的總對價,通過認購新股及收購老股的方式,獲得國際米蘭俱樂部68.5%的股份。
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控股歐洲豪門足球俱樂部。從王健林出資4500萬歐元購買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股份開始,中國資本開始大規模滲入歐洲體育市場,其中足球是主要的標的物。適逢今年歐洲盃、百年南美杯以及奧運會等多項賽事接連舉辦,2016年將迎來一場浩大的體育盛宴。
事實上,中國資本的強勢介入正當其時,一方面歐洲足球有著較好的球迷基礎,商業模式更為成熟;另一方面目前歐洲經濟不振,抄底歐洲足球市場不失為風險較低的投資方式。英國考文垂大學商學院的體育商業教授西蒙·查德維克就表示,中國政府提出,到2025年整個中國體育産業要達到5萬億元的規模,成為世界第一。“政府的指向讓企業嗅到了其中的商機,他們希望通過投資體育産業,在今後獲得政府的支援和額外的優惠政策。”西蒙説道。
“抄底”國際米蘭
在新聞發佈會上,張近東透露了蘇寧入主國際米蘭的一些細節。在今年春節前,張近東和國際米蘭俱樂部主席托希爾進行了第一次見面,並對國際米蘭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後,張近東專程前往義大利,拜訪了國際米蘭的前任主席馬西莫·莫拉蒂。“莫拉蒂先生對足球的熱情和專注深深地打動了我,”張近東説,“他對國際米蘭全身心的投入,成就了世紀足球發展史上最偉大的故事和最動人的佳話。”
張近東在會上豪言,蘇寧將源源不斷地向國米注入資本和資源,幫助國際米蘭稱霸意甲,稱雄歐洲。張近東表示,此次蘇寧斥資收購國際米蘭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收購國際米蘭是蘇寧集團佈局體育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收購國際米蘭將能夠助力蘇寧足球俱樂部全面提升技術體系和運營能力;第三,收購國米也是蘇寧全球化佈局中的重要一環,蘇寧將積極利用國際米蘭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幫助蘇寧拓展海外市場,國際米蘭將成為蘇寧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名片。”
事實上,蘇寧此次控股國際米蘭更像是一次抄底行動。最近三年,國際米蘭的總營業額逐年下降,從2012-2013賽季2.01億歐元,一路下滑至2014-2015賽季1.46億歐元。與此同時,國際米蘭已連續5年未能躋身歐洲冠軍聯賽,在意甲聯賽的排名同樣難以讓球迷滿意。
2013年秋天,國際米蘭的最大股東就已由莫拉蒂家族變成了印尼最大財團阿斯特拉的托希爾,俱樂部75.67%的股權易手。此次蘇寧購入的68.5%股份,就分別來自於托希爾和莫拉蒂。
對於此次交易, 東方證券 投資顧問瀋陽認為這是一次商業上的整合。“投資足球是蘇寧運動戶外頻道行銷的核心,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將國內球員和品牌企業打進整個歐洲市場。”
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所教授閔捷認為,蘇寧和國米的合作,將從盈利模式、商業價值層面,給國內俱樂部提供很多的參考。“一般來説,俱樂部的盈利包括:聯盟分配的電視轉播的收入、贊助收入,在國外都是比較多的,國內這方面比較少;另一方面,俱樂部本身有贊助、門票、特許經營、廣告的收入和球員買賣的收入。如果蘇寧能汲取國米的這些經營模式,帶到他們自己現在的俱樂部裏面來,也是我們國傢俱樂部股份制改造的一個好的選擇。這就能大大提高國內俱樂部的收入。”
中國資本為何盯上歐洲足球
除了國際米蘭外,同為義大利米蘭足球豪門的AC米蘭俱樂部也受到中國企業的追捧。近期有國外媒體報道稱,包括恒大集團、百度集團、 貴州茅臺 集團、 華夏幸福 基業公司、阿里巴巴、華為等中國企業組成的財團已準備收購AC米蘭70%股份,財團內部採取平均分配的方式,每家企業10%左右的股份。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資本收購或投資歐洲足球俱樂部越來越普遍。2015年1月,萬達集團宣佈出資4500萬歐元購買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股份,並進入俱樂部董事會,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投資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去年11月,A股上市公司互動娛樂(300043)注資6000多萬歐元控股西甲球隊皇家西班牙人(RCD Espanyol),是中國企業首次控股一家歐洲五大聯賽足球俱樂部。再加上早前道博股份以2.9億元人民幣收購歐洲足球經紀公司MBS共46%的股權,中國資本正在全面進入歐洲足球。
為何中國資本頻繁盯上歐洲足球?皆因其背後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收益。作為體育産業中的最大單一項目,足球運動每年全球的産值超過8000億歐元。僅在聯賽收入方面,2013 賽季,英超實現總營收55 億美元、德甲30 億美元、西甲25 億美元、意甲22 億美元、法甲20 億美元。而中超的2013 賽季總營收只有2.9 億美元,與歐洲五大聯賽的差距甚大。
在足球的産業鏈上,上游為賽事聯盟、俱樂部、運動員、足球經紀、體育培訓等作為賽事的參與主體;而下游則包括賽事版權和轉播等,另外還有為消費者提供足球用品、足球彩票等衍生品服務。 國金證券 的研報指出,相較于國內體育産品佔體育産業整體80%的失衡情況,歐美等國的體育産業發展更加均衡。
隨著今年歐洲盃、百年南美杯以及奧運會等多項賽事接連舉辦,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吸引著國內企業從中分一杯羹。以歐洲盃為例,據歐足聯官網統計,2012年歐洲盃雖然身處歐債危機,但其總收益仍達到13.45億歐元。研究機構預計,本屆歐洲盃平均每場直播觀眾1.47億,累計觀眾達66億,僅中國就將有超過12億人次收看本屆歐洲盃。
此外,許多歐洲足球俱樂部也樂意通過資本聯姻的方式在中國進行推廣。根據普華永道發佈的數據,2015年中國體育市場在票務、收購和廣告的利潤總額預計將達到34億美元。英國《金融時報》就以姚明為例,稱其在NBA的成功讓籃球運動在中國迅速流行,其背後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不可估量。
不過排除這些資本上的因素,中國企業也希望通過收購國外俱樂部的方式加快國內的青訓發展。王健林就表示,入股馬競的目的不是控股,而是為那些在歐洲訓練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只有你投資俱樂部了,俱樂部才會真正關心你,才會真正好好培養你,給你提供更多比賽的機會。”從2011年開始,萬達集團每年派送8-12歲青少年30人去西班牙學習足球,三年下來,人數已達90人。按照6年的合同計算,到2017年,在西班牙留學的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將達到180人。為支援該項計劃,萬達每年要投入高達2000萬歐元的贊助費。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