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避免員工持股走偏,要有增量分享

  • 發佈時間:2016-05-17 01:00:1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一家之言

  未來的國企職工持股果真要體現公平合理的價值分配,就得要提倡多元化持股結構,避免單一化和壟斷化的少數持股。

  隨著浙商銀行3月底在香港完成IPO,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僅余恒豐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3家還未上市融資。作為上述3家中體量最大的恒豐銀行,日前卻因IPO準備工作的員工持股計劃引起媒體和社會的關注——以董事長為代表的高管團隊,因持股超過千萬股、低於凈資産價格認購股份而惹出爭議。

  恒豐銀行員工持股認購股份之所以出現爭議,關鍵在於銀行高管層持股太多,持股比例高於普通員工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即使銀行不上市,每年高管也可以憑藉分紅以及股權獎勵獲得不菲的收入,如果上市成功,高管就會因為持股數量巨大,誕生一個個億萬和千萬富翁,造成新的分配不公。

  長期以來,包括國有控股銀行在內的國企員工持股計劃一直走走停停,期間出現了很多次反覆。原因就在於,一方面,此舉能讓員工分享到企業資産資本化和證券化帶來的發展成果,能充分釋放經濟活力,實現公平的企業價值分配機制,從而對企業中長期發展起到穩定作用。另一方面,員工持股計劃非常複雜,制度設計若不科學、不公平,就容易出現和導致短期套利行為,企業高管絕對控股、壟斷控股,導致高管和職工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要避免員工持股走錯走偏,就需要遵循激勵相容、增量分享、長期導向這三方面的原則。

  員工持股制度若在股票價格、持有比例、行權時間、退出機制等方面設計得當,便會産生“激勵相容”的效果,即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發展捆綁在一起。根據財政部、央行等部門印發的《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財金〔2010〕97號)第二條第2款規定,“對購股價格低於當時凈資産的,差額部分予以補繳,計入資本公積。”恒豐銀行員工持股每股認購價格為3元,而2014年底公司股本每股凈資産為4.47元,差價高達30%以上。按照規定對這差額部分應補繳計入資本公積,但其計劃中卻並未安排補繳,這就沒遵循激勵相容的原則。

  過去20多年來,在員工持股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多起嚴重的造成國有資産流失事件,就因為在認購股份過程中,沒有以利潤增長為基礎,而是以資本存量為考量而實施,就會形成一種“瓜分蛋糕”式短視效應。上述《通知》第三條規定,“公開發行新股後內部職工持股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0%,單一職工持股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或50萬股(按孰低原則確定),否則不予核準公開發行新股。”若恒豐董事長認購額確是媒體報道中的2000萬股,那就遠遠超出50萬股的限額,違背了增量資産的共用原則。

  國外的員工持股通常規定員工在認購了企業的股份之後若干年內不允許流通和轉讓。員工持股計劃還常常與退休金和社會保障聯繫在一起,為員工增加收益,解除員工退休後的後顧之憂,起到激勵員工長期為企業盡心盡力的作用。

  “西方拿出來獎勵給職工的股份,從始至終都是按勞分配,沒聽説獎勵給職工和經營者,最後職工和經營者就變成出資人或老闆的。”某前國資委人士曾如是説。但當下國企進行的混合所有制職工持股改革,幾乎都無法避免權貴市場經濟的俗套。高管持股比例越來越高,數量越來越多,上市之後出現大量的億萬、千萬富翁。領導持大股,中層持中股,基層員工持小股或沒有股,純粹完全按照職務高低,比照權力大小來分配,而沒有細化到業績貢獻來考量,這也成為職工持股難以超越的死穴。

  未來的國企職工持股果真要體現公平合理的價值分配,就得要提倡多元化持股結構,避免單一化和壟斷化的少數持股,最好的國企資本股份證券化是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內部人持股三分天下,其中民營資本和內部人持股處於相對控股地位,降低國有資本的持股比例,三方持股相互鉗制,相互制約,有機提攜,如此,員工認購股份和持股才能健康發展。

  □華挺(財經評論人)

員工持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西王食品 17.08 9.98%
2 天馬股份 8.84 9.95%
3 智飛生物 18.93 3.10%
4 三花股份 11.10 3.06%
5 和而泰 11.69 2.7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銀禧科技 28.18 -7.30%
2 大楊創世 32.85 -4.34%
3 南極電商 13.41 -2.83%
4 東寶生物 8.48 -1.62%
5 廣譽遠 35.20 -1.5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