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學治沙 生態修復

  • 發佈時間:2016-05-16 03:29: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現有沙化土地173.11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近五分之一,另有31萬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超過4億人深受風沙的危害。沙化面積大,影響範圍廣,危害損失重,成為我國最突出的生態問題。大沙漠邊緣地區風沙危害最嚴重,生態修復的潛力也最大。

  沙區乾旱缺水,造林綠化、修復生態可行嗎?可行。我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除了一部分屬於史前沙漠以外,其餘在歷史上都曾是大面積的森林和疏林草原。只是由於人為破壞或風沙侵襲,這些森林、草原逐漸成為不毛之地。比如新疆麥蓋提,千百年前曾是絲綢之路上的繁華地帶,由於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向南擴張了上百公里,如今成了沙漠三麵包圍的沙塵災害重地。國家林業局數據顯示,全國173.11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中,可治理的佔5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具備造林條件。沙區宜林地佔全國宜林地的三分之二。為此,2015年4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50%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應得到治理。防沙治沙已成為林業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今後,我國造林綠化的重心必須向沙區轉移。目前,新疆、內蒙古、山西、甘肅、青海、寧夏等省區造林面積已佔到全國造林面積的三分之一。新疆麥蓋提縣正是積極治理沙化土地的一個典型。

  防沙治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必須要更加重視科學治理,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注重各項措施的配套。麥蓋提縣根據當地沙土地、鹽鹼地等不同土質、不同地勢,大規模種植楊樹、梭梭、文冠果、沙棗、沙棘、枸杞等苗木,初步實現了區域生態顯著改善,而這正是科學治沙的結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