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沙漠裏撒播綠色

  • 發佈時間:2016-05-16 03:29: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圖 麥蓋提人在沙漠裏種植的文冠果。文冠果含油量達60%以上,土壤適應性好,抗旱、抗寒能力強,耐瘠薄,既有生態效益,也有經濟效益。

  上圖 在百萬畝沙漠生態基地,前年剛種下去的楊樹已經成活。工人們正剪去多餘的枝葉,以減少水分蒸發。

  左圖 新疆麥蓋提縣在治沙過程中非常注重發展生態旅遊,圖為人們流連在鮮花盛開的梨園中。

  本報記者 黃俊毅

  大漠狂刮沙塵暴

  黃沙漫漫,無邊無際,這裡是塔克拉瑪乾大沙漠。

  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地處塔裏木盆地中心,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由於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流動沙丘佔80%以上,低矮沙丘每年可移動二三十米。過去一千年,整個沙漠向南擴張了上百公里。

  絲綢之路古道上的新疆麥蓋提縣正是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向南擴張的必經之地。4月16日下午,記者抵達麥蓋提縣城時正刮沙塵暴,暫態天昏地暗,百步不能見人。

  “今日19時,我縣遭遇沙塵暴襲擊,風力7級,瞬間風速達每秒14.6米。這次強沙塵暴天氣過程來勢兇猛,不少廣告牌被風刮歪吹爛,不少農田小拱棚、溫室日光棚採光膜及已播種棉田裏的地膜被大風颳起。沙塵暴持續近3個小時,損失情況正在統計。”晚上打開電視,就見縣氣象局副局長劉配安正發佈沙塵暴災害消息。

  由於千百年來沙漠不斷向南擴張,麥蓋提如今已被沙漠三麵包圍。全縣1.52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沙漠面積佔到1.37萬平方公里。沙丘已覆蓋到縣城近郊,麥蓋提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嵌入沙漠的縣,全年有四分之一的日子要刮沙塵暴。

  “植樹造林對於其他地方而言只是環境美化問題,對麥蓋提而言則是攸關存亡的大問題。”麥蓋提縣委書記文福來説。長期以來,大漠狂沙始終如同噩夢縈繞在麥蓋提人的心頭。沙塵災害頻發,沙逼人走,沙進人退,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能不能用最短的時間植樹造林,在麥蓋提縣城區和塔克拉瑪幹荒漠區之間建立起一道大型生態屏障呢?這樣既可有效阻擋來自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風沙侵蝕,還能對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和區域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示範和促進作用。

  2012年秋季,文福來率領縣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沙漠腹地實地勘察,並邀請疆內外治沙專家和本地土專家為防風固沙生態林工程問診把脈,同時組織本地幹部前往內地治沙先進地區現場學習。在科學縝密論證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塔克拉瑪幹上百萬畝沙漠生態基地工程迅速啟動。

  工程規劃以南北走向為主線,沿央塔克鄉、庫木庫薩爾鄉、尕孜庫勒鄉、克孜勒阿瓦提鄉的週邊荒漠區,打造綠洲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規劃區域666.7平方公里,南北橫跨50公里、東西縱深20公里,分三期實施,每期3至8年,每年按照5萬畝以上的速度推進,計劃造林100萬畝,設想用15至20年時間完成。

  沙漠適宜種什麼

  “在沙地裏種樹苗,要不了幾天就會失水風乾,根本活不了。”麥蓋提鎮英巴扎社區居民庫爾班·艾買提説。

  塔克拉瑪幹上百萬畝沙漠生態基地工程首先要解決種什麼的問題。當地年均降水量56.5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001.8毫米,生存條件極其惡劣,什麼樣的樹才能在沙漠裏紮根存活呢?

  麥蓋提縣決定因地制宜,根據沙土地、鹽鹼地等不同土質、不同地勢,選用楊樹、梭梭、文冠果、沙棗、沙棘、枸杞等苗木。

  按規劃,每個造林地塊周圍,先營造長500米、寬50米、面積100畝左右的防風林。楊樹根系發達,樹冠高大,抗風性能強,是當地農田防護林、綠洲週邊防護林常用樹種,而且8年左右可成材間伐,因此被選為防風樹。

  “沙土地地下水位低,透氣良好,種植適宜的苗木就能迅速紮根和生長。”麥蓋提縣林業局局長、治沙辦主任劉志賦説。在防風林內部主要種植木本油料樹種文冠果。文冠果含油量達60%以上,土壤適應性好,抗旱、抗寒能力強,耐瘠薄,既有生態效益,也有經濟效益。

  鹽鹼地就選用耐鹽鹼、經濟效益高的梭梭、沙棗、沙棘、枸杞。“沙棗生命力很強,在硫酸鹽土全鹽量1.5%以下或者氯化鹽0.4%以下時都可以生長。沙棘可承受零下50攝氏度極端低溫,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高。枸杞能忍耐38.5攝氏度高溫,在零下25.6攝氏度下不會凍傷,耐鹽鹼,耐乾旱。”談起固沙優良樹種,克孜勒阿瓦提鄉林管站站長吐孫·亞生如數家珍。

  本著適地適樹原則,從2014年秋季開始栽種更耐鹽鹼的梭梭。“這叫梭梭,別看它長得不起眼,它根部能接種名貴中藥材肉蓯蓉。”劉志賦蹲下身去,從沙地裏挖出一棵被流沙埋住的枯枝一樣的小樹苗。

  梭梭抗旱、抗熱、抗寒、耐鹽鹼性都很強,莖枝內鹽分含量高達15%左右,喜光,不耐庇蔭,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枝條稠密,根系發達,防風固沙能力強。讓麥蓋提人高興的是,在防風固沙基地種植的6萬畝梭梭不僅存活率高達80%,而且苗木對水的需求量極低,一年澆水五六次即可,需要澆水的時間全年累計只100天。

  沙海幼苗咋存活

  “政府號召在沙漠裏種樹,開始我認為即使種也活不了,沒想到去年秋天種下的小樹居然現在都長出了綠綠的葉子。看著這一棵棵小樹,我就想起幾年後,我的孩子就能在樹下跳舞,真的太高興了!”庫爾班·艾買提激動地説。

  沙漠生存環境惡劣,種樹時間、挖坑、選苗、種植、管護都有講究,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不行。為提高沙漠造林成活率,麥蓋提人可謂操碎了心。

  比如栽植時間,夏季沙漠地表溫度最高可達80攝氏度,冬季氣溫可降到零下20攝氏度,這兩個季節種植樹苗都難以成活。一年合適的植樹時機只有兩個時間段:3月份、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初春地溫逐漸回升,栽植成活率高;秋季要趕在土壤封凍前搶栽完,才能有效保活。

  栽植坑一般長、寬、高均為80釐米。挖坑也有訣竅:沙漠裏全是流沙,剛鏟出一鍬,邊上的幹沙立即滑下去將坑填滿。必須先用水滴透,讓沙子黏在一起,才能挖坑。由於沙土過於貧瘠,每個種植坑需放5公斤土、5公斤農家肥、100克有機肥、1公斤草木灰,然後與濕沙子充分拌勻,這樣既可以讓根系吸收到養分,還不會發生肥害。

  樹苗要根系完好,主根斷口整齊、不劈不裂,最好選用胸徑在2釐米以上、苗高3.5米以上的兩年生以上大苗。栽植深度應不低於60釐米。栽植時,要“三埋二踩一提苗”,突出“三大一實”,即大坑、大苗、大水、夯實,最後澆足定根水。為提高成活率,要剪截苗木上所有側枝,同時在樹榦上塗抹油漆,以減少水分蒸發。

  可以説,人們呵護樹苗就像呵護幼兒一樣。即便是想盡一切辦法悉心照料,但第一批種下的小樹苗仍沒保住。“才種下沒幾天,樹苗幹部就被野兔啃得皮開肉綻。”吐孫·亞生説。

  原來,沙漠裏綠色植物稀少,野兔將人們新栽的小樹當做送到府來的美餐。從此,人們每種下一棵小樹,就會在樹榦上裹上一層乾草,以防野兔啃咬。

  灌溉用水哪來

  沙漠極度缺水,造林百萬畝,灌溉用水哪來?麥蓋提人的辦法是大打機井。

  麥蓋提地處葉爾羌河、提孜那甫河沖積扇,另外,沙漠中還有一千多年前大唐駐軍開挖的唐王渠故道,每年來水2000萬立方米,形成唐王湖濕地,因此,麥蓋提沙漠裏雖然乾旱少雨,但地下水源充沛,淺挖4米就能見水。

  每口機井每小時出水180立方米,澆灌750畝,林地設96個閥門,每次打開4個閥門,輪灌4個小時,每隔一天輪灌一次,確保不遺漏每一棵樹苗。文福來説,像這樣的機井,從2012年秋季至今,麥蓋提縣已在沙漠造林區開鑿了250口。

  打井灌溉看似簡單,在沙漠裏卻是難上加難。淺層地下水礦化度高、鹽鹼重,不能活苗。要採到合格的水源,就必須打到地下150米以下的深處。在漫漫流沙裏打井施工,難度可想而知,施工中經常發生井壁坍塌事故。麥蓋提人不氣餒,坍塌一口,再打一口,反覆摸索,終於成功打出第一口水質合格的深井。

  經過測算,在沙漠裏造百萬畝生態林,總計大約要打機井1300多口,地下水夠不夠用?夠用。麥蓋提採用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滴灌技術。走在茫茫沙海裏,只見一條條黑色的滴灌毛管縱橫交錯,將寶貴的淡水滴到樹苗根部。樹苗栽到哪,滴灌毛管就延伸到哪。“為防止跑、冒、滴、漏,實行劃片管護,每人負責3至5口機井,逐人簽訂責任書。管護人員必須作好輪灌記錄,每口井每年每月限定用電量。”克孜勒阿瓦提鄉黨委書記黃忠強説。

  3年來,麥蓋提縣在沙漠裏已造林18.25萬畝,定植林木1.1億株,成活率達90%以上,可以説機井節水滴灌功不可沒。

  打了那麼多的井,植了那麼多的樹,地下水位下降沒有?沒有。由於綠化面積大幅增加,沙漠區域小氣候已顯著改善。據氣象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當地降水量109.6毫米,比2010年的53.6毫米增加了一倍多,地下水位甚至呈上升趨勢。

  鉅額資金誰來投

  在大沙漠裏植樹造林,首先要修路、打井、架電、平整沙丘、鋪設滴灌帶等,要比在綠洲內造林付出更多的努力,資金投入巨大。

  劉志賦掰開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全縣每年按5萬畝的規模推進,平均每畝投入1800元以上,直接投入資金近1億元。雖然工程20年規劃總投資35億元,真正實施下去,35億元夠不夠用還很難説。而麥蓋提屬於自治區級貧困縣,財政收入微薄,僅靠本縣財政之力,要完成沙漠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林工程,可謂難上加難。

  麥蓋提各族群眾沒有“等、靠、要”,在縣委的號召下,30萬人民紛紛義務投勞,在茫茫沙海中苦幹3年,修築沙漠林區道路190公里,新建35千伏變電所1座,架設10千伏輸電線路184公里,開鑿機井250口,鋪設滴灌管網18.25萬畝3890萬米,新挖排鹼渠34公里,義務植樹150萬人次。

  針對投入資金不足的問題,麥蓋提縣委、縣政府多方尋求辦法,一方面整合造林補貼、援疆項目等資金投入到生態林建設上,另一方面積極吸引社會投資。截至目前,沙漠造林累計投入4億元。

  現年53歲的河南新鄉人高濤,17歲入伍來到新疆喀什,2003年退役後創辦了兩個軋花廠,每年純利潤幾百萬元。2013年,他響應麥蓋提縣委生態建設號召,承包了克孜勒阿瓦提鄉4村10萬畝沙區,種植新疆楊、日本白楊等樹種,目前已完成植樹1萬畝,投入7000多萬元。為潛心種樹,高濤將兩個軋花廠全部轉包他人,自己沒日沒夜地貓在沙海裏。“種樹投資週期長,軋花生意賺的錢都投到沙漠裏了。現在樹苗還小,風沙大,輸水管道和滴灌管損壞嚴重,公司資金週轉壓力很大。”高濤設想先種楊樹改良沙漠土壤,以後套種其他經濟作物。10年後,楊樹成材,到時可興辦傢具廠,利用修剪後的廢棄枝條生産傢具。

  高濤的期待何嘗不是30萬麥蓋提人民的憧憬。雖然收穫沙漠植樹經濟效益仍來日方長,天氣狀況的改善卻顯而易見。過去的兩年,麥蓋提每年沙塵天氣只有40天左右,與2010年以前每年至少90天左右沙塵暴天氣比,變化可説是天壤之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