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綜述:新疆沙漠經濟反哺治沙開闢新天地

  • 發佈時間:2016-05-10 13: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烏魯木齊5月10日電 (記者 程勇)對於生活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的買買提明·努爾來説,春天是最繁忙的季節,他不僅要查看防風治沙防護林的成活率,還要及時採挖防護林中種植的大蕓。

  “大蕓是前幾年和防護林一起種下去的,隨著防沙林逐漸長大,大蕓也開始大量上市,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收益。”剛從大蕓收購商手中拿到500元(人民幣,下同)的買買提明高興地説。

  大蕓學名肉蓯蓉,新疆維吾爾族居民稱之為吐什幹齋代克,意為兔子吃的胡蘿蔔,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常寄生於沙漠中的紅柳根部,是用途廣泛的珍貴藥材之一。每年4月份收穫,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

  1999年,有“紅柳王”之稱的中科院新疆分院沙漠研究所的劉銘庭教授,結合防沙、治沙的研究,人工種植紅柳大蕓並獲得成功。經多年實踐,新疆現已掌握了成熟的紅柳大蕓栽培、制種、接種技術,並成功進行了大規模試種。

  買買提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説,從插種紅柳的年份算起,到收穫大蕓需要4年時間,按每0.06公頃地年收入5000元計算,到收穫大蕓的第二年就可以把前期的投入基本收回來。

  新疆且末縣是中國面積第二大的縣,但四面環沙。2008年-2009年,當地河東生態治沙基地在梭梭根部完成寄種大蕓2600畝,2013年,2600畝大蕓全部出土,加上採集到的種子,效益非常可觀。

  現如今,該基地林間種植大蕓面積已達近4萬畝,隨著相關産業的不斷完善,在防風治沙防護林中種植大蕓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我們通過積極探索沙漠生態經濟化經營模式,使防風治沙林不僅有顯著的生態效益,還要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以沙漠經濟反哺治沙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且末縣林業局局長蔣建安説。

  買買提明説,在沙漠裏種植植物後,沙子將會逐漸土壤化,以後農田裏能種的作物也能在這裡種。等這一片林子長大,他還計劃在樹林裏搞一些養殖,發展林下經濟。

  新疆位於亞歐大陸腹地,是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最大、分佈最廣、危害最嚴重的省區,是中國防沙治沙的主戰場。

  在沙産業無人問津之時,治理荒漠化主要由政府主導。在業內人士看來,民企領銜的沙産業更加尊重大漠的生態規律,在民企的大力推動下,沙棘、梭梭、羅布麻等土著灌木成為大漠鎖沙的王牌軍。

  當以迴圈經濟模式治理沙漠經濟已成為防沙治沙的共識,新疆根據當地特色開發了各類沙産業,帶動了種植、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相關産業的發展,沙産業鏈不斷延長,走出了一片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天地。(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