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讓垃圾分類走完“最後一公里”
- 發佈時間:2016-05-11 16:30:3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餘年前,張玉軍從建築施工、園林綠化起家,2010年正式涉足垃圾分類行業,從一點一滴的物業保潔服務做起,逐漸在垃圾處理方面有了自己的設備、轉机站和研發團隊。
“但垃圾分類行業依舊有不少痛點,比如標準化問題、資質問題、成本問題,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與習慣問題。”玉成集團董事長張玉軍説。
“我對垃圾有感情”
在玉成集團宣傳片的開頭,沒有董事長的身影,而是對地球哭泣的解釋和一連串長鏡頭。“未來在於人類自身的覺醒。”宣傳片畫外音如是説。
15歲那年,張玉軍從河南鄲城來到北京。最開始的營生就是“圍著垃圾打轉”,還賣過菜。直到2005年,張玉軍都在“打零工”、“攬工程”,直到2008年完成積累成立了北京玉成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隨後於2014年成立北京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西紅門垃圾轉机站,日處理能力達300噸。
“我對垃圾有感情,覺得渾身都是寶。”轉了一圈之後,張玉軍似乎回到了原點,但如今的他,早不再是當年那個稚嫩的孩童了。
對於工程和環保之間的相似點,張玉軍説:“以前做工程,利潤薄,天亮幹到天黑,掙的都是人工費,靠的就是管理,多幹活、少返工。而現在做環保,也是哪累就往哪去,需要克服的困難更是數不勝數。”
近年來社會上大量使用的塑膠製品的遺棄問題,是張玉軍一塊心病。這些製品不僅大量消耗石油資源,也給環境和城市塑膠廢棄物處理帶來壓力。
“現在單靠人力分揀已經不行了,關鍵就是要從源頭治理。”張玉軍介紹説,如何從居民小區這個源頭就把環保工作做實做好,是他最費神的功課。
宣傳引導是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我們目前主要是要求對垃圾經常不按照規定分類的住戶,實行跟蹤登記,由垃圾分類指導員逐戶宣傳勸導,幫助他們一同分類;對於少數勸導無效的住戶,不搞強制性進行分類,在綜合分析原因基礎上,到府耐心説服幫助,無償發送垃圾袋,從情感上打動他們,行動上幫扶他們。”張玉軍介紹説,目前對於社區的垃圾,玉成集團已經做到了減量化、標準化,從最難攻克的老舊小區試點,從規範化衣服晾曬、治理門前種菜亂象、統一籌劃廢舊自行車存放等細節入手,解決尋常物業公司關注不到的難點、共性問題。
“人是最有感情的動物,用心做事,行動起來,自己做到了,一定會感動他人。”張玉軍説。
從小區分揀完成之後,廚余垃圾由專門的車輛收集,送至堆肥場堆肥,製作成顆粒作肥料使用。據玉成集團技術人員介紹,送往轉机站的原生垃圾,則經受料漏斗和均勻撥料裝置,送至滾筒篩分機,將垃圾分揀為篩下物和篩上物分別處理。
目前玉成能做到從小區入戶管理將垃圾分成兩到三類,再到轉机站分揀為有機物、惰性物品(如磚瓦石塊及建築垃圾)、鐵質物品、玻璃、塑膠、可燃物6類物品。
在張玉軍看來,世間本沒有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罷了,“垃圾分了類,就成了資源”。
敲開“政府購買”的大門
去年收購北京恒興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之後,張玉軍掌管的玉成集團已經是管理著園林綠化、物業保潔、垃圾分類、文化傳媒、商貿、投資六大子公司、近千名員工、500-600名環衛工人的綜合服務集團。
只有小學文化的張玉軍,靠什麼管理這個千余人的團隊?如何從競爭日益激烈的環保行業脫穎而出?在張玉軍看來,所謂管理,“只有合理的才能管得住,不合理,自然就管不住”。
譬如倡導環保理念方面,張玉軍常常鼓勵在公司內部用廢舊物做出一些裝飾亮點,既美觀,也體現了節約環保的精神。在張玉軍的倡導下,公司高管、各個級別的員工也常常利用業餘時間,用包括書畫、戲曲等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活動,以更為“接地氣”的方式倡導環保理念。近期,玉成集團籌辦的資源迴圈愛心驛站也正式運營。為了防止愛心驛站變成廢舊物品的垃圾堆,所有捐贈的書、工具、衣物等都經過消毒,專人管理、保護、發放。
“有多少錢,幹多少事,有多大能力,承接多大的工程。”無論宏觀經濟如何波動、公司業績如何起伏,張玉軍的心態卻一直很平和,作為一名北漂背景的企業家,他體會最深的一條,就是“不怕苦、不怕累”。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次“並不賺錢”的活動,張玉軍的做法和理念逐漸得到多方認可,也敲開了“政府購買項目”的大門。
這些項目中,既有張玉軍熱衷的環保項目,也有他本人頗為熟悉的菜籃子工程,甚至還包括一些路段停車難、店外經營等問題的規範管理。張玉軍感慨説:“政府購買服務為想創業、幹事的人提供了機會,環保也好,社會治理也好,企業做比政府直接管效率高得多,雖然不一定能掙大錢,但確確實實能實現社會價值。”
技術資質等門檻仍存
進入環保業後,張玉軍還越發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我們公司一開始用的很多人都是老鄉,由於當地窮,都不能上學。來了一看人家技術員,高工資、高福利,沒法比。”張玉軍如是説,由此萌生了以技術突破帶動企業新生的路子。
“一開始我們只能聘用兼職的研發人員,如今公司總算拿到了燃燒發電、資源轉化移動的專利。但遺憾的是,無害化技術還不能真正達到標準。”張玉軍説。
雖然近年政府大舉投資,遠距離建設包括首鋼配建運營的門頭溝魯家山垃圾焚燒廠在內的大型垃圾處理項目,但運輸成本卻是環保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門頭溝的處理廠太遠了。”張玉軍感慨説,最好還是自己拿下這項技術、取得北京市環保局頒發的資質,從而真正覆蓋垃圾處理全産業鏈條。
此外,張玉軍當前還面臨一些類別的垃圾無法處理的尷尬。“垃圾分無害和有害兩種,無害垃圾如餐廚垃圾,一些地方可能擔心流入地溝油等灰色鏈條,存在一定障礙。而有害垃圾,如醫用類的,由於擔心污染問題,一般的企業也處置不了。”張玉軍説。
由於環保行業的特殊性,苦和累相伴而生,如何用人、留人也是張玉軍的一道難題。
“幾年來,公司來來回回換了好幾撥大學生,好在真正幹事的留下來了。”張玉軍介紹説,如今,通過集團旗下的北京信勝恒投資有限公司推行的員工持股計劃,員工的主人翁感及組織承諾得以最大化,“留住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不過,當記者問起,是否想要擴張到京津冀地區時,張玉軍卻實誠地搖了搖頭:“垃圾分類還是一個大問題,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做事,以能不能為周邊帶來福利為尺規做好服務。”
“最近,玉成集團正在推廣大學餐廚垃圾的處理,另外兩個轉机站也在規劃當中。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政府購買服務,盈利的部分繼續花在垃圾分類事業上,為企業也是為整個社會的轉型升級而努力。”張玉軍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