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快打通垃圾分類的“腸梗阻”
- 發佈時間:2016-02-02 07:18:00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5年前,北京、上海、杭州等8個城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垃圾分類在有的地方已成為“一紙空文”,有的雖出臺各項措施加以引導,但效果不彰。規定對不分類投放垃圾進行處罰的上海、南京等地,在執行中也遭遇尷尬。
説起垃圾分類,這些試點城市的管理部門和居民恐怕都有一肚子苦水。要麼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要麼互相吐槽指責,就算大家都認可“垃圾分類是個好東西”,落到現實中,卻是“同床異夢”、雞同鴨講。
究竟孰是孰非,從中又反映了哪些問題?雙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要挨五十大板。
對管理部門而言,花了那麼大氣力卻收效甚微,説明路子不對,沒有撓到癢處。有的地方免費發放垃圾袋,卻起不到鼓勵垃圾分類的作用。還有的地方試點多年,竟然還有許多居民搞不懂究竟什麼是廚余垃圾或可回收垃圾。這説明有關部門並沒有把垃圾分類知識普及進戶,或者基層垃圾分類工作仍停留于形式主義。特別是,由於大量垃圾分類不到位,環衛工人乾脆把所有垃圾都倒在一起,這對居民的積極性更是一種沉重打擊。
而對居民來講,想了解怎麼垃圾分類並沒那麼難。沒人到府教,自己可以上網查資料。對著垃圾桶發愁,説明自己太懶,沒有垃圾分類的積極主動性。垃圾分類,只需動動手就能保護環境、改善生活,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也説明有些人缺乏環保習慣、文明意識。
但垃圾分類不能坐等文明進步。從小我們就被告知,要養成不隨意丟垃圾的文明習慣。可亂丟垃圾的人,到處都能看見。原本還以為,像香港地區那樣,對亂扔垃圾施以重罰,或可見效。可制度這東西,有時候和南橘北枳的道理一樣,環境不同後果也不一樣。至少在這些試點城市,哪怕制定了罰款措施,也不敢強硬推行,因為法難責眾。
所以,除了千方百計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習慣,當下還需著力打通垃圾分類中的“腸梗阻”。一方面要加強基層人員培訓,提高其垃圾分類宣傳督導的積極性。與此相應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獎懲措施,對做得好的社區加以獎勵,反之則進行問責。另一方面,做好分類垃圾的處理工作,不能前面熱火朝天,後道工序依然故我。應當從技術、設備以及人員操作加以配套,讓公眾真切看到垃圾分類的好處,讓他們有成就感。
眼下最大的問題在於,通往居民家中的“最後一公里”以及通往垃圾焚燒的“最後一公里”都出現了“腸梗阻”現象,這才使得管理部門一籌莫展,而居民又不無抱怨。這些中間環節理順了,垃圾分類的通道暢通了,文明習慣自然而然就能逐漸養成了。
除了千方百計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習慣,當下還需著力打通垃圾分類中的“腸梗阻”。
本報特約評論員顧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