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山蝶變——創新發展的“深圳樣本”

  • 發佈時間:2016-05-11 16:08: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深圳5月11日電 題:南山蝶變——創新發展的“深圳樣本”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彭勇、何雨欣

  穿行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個個高科技企業的身影撲面而來——騰訊、中興、大疆、柔宇、光啟、光峰光電……

  剛出爐的經濟數據,透露著這裡的最新發展:面積185平方公里、人口200多萬的南山區,2015年經濟總量達3715億元,居全國區(縣)第三位;今年一季度實現GDP706億元,增長8.3%……

  南山,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曾經創建中國第一個涉外工業區——蛇口工業區,發出過“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強音。如今,它扭住創新驅動不放,率先實現動力轉換,成為創新發展的“深圳樣本”。

  科技創新:破繭成蝶第一驅動力

  進入南山智園創客服務中心,猶如進入了科幻的世界:跳舞的“春晚機器人”、磁懸浮音響、模組化機器人、奈米抑菌喂食器……一款款創新科技産品,爭相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南山區科技局局長練聰告訴記者,園區已引入包括生産“春晚機器人”的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100多家企業和創新機構,“只有戰略新興産業相關的創新企業、載體,才有資格入駐”。

  南山智園,這個曾經的勞動密集型工廠林立的地方,一變而為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地,産出增長10倍以上。而它正是南山由工業區蝶變為高新區的縮影。統計顯示,目前,南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641家,高新技術産業已成為經濟的重要支柱。

  “南山之變,科技創新是破繭成蝶的第一驅動力。”南山區委書記姜建軍説。

  略顯枯燥的數據,展示的是充滿活力的“新南山”:

  ——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5.8%,比排名世界第一的以色列高出1.4個百分點,相當於國際創新型國家水準。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80件,居全國區(縣)首位。

  ——上市企業達115家,居全國區(縣)第二。其中,創新型企業佔80%以上。

  ——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

  ——面積約佔1/10深圳版圖的南山,聚集著全市超過70%的高科技創新資源……

  “近年來,南山區堅持以産業結構調整促發展方式轉變,以提升創新能力打造南山品質,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發展品質穩步提高。”姜建軍説。

   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超前引領

  在南山智園,記者近距離地見到了猴年春晚的“紅人”——會説話、會主持、會跳舞的優必選機器人Alpha1S。在它的身旁,是優必選研發的新型交互機器人Alpha2。創立僅數年的優必選,目前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是另一猴年春晚“紅人”,在公司展廳裏,除了前三代“精靈”無人機之外,第四代“精靈”新近加入。不久前亮相的大疆農業植保機,更是引人注目。大疆當初成立時籌集資金不足200萬港元,如今公司估值已超過100億美元。

  不斷超越自我的優必選、大疆創新,是南山區近年來大量涌現的代表未來産業發展方向的兩顆“新星”。

  “每一個10年,每一波産業浪潮,南山都有代表性的創新企業出現。”南山區區長王強説,家電時代的康佳,手機時代的科健,智慧時代的華為、中興、酷派,網際網路時代的騰訊等知名企業,都起步于南山。近年來,則是大疆創新、優必選、柔宇、光啟等一大批先進製造業企業。

  回望歷史不難發現,南山區的轉型升級,幾乎都有結構性改革的超前引領。從“三來一補”加工貿易,到轉型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從前瞻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到最新出臺促進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人才優先發展三大舉措,南山區都可以説找到了定位、踩準了節拍。

  記者採訪了解到,南山區圍繞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提前佈局了81個核心技術應用方向,從而較短時間內形成了明顯的比較優勢。統計顯示,目前,南山區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中,有24個細分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技術水準。

  “只有立足本土優勢,瞄準國際技術前沿和國際産業高端,提前佈局,實施核心技術突破計劃,才能實現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王強説。

   創新生態:“兩隻手”共同托舉未來

  “深圳擁有獨一無二的産業鏈環境,原材料、晶片、元器件、電路板等應有盡有,可以快速地將技術轉化為産品。”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自鴻比較美國矽谷和深圳的創新環境時如是説。

  2012年3月,劉自鴻在美國矽谷和深圳南山同步創立柔宇科技,兩年後研發出全球最輕薄、厚度僅0.01毫米的彩色柔性螢幕,一舉刷新了顯示領域的世界紀錄。

  在劉自鴻看來,良好的創業環境,使他紮根深圳。而深圳良好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正是市場的“無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促進科技與市場的緊密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兩隻手’同時用力,有效解決了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王強説。

  創新發展在南山區已經不再是一個産業領域的創新,而是從單一創新上升到整合創新,從部門創新上升到系統創新,從産業創新上升到全面創新。而從南山的實踐來看,轉型升級離不開創新驅動的持續發力。

  “我們要力爭通過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努力,把深圳打造成為産業化能力最強、市場化環境最優、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國矽谷’。”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説。

  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6.1%,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作為深圳市創新發展的“樣本”,南山再次整裝出發,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在新常態下努力實現新的超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