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貴州岑鞏“家庭農場”按下脫貧“快進鍵”

  • 發佈時間:2016-05-10 09:37:2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黔東南訊】近年來,貴州省岑鞏縣涌現出一批“家庭農場”,“農場主”們突破傳統,大量承包流轉土地,創新發展新型産業,在山頭興建果園場、茶場、養殖場等,實施農業産業化規模經營,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廣大鄉鄰致富,在脫貧攻堅決戰中按下“快進鍵”。

  山地流轉活資源

  説起山地流轉建“家庭農場”,該縣注溪鎮周坪村吳高堯老人可以説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岑鞏第一批種植思州柚的農戶,1997年他通過承包村民荒山20余畝,開墾種植思州柚,隨後他帶動家人陸續流轉荒山種植了80多畝,每年純收入都在30萬元以上。

  “這是一片石漠化山地,處處都是山石,灌木雜草叢生,村民對這片荒山沒有開發利用價值,我與村民簽訂承包荒山協議後,種植300畝油茶,採取以短養長髮展林下養雞,預計明年盛果後,將帶動50余農戶實現增收。”在該縣大有鎮木召村楊罡種植的“山地家庭農場”,一米多高的油茶長勢喜人,在油茶林中有序地修建了一排雞舍,楊罡興致勃勃地説。

  像吳高堯、楊罡一樣,在岑鞏還有許許多多。目前,該縣採取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群眾自願的原則,共流轉山地達10萬畝,建成思州柚、水蜜桃等精品水果基地5.5萬畝,茶葉基地4萬畝,油茶基地3.6萬畝,激活了荒山綜合開展利用的“一江春水”。

  市場引領壯産業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特。在該縣凱本鎮,以養殖為主的“家庭農場”如雨後春筍。

  為了帶動群眾發展産業,凱本鎮大寨村委會主任張英平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森林覆蓋率達84%的生態之鄉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養殖業。

  如今,在市場的引領下,凱本鎮已發展養牛專業戶56余戶,肉牛存欄2160頭,年創收2000余萬元。

  “別小看養蜂,不僅是技術活,更是創收的好産業。”走進客樓鎮下寨村龍山組蜂農王學武的“家庭農場”,只見10余個蜂箱擺放有序,來來往往蜜蜂“嗡嗡”作響,王學武高興地説,去年他養蜂10群、實現創收2萬元。

  像王學武一樣,在客樓鎮還有下寨村龍山組羅德連、毛灣村楊家寨組楊軍等近50戶蜂農,每年養蜂創收均在2萬元以上。

  物以稀為貴,貨以精稱奇。因地制宜,通過市場引領,大力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産業,使大量“創客”“家庭農場”應運而生,讓一大批新型産業不斷壯大,去年來,該縣農民“創客”引進種養業新品種100余個,初見成效達40余個,實現創收達2000萬元以上,引領貧困群眾按下脫貧致富的“快進鍵。”

  抱團發展成合力

  曾朝坤是客樓鎮安山村農民,2003年,他承包流轉土地200畝,全部種上水蜜桃。他把家安在“花果園”裏,所建“朝坤果園場”是全鎮第一批“家庭農場”。在政府的引導下,有了曾朝坤的示範帶動,在客樓鎮成立了“樓外樓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78戶群眾爭相上山建果園,種植水蜜桃抱團發展。目前已發展水蜜桃近1萬畝,2015年挂果2400余畝,産品遠銷越南和國內的湖南、廣西等10余省市,年創産值1800余萬元。

  家住小洋樓,産業在山頭,開車上下班,網上談銷售。這是時下該縣一批“家庭農場主”們小康生活的真實寫照。

  為帶動群眾抱團發展,按下脫貧致富“快進鍵”。該縣進一步加大農技培訓力度,採取扶貧項目、微企、婦女小額信貸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同時,還扶持引導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從種養業上引進適宜市場需求的新産業達100余個,發展微型企業近300戶,註冊資金達3000余萬元;已發展省級龍頭企業3家、州級17家,建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48戶,發展壯大科技示範戶3650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産業,通過“家庭農場”帶動群眾“抱團”發展,在農村興建“山地家庭農場”的勢頭方興未艾。

  目前,全縣建有柚園、桃園、藥園、茶園等200余個,新增適度規模養殖場383戶,獲批“山地家庭農場”100個,帶動農戶年創收2億元以上,“山地家庭農場”成為帶動近2萬農戶增收的“致富莊園”。(張能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