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金融百舸爭流為哪般

  • 發佈時間:2016-05-09 08:35: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雖然市場有大批量的消費金融公司涌入,並且這一發展模式廣受矚目,消費金融或在今年迎來行業大爆發。但消費金融行業在發展進程中仍需著重關注風控這一大難題。風控是消費金融發展的關鍵,風控做不好,壞賬率就高,會直接導致企業的生存危機。

  作為某國有銀行一家市級分行的信貸部主任,常磊坦言“現在自己是越來越能感受到‘人前風光、人後孫子’的辛酸與無奈”。

  “前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逐月、逐季地完成信貸額度,把行裏的錢貸出去。我們這個部門主要負責當地的企業信貸,因此工作難度相對小一些。而且,基本都是企業來求著我們辦事。從去年開始,工作任務就開始出現變化了。”常磊説,“首先,自己手裏的信貸額度明顯收緊了。更為要命的是,現在自己的主要工作已經不再是把錢貸出去,而是想方設法地把之前貸出去的錢給收回來。”

  梢運擔信貸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也是生存之本。然而,目前銀行惜貸的現象越來越常見。

  “一方面,當前國內資金市場漸漸出現一種‘緊平衡’的狀態,資金利率有所走高,銀行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收緊銀根。另一方面,目前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承受著壞賬高企的壓力與風險,因此也會導致銀行的信貸業務更趨謹慎。另外,儘管信貸是商業的基礎業務,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銀行的息差收入不斷收窄,因此導致不少銀行慢慢地將重心放在中間業務方面。”一位中資銀行管理層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該人士進而指出,現在銀行除了將錢更多地投向國家政策支援的領域之外,都在開拓信貸投放的新通道,而消費金融信貸則正是不少銀行看好的領域。

  銀行惜貸趨於普遍

  常磊坦言,目前他手頭上有超過6000萬的逾期信貸,“這部分信貸還不列入壞賬,雖然逾期,但是這幾家企業還是按時在支付利息。不過,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明顯能夠感覺到企業償付利息已經越來越困難。也有幾家企業在債務到期之時曾提出進行再融資,以新債償舊債。這種做法在以前是相當常見的,但是從去年開始,從我這裡往上報的‘以新償舊’的再融資申請,沒有一家是審批通過的。”

  “今年以來感覺工作的壓力明顯增大,以前的客戶來申請貸款,幾乎難得有一家審批下來的。現在手下的職員的主要工作也不再是貸款審核,而是按時按點地去企業討債。”

  不少銀行業人士坦言,今年“企業惜借、銀行惜貸”或成普遍現象,這將導致新增信貸增速低於市場預期。雖然,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4.61萬億元,同比多增9301億元,同時超過2009年一季度的4.59萬億元,創下歷史紀錄。但是,不少券商人士預計,今年整年的新增信貸或在11萬億-12萬億元左右。

  有專家表示,隨著中國社會融資結構不斷優化,直接融資佔比穩步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銀行信貸新增。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今年各類直接融資佔比將有所提升,非信貸資産配置將更靈活。

  需求增長迅猛

  而在銀行對傳統製造業等領域逐漸關緊信貸大門的同時,把觸角伸向了更為有前景的領域。

  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未來信貸投放要積極尋找新的機會。比如,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可重點支援高端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以網際網路産業、生物醫藥工程、新分子材料、節能環保為代表的信貸投放新通道。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支援互聯互通的建設,支援中國企業新的海外投資需求,高鐵、交通、能源、電力、通信等行業將成為信貸投放熱點。在城鎮化建設中,可以重點支援現代服務業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設,信貸資金可進入商圈、物流、醫院、學校、公用事業等細分領域。在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新形勢下,消費信貸已逐漸成為銀行零售領域的新藍海,商業銀行可以深耕消費領域,尋找優質新市場,因此,可以重點支援資訊消費、綠色消費、旅遊休閒消費、教育文體消費和養老健康以及家政消費等領域。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提及消費金融,“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産品。”這意味著,消費信貸市場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市場預計,2019 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將超過37萬億。

  據央行數據顯示,2015年底中國居民的消費信貸餘額是18.9萬億,同比增長23.3%,較一般貸款規模增長1.6倍。而目前中國的消費信貸整體的信貸當中佔到20%,但在國際上發達、成熟國家中消費信貸在整體信貸佔比一般能達到60%左右。由此可見,未來這個市場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依靠網際網路技術進一步發展消費信貸、消費金融。

  而資金實力雄厚的銀行自然不會錯失消費信貸這一有著廣闊市場前景的領域。廣發銀行總行零售信貸業務部總經理陳春文表示:“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戶利用消費信貸産品是為了提升家庭資産利用效率,更好協調消費和投資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把信貸産品融入財富管理整體概念中,根據客戶特點,為客戶提供信貸、理財、現金管理相結合的專業産品。”

  銀行唱主角

  消費信貸業務對銀行利潤貢獻度凸顯出來,目前銀行越來越傾向於成立單獨的消費金融子公司。根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金融機構作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出資人,要求最近1年年末總資産不低於600億元人民幣;而非金融企業作為消費金融公司主要出資人,要求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0億元人民幣,最近1年年末凈資産不低於資産總額的30%。

  而除了銀行以外,小額信貸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紛紛搶佔消費金融信貸這一領域。不過,銀行在提供信貸方面則有著天然的優勢。

  有調研指出,從2007年廣東試點消費金融機構至今,我國消費金融市場已形成以銀行為核心,網際網路個人消費信貸、線下消費金融機構及小額信貸機構為輔的多元化消費金融業態。90%以上的個人客戶在需要消費性貸款時選擇銀行。銀行憑藉嚴謹的風控體系,強大的産品服務創新能力,在信貸額、客戶數上佔據絕對優勢,在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數據顯示,大部分個人客戶的消費信貸額在20萬元以內,需求最集中的分佈于2萬-10萬元區間。超過八成的中小額消費(3萬元以內)通過信用卡進行交易支付,超過七成客戶在消費金額超過一萬元時曾用過或者考慮使用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在10萬元以上的消費信貸領域,銀行優勢更為明顯。在消費信貸需求10萬-50萬的區間,絕大部分個人客戶表示會選擇銀行無抵押消費信貸滿足資金週轉需求。

  “從事消費金融信貸業務,個人徵信是避不開的問題,眾多新型金融公司都在努力申請個人徵信的牌照,但一直處於‘難産’的狀態。但是對銀行來説,本身就有相當程度的個人徵信資訊的積累,能對客戶作出更好的判斷,銀行在這方面的優勢相當明顯。”上述銀行管理層人士表示。

  不過,該銀行管理層人士指出:“銀行的短板在於創新的滯後,目前小額信貸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等往往能更快地推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信貸産品及服務,而銀行在更多時候處於跟從的狀態。而且,現在消費信貸的客戶群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他們對機構提供服務的速度以及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銀行需要更貼近客戶的需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