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金融”點燃創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6-05-09 05:45: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核心是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推動科技創新,資金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兒。

  河北省政府與市場兩手並用,打出金融創新“組合拳”,助力科技型企業發展。2015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5萬家,其中年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且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科技小巨人達1413家,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井噴式發展態勢已經顯現。

  發揮財政杠桿作用

  “一季度效益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3個多月前還差點兒因“缺錢”陷入困境,而今面對這亮麗的成績單,河北省邢臺納科諾爾精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進修很興奮。

  作為一家以生産電池極片輥壓機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訂單增加的同時也遭遇資金的煩惱。經邢臺市開發區總部經濟服務中心搭橋,公司以專利和實物作抵押,獲得邢臺銀行2000萬元貸款。“這些資金全部用於鋰電池設備製造,規模和效益大大增加。”張進修感嘆,專利換來了真金白銀。

  “這個冬天我們不但享受到集中供暖,還比之前提前了一週。”這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通過PPP模式以4.15億元的價格轉讓集中供熱項目25年經營權後,送給當地居民的禮物。據介紹,此項目之前五年已經完成投資8.1億元,除了部分財政投入,大部分是政府債務。新東家北京源通公司用專業技術對已有供暖設備進行改造,僅取暖節能技術就能讓用煤成本降低20%左右,不但能保證供熱,還能降低成本,産生穩定收益。

  四兩撥千斤,讓財政作用最大化是推動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對於科技型中小企業。河北省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利用有限財政資金,激活民間資本富礦。據統計,各地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專項經費達10億元,其中項目專項經費2億元,創投引導基金、貸款風險補償金等專項基金6.4億元。

  河北省積極設立基金,通過引導社會資本,聯合擴大規模。2009年開始揭牌運作的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已由初始的1億元發展到如今的6.35億元,參股設立創業投資子基金11隻(其中1隻在資金募集期),累計向68家企業投資89292.44萬元,是省科技引導基金出資額的3.16倍。

  打造科技投融資體系

  轉型升級中因資金匱乏受阻,作為廊坊市知名資訊技術公司,河北志晟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遇到這樣一個普遍難題。得知這一情況,廊坊市高科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對其進行債權投資280萬元,並協調河北銀行為其貸款200萬元,幫助志晟資訊成功掛牌新三板市場,解了燃眉之急。

  科技創新需要金融資本的配合,但是,僅靠財政資金支撐科技創新遠遠不夠。創新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至關重要。2015年,經省市兩級科技部門推動,河北省共成立了11家科技支行、13家科技擔保機構。通過開展履約保證保險貸款、貸款風險補償、天使基金等新業務,2015年全省科技支行共對107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放貸款,貸款餘額達到279.1億元。

  上市融資已開始成為企業解決資金“瓶頸”的重要途徑。如今,一個覆蓋全省、擁有300余家上市企業的後備資源庫已經建立。河北省新三板掛牌企業達100家,累計融資7.67億元。這100家上市企業中有38家獲得國家和河北省共計3472萬元創新資金的資助,平均支援強度91.4萬元。德基科技、迪諾斯環保、東方大學城教育諮詢3家公司還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直接融資6.945億港元。

  引導資本投資轉化平臺

  走在上海張江張家口高新技術産業園內,記者看到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智慧能源、智雲網路、張家口分佈雲等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

  2014年,張家口市與上海張江高開區管委會開始合作建設,通過“股權投資+科技項目+專業園區”的模式,建成了21萬平方米的高科新城科研生産基地。它將與張北雲計算園區、懷來航太産業園等一批特色專業園區一起,共同成為未來張家口發展的重要載體。

  事實上,這種政府企業攜手實現“1+1>2”效果的“資本+平臺”建設模式,源於廊坊固安工業園區的成功示範。2002年,固安縣政府通過公開競標,引入戰略合作者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市場化運營,提供投資、建設、開發、運營所有公共産品和服務,開創出平臺建設的嶄新路徑。截至目前,華夏幸福已累計投入160多億元,其中近40%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除了為園區建起高端配套設施,華夏幸福還組建起800多人的專業招商團隊,用專業化招商、全球招商代替全民招商,到去年底共引進簽約項目482家,投資額達638.19億元,形成了航空航太生物醫藥、電子資訊、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等五大産業集群,成為河北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標桿。

  政府和市場“兩隻手”並用,河北省積極引導更多民間資本投資科技轉化平臺。變“園中園”由政府包攬到政企共建,一方面解決了融資難、融資少、融資貴難題,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園區産業聚集度和平臺凝聚力。如今,河北省全省高新區達到29個,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24個;農業科技園區達到108個。高新技術産業化創新基地達75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3個;建立了連通京津、貫通全省的整合果展示、技術交易、技術轉移、創業培訓“四中心”和科技金融服務、科技資源共用“兩平臺”。

  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裂變式”地激活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活力。2015年,河北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完成1245億元,同比增長11%。戰略性新興産業比重不斷增加,2015年較上年提高了兩個百分點。新增初創企業8800家,其中智慧製造、節能環保、電子資訊、現代服務業領域裏的企業增加明顯,科技型企業大步從經濟發展生力軍向主力軍邁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