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到一個窗口 辦理兩家事

  • 發佈時間:2016-05-09 05:45: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2015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拉開了稅收徵管體制改革大幕。改革頂層設計“最先一公里”與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是否貫通?廣大人民群眾是否享受到改革紅利?近日,記者來到地處中部地區的湖北省進行了調查採訪。

  我國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以來,建立了分設國稅、地稅兩套稅務機構的徵管體制,歷經20多年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稅收徵管體制存在的職責不夠清晰、執法不夠統一、辦稅不夠便利、管理不夠科學、組織不夠完善、環境不夠優化等問題也逐漸顯現。如何解決?

  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首要的是堅持問題導向,突破稅收徵管工作中的“瓶頸”制約,回應納稅人關切、消除納稅人“痛點”。

  “一窗式”聯合辦稅

  按照分稅制要求,納稅人需分別到國稅局和地稅局辦稅,不僅成本負擔較重,若遇國地稅辦稅地點相距較遠的情況,則更是不便。這也成了廣大納稅人的一大“痛點”。只有進一步加強國地稅合作,共同推進管理服務創新,才能從深層次上打通便民辦稅的經脈。《方案》明確提出,發揮國稅、地稅各自優勢,推動服務深度融合、執法適度整合、資訊高度聚合,讓納稅人享有更加優質、便捷、統一的納稅服務。

  開展國地稅“一窗式”聯合辦稅,是稅務總局安排給湖北省的三個專項改革試點任務之一。所謂“一窗式”聯合辦稅,就是深度整合國稅、地稅辦稅服務資源,推行國稅、地稅互設窗口、共建辦稅服務廳、共駐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前臺一家受理、後臺分別處理、限時辦結反饋”服務模式,逐步使現有國稅、地稅辦稅服務廳成為聯合對外提供辦稅服務的場所,也就是讓納稅人“進一道門、到一個窗、找一個人、辦兩家稅”。

  “湖北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多種模式的探索。”湖北省國稅局總會計師鄭克儉介紹,比如,雲夢縣實行“共建模式”。該縣2010年就被湖北省國稅局、地稅局確定為國地稅合作試點,建立了全縣唯一的實體辦稅服務廳,近400平方米服務大廳有16個窗口,每個窗口都有兩名辦稅人員為納稅人辦稅。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實行“共駐模式”。該區國地稅部門逐步從“一窗、兩人、兩機、兩屏”模式,轉變為“一窗、一人、一機、一屏”通辦國地稅業務。

  武漢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境外合作業務較多,該公司財務經理趙翊説,公司每月都要向境外支付十幾筆款項,按規定每筆業務都要到國稅、地稅登記備案,而且必須先到國稅、再到地稅。以前來來回回排四次隊、交四次材料,最長的一次花了4個多小時。“現在到聯合辦稅窗口一次性就能辦好國稅、地稅備案、納稅等手續,只需20多分鐘,這個變化以前真不敢想。”他説。

  襄陽市則實行“互派模式”。襄陽市地稅局稅費服務局工作人員進駐到該市經開區國稅局辦稅服務廳聯合辦公後,三證合一登記資訊補錄、申報、登出清算等多項業務都可採取“一窗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件”的方式辦理。

  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6日,湖北省151個縣區的國稅局和地稅局,共有47個互設窗口辦稅,17個共建辦稅服務廳辦稅,61個共駐政務中心辦稅。“4月底,全省全面實現國稅局、地稅局辦稅服務廳互設窗口,6月底前完成共建模式和共駐模式的試點任務,形成可移植、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讓納稅人‘到一個窗口、辦完兩家事’。”鄭克儉説。

  減少對企業經營打擾

  以往,國地稅稽查、評估部門都要分別進戶“兩頭查”“兩次評”,對企業正常的生産經營確有一定影響,也是納稅人的“痛點”之一。對此,《方案》提出,2017年實現國稅、地稅聯合進戶稽查,防止多頭重復檢查。

  湖北省國稅局、地稅局也於今年2月4日印發聯合稅務稽查方案,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合稽查,發揮國稅、地稅稽查部門各自優勢,加強協同配合,整合稽查資源,實施聯合進戶,增強執法效能,切實避免多頭重復稽查,減輕納稅人負擔。

  “國稅地稅稽查部門著力共用內部涉稅資訊,確定聯合稽查對象、聯合進戶檢查、協同審理及移送案件、協同稅收保全和稅款執行。目前,雙方已正式啟動首批322戶共同管轄重點稅源企業的聯合稽查工作。”湖北省國稅局稽查局局長趙勇介紹。

  記者了解到,湖北各地採取多種形式聯合稽查,取得明顯成效。黃石市國稅局、地稅局採取“資訊+團隊+業務”模式,重組數據資訊、人力資源和業務流程,推進機制、資訊、選案、檢查和審理深度融合,成立稽查合作領導小組,制訂稽查合作實施辦法,明確合作具體內容、合作方式、責任部門以及品質要求和考核督辦事項。日前,檢查人員對某房地産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取證時發現,上游建安企業稅收存有疑點,隨後立案查出了上游建安企業偷稅301.72萬元。此外,因一起假發票協查線索,國地稅聯合公安部門打掉某大型制售假發票犯罪窩點。

  3月16日,完成辦公室、網路、電腦調配後,遠安縣國稅局稽查局13名稽查骨幹,迎來縣地稅局8位稽查同行,雙方成立“聯合稽查局”,今後共同負責全縣2100多戶共管戶的稅務稽查,首批確定了聯合檢查5戶重點稅源企業。

  遠安縣“聯合稽查局”是由雙方互派稽查副局長交流任職,設立聯合查賬室合署辦公,稅收執法統一辦公、統一選案、統一進戶、資訊共用、各稅統查,案件分別審理執行,需要移送司法機關的聯合移送。

  “作為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和加強國稅、地稅執法合作的嘗試,設立聯合稽查局有助於提高執法品質和效率,推動執法適度整合、資訊高度聚合,把案件查深查透。”遠安縣國稅局局長周建軍表示。

  “過去國稅前腳走地稅後腳來,牽扯企業很多精力,聯合進戶確實減輕了企業負擔。”聯合稽查局首個試點企業、遠安星球集團財務主管李秀蓮表示,聯合稽查給企業做“全身CT”,有利於幫助企業減少涉稅瑕疵,避免稅收風險。

  “國稅、地稅一起到企業來檢查,兩家要查的賬一次就查妥了,以往至少需要兩三周,這次才用了四五天。企業歡迎這種方式!”湖北省鐘祥市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接受國稅地稅聯合檢查後説。

  降負提效服務企業

  《方案》要求,轉變稅收徵管方式,提高稅收徵管效能,著力解決稅收徵管針對性、有效性不強問題。湖北在“管好稅”“服好務”上進行了多方探索。

  在大企業稅收服務管理方面,湖北省國稅局、地稅局按照“誰管的稅佔大頭誰負責採集資訊”的分工方法,對採集24戶總部在鄂的千戶集團企業5個年度數據時,國稅負責15戶企業採集任務,地稅負責9戶企業採集任務,減少了對企業的打擾,提高了工作效率。“對大企業的聯合管理服務,使稅務機關和企業的工作量都減少近半。”湖北省國稅局大企業稅收管理處副處長尹俊説。

  根據相關法律,2001年12月31日以前國稅局、地稅局徵收管理的企業所得稅由原徵管機關徵收管理。2002年1月1日起,辦理設立(開業)登記的企業,其企業所得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徵收管理。這就導致同一個行業的不同企業,因為設立時間不同,企業所得稅有的由國稅局定,有的由地稅局定,定稅標準可能不一致的問題。

  對此,湖北省國稅局、地稅局成立聯合小組,統籌安排、協調督查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事宜,共用區域行業、規模、盈利水準等資訊。“聯合開展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努力實現國稅地稅企業所得稅管理服務的優勢互補,達到徵管一個流程,執法一個尺子,服務一個標準,公平稅收環境,降低稅收管理和納稅成本,讓納稅人有更多獲得感。”湖北省國稅局所得稅處處長胡麗華告訴記者。

  同時,湖北省還力推辦稅事項“全省通辦”,讓納稅人辦稅突破時空限制,線上上線下隨時隨地可以辦理涉稅業務。武漢銀行會計柳婷最近登錄湖北省國稅局網上辦稅服務廳,僅3分鐘,江岸區國稅局就受理通過了變更稅務登記。“過去跑到稅務局大廳辦理要一兩個小時,網上辦稅確實很方便!”她説。

  湖北省國稅局局長張國鈞表示,全省國稅系統已於今年4月6日實現辦稅事項“省內通辦”——就是在不改變納稅人主管國稅機關的前提下,通過線上線下互通、前臺後臺貫通、內部外部聯通,打破涉稅事項屬地限制,讓納稅人在網上辦稅服務廳或省內任意實體辦稅服務廳辦理涉稅事宜。

  據了解,按照建設“標識統一、流程統一、操作統一”的電子稅務局要求,湖北省國稅局先後開發了網上申報系統和涉稅事項網上辦理系統。其中,網上申報系統已在全省推廣,涉稅事項網上辦理系統也於今年3月1日在武漢市國稅局啟用,4月1日在全省推開,實現了稅務登記、稅務認定、憑證管理、申報納稅、優惠辦理、證明辦理6大類157個事項的網上辦理,以及受理申請、申報繳稅、發票辦理、涉稅查詢等線上上通辦,消除了屬地辦稅屏障。

  “‘居家辦稅’正變成現實,過去那種帶著厚厚資料和幾套公章,到大廳排隊等候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武漢市國稅局局長姜鋒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