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院飯,不能再湊合

  • 發佈時間:2016-05-08 06:20: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飲食方面,醫院完全有能力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處理好病人的飲食問題

  88歲的病友李大爺有點煩惱,不是因為看病治療,不是因為住院康復,而是因為最簡單的吃飯問題。

  對於住院病號來説,治療康復按部就班,不必操心。但吃飯就沒那麼容易了。雖然醫生對飲食注意事項都有囑託,不過怎麼落實,全靠自覺。像同一個病房的5位患者,有條件的,可以讓家屬每天從家到醫院兩點一線來送飯,既安全又合口;次之的可以在網上訂個餐,一飽口福,就是安全保障差一些;最後一種選擇,就是吃醫院的病號飯。

  老伴腿腳不好,送飯可奔波不起。自己又做過膽囊切除手術,不敢在外面吃。醫院提供的一日三餐,就成了李大爺的必然選擇。安全是做到了,但這大鍋飯的口味就差了些。每天訂三餐,常常是想吃的沒上菜譜,提供的沒有胃口。真真叫“送的飯吃個幸福,買的飯吃個舒坦,醫院飯吃個湊合”。

  應該看到,住院病人畢竟比普通人特殊,飲食上有諸多禁忌,如果家裏人或餐廳不了解,胡亂搭配飲食,可能還會吃出問題來。在確保飲食安全健康的基礎上,醫院裏的病號飯有沒有改進的必要和空間?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如今,即便是區一級的醫院硬體設備水準都上去了,醫療水準也在不斷提升,醫生護士對病人照顧也夠細心。吹毛求疵地講,就是這生活後勤保障的瑣事上差點火候,比如説吃飯。俗話講“醫補不如食補”“醫食同源”,可見吃的作用不可忽視。從住院病人的經歷和感受來看,吃飯這件事在醫院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究其原因,一來院方和百姓對病人營養膳食的問題普遍認識不夠,營養科常常被忽略。另一方面,很多醫院將食堂承包給餐飲公司,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卻忽視了患者營養上的特殊需求。

  據資料統計,全國每年因營養不良而導致營養風險,繼而出現臨床並發癥風險的病例,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業內人士指出,幾乎所有住院病人都需要營養學的支援。比如手術後患者,很多手術是要禁食的,這期間需要補充哪些營養?術後多少天進食最合適?尤其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患者能夠身心愉快地攝取這些營養,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探討的。醫護人員及家屬缺乏營養知識,很有可能影響到病人的康復。

  在日本,醫食同源的觀念同樣根深蒂固。日本患者對伙食十分在意,有的甚至把病號飯當成選擇醫院的重要依據。英國當局為了讓多數國民能在住院期間吃得好,更是加大了規範病號飯的力度,除了宣佈一系列食物引進的新標準,還特意頒布了病號飯的各種營養指標。若有關部門對醫院廚房抽查發現不達標情況,那整個醫院將面臨最高至關門的處罰。

  筆者認為,在飲食方面,醫院完全有能力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處理好病人的飲食問題。比如,將員工食堂和患者食堂分開,為住院病人專門開設營養食堂,並讓營養科直接參與患者的配餐工作。另外,各科臨床醫生除需掌握基本的營養知識外,還要多開展一些營養科醫生參與的會診,為患者提供週到、具體的營養建議和配餐安排。當然,患者及家屬也應重視營養問題,不要自作主張地為病人“滋補”,想吃什麼,不想吃什麼,還應與醫生及時溝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