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低認證亂信用差 營養師:“鑽石”職業霧中花
- 發佈時間:2015-12-10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健康”概念的升溫,帶動了大健康産業的提速,也吸引了相關産業鏈和利益鏈的驅動,營養師這個行業也順理成章地加入到大健康産業大軍中,成為人們眼中“鑽石級”的職業。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看似耀眼的鑽石,其實並不被公眾廣泛認可,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於認證亂、門檻低、監管差,導致信譽度低。
營養師,究竟有多少分支
11月28日,在由北京營養師協會主辦、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承辦的一場營養師大會上,與會專家和代表把臨床營養師和公共營養師推到了“合攏”的風口浪尖。
在公眾眼中,營養師應該具有基礎生命科學、醫學、農業科學、食品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綜合學科的綜合人才。但是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在營養師的大概念下,還有著更多的細分領域,比如,在醫院營養科的營養師叫臨床營養師,餐飲業的營養師叫配餐營養師,從事社區營養工作的叫公共營養師;而在健身房、體育場所工作的營養師叫運動營養師,此外,食品營養師、藥膳營養師等也都有著各自的服務領域。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目前營養師的劃分上,行業內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臨床營養師,另一類是公共營養師。兩類營養師的區別在於:臨床營養師是國家衛計委公佈認證的職位,如果想從事醫院營養科的工作,必須持有臨床營養師資格證。還有一種説法是,臨床營養師具有“處方權”。而公共營養師證在醫院是不被承認的。它們的研究內容也不一樣,臨床營養師主要研究疾病狀態下的膳食,是臨床治療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公共營養師主要研究公眾營養,中國居民普通膳食,要學會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及各類人群食譜的編制。
除此之外,北京商報記者還發現,對於臨床營養師和公共營養師的資格和執業認可歸屬於不同的部門。臨床營養師的資格考試和執業頒證都由國家衛計委負責,而公共營養師的資格認證和考試頒證歸屬於人社部。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長楊月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早在2005年,人社部把公共營養師劃為新職業,營養師被認為是未來的“鑽石級新職業”。然而十年過去了,中國營養師市場仍處於“軍閥混戰”的局面,沒有出臺相應的監管法規。一方面是國人營養意識增強,需要公眾營養師的指導,造成營養師市場面臨高達500萬左右的缺口;另一方面,臨床營養師、公眾營養師認證不統一,讓配套的營養教育以及專業營養師的培訓處於滯後狀態;營養師行業面臨的一些社會問題突出,比如民眾普遍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等。
營養師,要理論還是實踐
四川省營養師協會理事長張立實認為,針對我國的現實情況,營養師分兩類,臨床領域的臨床營養師側重於疾病的輔助治療,延緩疾病發展;公共營養師則是針對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服務。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應該強調的是,營養師和營養專家不同,“營養專家是創造知識的,營養師是應用知識的。營養師更加強調實踐性,是真正把營養落地的人,是一種職責,包括向公眾宣傳營養知識。而在我國,重理論輕實踐成為營養師市場發展的最大絆腳石。”一般説來,一名專業的營養師要經過五年時間的培訓,需掌握包括營養學、食品科學、醫學甚至是烹飪在內的多方面知識。
據北醫三院運動營養室主任常翠青介紹,在營養師的管理上,國內外有很大差別,日本和美國對營養師建立了一套合法制度,和工程師、會計師一樣,實行的也是註冊制,要經過嚴格培訓並考試才能獲得營養師證書,然後才能上崗。其培訓是多方面的,包括營養知識,食品加工、烹調和食品安全知識以及營養法、營養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此外營養師還要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能夠將營養知識傳達給服務對象,讓其接受營養理念,從而有利於營養計劃的後續執行。在獲得證書後,營養師自身不斷的學習提高也很重要,尤其是在膳食領域和慢性病領域。
常翠青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美國,營養師很“吃香”,想要獲得營養師資格很不容易。“我曾經問過一位營養師,據她講,要想定期通過審核註冊,除了要參加理論考試,還要累計一定時間的社區實踐工作經驗,否則也無法通過認證審核。”儘管在美國營養師認證嚴格,不過,一旦有了從業資格,便可擁有和醫生一樣讓人羨慕的高收入和社會地位。
在我國,雖然專家們口中表示實踐更重要,但是在資格認證和執業認可中,還是停留在“紙上談兵”,考試是惟一衡量“合格”與否的砝碼。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營養師沿用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分為理論知識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理論知識卷中包含職業道德和基礎知識,一般為客觀題;操作技能考核一般為主觀題;二級(技師級)以上,還需進行綜合評審和論文答辯,根據鑒定方案,綜合評審的形式可分為書面或口頭論文評審或其他形式。兩門都達60分以上,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制度,導致營養師的準入門檻受限,無論是房地産從業人員還是服務公司的外地保姆,只要通過考試都能拿到營養師上崗“執照”。一位曾經從事房地産生意的“孩子媽”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已經拿到營養師二級證書,我家小保姆拿的是三級證書。”
精準營養,並不是每個人都知曉
營養師被譽為“現代人健康的守門員”,是指能夠正確指導膳食營養以促進身體健康的專業保健人士,主要有臨床營養師(醫院病人膳食)、公共營養師(社區健康人群膳食指導)、管理營養師(培訓教育)等。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擁有營養師包括在此崗位專業人員已超過5萬餘人,活躍在醫療機構、托幼機構、各級各類學校、眾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居民社區、各類餐飲業單位、各種食品企業及健身中心和專業運動隊等多個領域,從事健康管理、膳食指導、營養教育及諮詢服務等工作。
小楚在北京一家健身房上班,擁有營養師資格。工作之餘兼職做私人營養顧問。幫助顧客制定一週的功能表,或針對性地配合季節做一些食補工作。據她講,“因為我父母是醫生,所以我比較容易通過考試,現在做兼職私人營養師,收入和私人教練差不多”。
北京商報記者隨後在一些培訓網站發現,不少成功案例都“現身説法”,無非是沒有任何醫學和食品相關學歷,但通過上培訓班拿到了營養師“執照”,這也印證了目前營養師行業的混亂局面。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的營養不良問題比較嚴重和複雜。既有發達國家所需著重解決的失衡型營養不良,又有發展中國家主要存在的營養素攝入不足問題。特別是在城市營養素攝入結構失衡型的營養不良以及相關的慢性病如肥胖、冠心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發病率明顯提高的現狀,讓營養師的市場需求日益擴大。但是如何才能實現“精準營養”卻不是每個居民以及相關領域所知曉的。
有人説,中國的營養盲多於文盲,這話很有根據。我國飲食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無論是食物取材、利用,還是食物加工、烹調技術都享譽世界。但是,以往我國大部分群眾對食物的認識還僅僅是“為了吃飽”,高一級的要求是“吃好”。至於什麼是“吃好”很多人理解是“色、香、味、形”,缺乏營養科學理念和均衡營養的要求。目前,營養師的就業最好方向是:為餐飲單位或食堂把關、做保健營養品推銷員、成為私人營養保健顧問。
實際上,在目前的營養師職業中,很多行業聘用的營養師界限不清,職能混淆。例如,不少餐飲企業總是邀請醫院的營養醫師來為大眾普及營養保健知識。殊不知,醫院的營養師更多側重於為患有疾病需要調養的病人設計營養搭配合理的膳食。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中國肯德基餐飲健康基金”的投放項目中,更多聘用的是醫療機構的營養師。此外,在一些大型餐飲企業中,聘用的也多為醫院的臨床營養師。
針對當前國內營養師行業的混亂局面,除了行業自身不斷加強規範,張立實認為還要立法,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針對營養師實行準入制度和定期認證註冊制度,發揮營養師專業的權威性。
記者 吳穎/文 賈叢叢/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