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證監會對包括編造傳播虛假資訊案在內的6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

  • 發佈時間:2016-05-07 09:20: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週五,中國證監會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披露,近期對6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包括1宗操縱市場案,2宗內幕交易案,3宗編造、傳播虛假、誤導性資訊案。其中編造傳播虛假資訊案包括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合併、萬達院線或將收購金逸影院以及黃光裕即將出獄等虛假資訊。

  證監會昨天披露,近日對6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其中包括1宗操縱市場案,2宗內幕交易案,以及3宗編造、傳播虛假、誤導性資訊案。有傳言稱證監會將暫緩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回到國內上市,證監會對此回應,對於市場關心的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注,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處罰多起市場操縱案、內幕交易案

  在1宗操縱市場案中,投資者黃信銘、謝冠華、陳囡囡、黃正中、朱輝于2013年至2014年期間,控制多個賬戶,利用資金優勢連續買賣“首旅酒店”、“勁嘉股份”、“珠江啤酒”股票,並在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交易,影響“首旅酒店”、“勁嘉股份”、“珠江啤酒”股價。另外,投資者莊德智參與了操縱“勁嘉股份”股價。黃信銘在上述交易過程中起到了組織、決策作用。按照《證券法》相關規定,證監會決定責令黃信銘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沒收黃信銘違法所得約3.2億元,並處以約3.2億元罰款;對謝冠華、陳囡囡、黃正中、朱輝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90萬元罰款;對莊德智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罰款。

  2宗內幕交易案,一宗涉及上市公司威華股份重大資産重組,葉書、張為傑、黃超明、蘇嘉鴻四位投資者與內幕資訊知情人聯絡並交易威華股份,其中蘇嘉鴻交易金額龐大,獲利高達6538萬元,證監會披露,沒收蘇嘉鴻違法所得約6538萬元,並處以約6538萬元罰款。其餘三人獲利138萬元至21萬萬元,違法所得全部被沒收,並處以等額罰款。另一宗內幕交易案涉及平潭發展非公開發行股份、中福康輝旅遊綜合開發項目等。在內幕資訊敏感期內,平潭發展董事長助理夏雪、特別助理石乃珊利用本人賬戶交易平潭發展,項目參與者劉峰、陳勇也利用本人證券賬戶交易平潭發展。上述四人除非法所得被沒收,同時被處以三倍的罰款。

  電信聯通合併、黃光裕即將出獄為虛假資訊

  值得關注的是,證監會同時通報3宗編造、傳播虛假、誤導性資訊案。其一為,重慶雲錦廣告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其註冊運營的@移動資訊(案發時認證為《移動資訊》雜誌官方微網志)新浪微網志,製作、發佈、傳播“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合併,中國移動與廣電網合併”的虛假資訊,上述虛假資訊致使下一個交易日“中國聯通”、“號百控股”、“廣電網路”三隻股票股價及交易量出現明顯異常。證監會表示,重慶雲錦傳媒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相關規定,重慶雲錦傳媒被責令改正,並處以頂格罰款20萬元。

  其二,贏商網在未就網路傳聞向相關方面進行核實的情況下,發佈《萬達院線昨日停牌消息稱或將收購金逸影院及藝恩網》的報道,稱“有知情人士透露”萬達院線停牌是要收購金逸院線和藝恩網,對市場投資者形成了誤導。依據《證券法》規定,證監會決定對贏商網的註冊運營方廣州贏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責令改正,並處以頂格罰款20萬元。

  其三,中國連鎖雜誌社工作人員姜海鋒撰寫了《國美靜候黃光裕歸來》一文,署名發表在《中國連鎖》2015年4月刊上,為當期封面文章,該文章包含黃光裕即將出獄的虛假資訊。虛假資訊傳播以後,相關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資訊披露秩序和股票交易秩序均受到影響。姜海鋒編造、傳播虛假資訊的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78條第1款規定,依據《證券法》第206條規定,證監會決定責令姜海鋒改正,並對其處以頂格罰款20萬元。《中國連鎖》雜誌及其網站刊發了《國美靜候黃光裕歸來》一文,同時還向相關網站推薦此文,傳播了虛假資訊。《中國連鎖》的行為違反《證券法》規定,依規被責令改正,並被處以頂格罰款20萬元。

  證監會強調,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以及編造、傳播虛假、誤導性資訊等違法違規行為始終是監管執法工作的打擊與防控重點,證監會將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嚴厲查處,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高度關注殼資源炒作現象

  近日有傳言稱,證監會將暫緩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回到國內上市,中概股回歸國內借殼、重組、IPO可能受限制。受此影響,正在私有化的企業股價應聲下跌。360、歡聚時代、汽車之家、噹噹、陌陌、人人、聚美優品等股價紛紛跳水。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對此回應,證監會已注意到相關輿情。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實現退市後,通過並購重組回到A股市場上市。市場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有較大的特殊性,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注。證監會指出,注意到市場的這些反應,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文/本報記者 齊雁冰

  相關新聞

  中概股回歸受阻逼大盤跳水

  大盤昨天上攻3000點失利後,一路跳水下行,呈現放量下跌走勢。大盤創3月份以來單日跌幅之最。截至收盤,大盤退守2913.25點,下跌2.82%;創業板指數報收2129.19點,下跌4.27%。兩市僅100多只個股飄紅。

  而昨天市場的最大傳聞是,證監會擬暫緩中概股企業國內上市,中概股回歸國內借殼、重組、IPO均可能受限制。

  廣州萬隆表示,監管層對樓市、債市、大宗商品打壓力度增強,股市重要性提升,國家隊托底預期在不斷增強。加之未來還有6月深港通、MSCI、養老金入市等超級利好不斷涌現,空頭殺跌動能受到制約。面對空頭襲擊,盲目跟風殺跌並不可取。

  也有機構認為,昨天放量長陰是否是下周變盤的開始,還有待確認。如果下週一股指收盤能重新站回60日均線,則之前箱體窄幅震蕩格局不會改變;如果下週一股指繼續放量下挫,那麼市場將步入弱勢。(劉慎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