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遏制A股市場的“取款機”現象

  • 發佈時間:2016-05-07 09:20:48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5月6日,上證綜指報2913.25點,下跌2.82%;深成指報10100.54點,下跌3.57%;創業板報2129.19點,下跌4.27%。有傳聞稱,中概股回歸國內借殼、重組、IPO可能受限制。還有消息表示,上市公司保殼只能並購實業資産,並購網際網路金融遊戲影視一概不批。這些傳言導致殼資源概念股當日集體下挫,此前中概股已經出現普跌。

  5月6日下午,證監會表示,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注。證監會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這相當於承認了一部分傳言的內容。

  去年上半年中國股市大漲,儘管隨後又出現大跌,但估值依然很高,尤其是新經濟概念受到追捧,而大部分從事新經濟業務的中概股在美國市場估值過低,缺乏投資者認可。去年中國監管部門力推註冊制與戰略新興板,刺激了一些中概股宣佈私有化並計劃回歸A股。

  但是,今年以來,註冊制推遲、戰略新興板擱淺,讓中概股回歸A股之路受阻,於是他們更加注重借殼或者IPO。問題是,這些中概股通過高溢價私有化,回歸A股的過程中還要炒作概念高溢價上市,完全是把A股市場當做“人傻錢多”的圈錢場所,而且,這種回歸推動了一波“殼題材”的崛起,刺激了更嚴重的投機風氣。

  除非中概股下調私有化價格的溢價率,否則,讓中國股民以過高的估值接盤中概股的計劃可能成為泡影。當初中概股紛紛宣佈私有化,是將A股視為沒有門檻的市場,把A股投資者當作“肉雞”,否則,就不會如此輕率且高溢價地進行私有化。

  註冊制推遲、戰略新興板擱淺也導致A股殼資源大幅升值。今年上半年,借殼成本大幅上漲,很多排隊IPO的優質企業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儘快上市。此外,大量上市公司希望通過並購重組來提高業績、抬升股價,甚至為此承諾了業績增長。也就是説,今年以來,雖然股指徘徊不前,但對殼資源以及重組概念的炒作非常火爆。

  更加糟糕的是,這些並購重組的資産大部分是受追捧的網際網路金融、遊戲、VR、影視等新興産業,這些産業估值缺乏嚴格的標準,泡沫化嚴重,比如某某明星或導演的工作室就可以估值幾個億或幾十億裝入上市公司。這種炒作是中國金融“脫實向虛”的表現。中國一直努力希望通過直接融資或信貸政策鼓勵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但是資金大部分還是流入了金融市場套利,而且越來越依賴概念炒作,比如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炒作預期,股市炒作殼資源、並購重組以及追逐VR、影視等新概念。

  監管部門打擊這種損害市場秩序與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投機是必要和及時的。長期以來,A股市場成為一些公司和機構的“取款機”,這種現象得不到遏制,鼓勵了投機文化的長期存在。否則,市場永遠不可能向理性的價值投資轉變。既然美國成熟的投資者並沒有給中概股更多的認可,那它們又有什麼理由成為中國投資者追捧的對象?

  事實上,中國的大環境可能無法支撐這種具有投機性質的高估值現象繼續下去。A股的高估值相當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人除了儲蓄、買房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投資渠道,大量散戶投資者涌入市場。過多的流動性與過高的換手率意味著中國人只能通過“價格投機”在市場套利,這會製造估值過高的現象,因為流動性過多而籌碼過少。

  但是,中國可能面臨資産重估以及信用風險的壓力,資金的風險偏好上升,即使是投機也變得短期化,這可能會導致市場的流動性越來越差。這會抑制借殼、重組等炒作。當整個市場估值在下沉,流動性變慢,風險偏好上升,概念炒作將喪失市場基礎。以當前的A股為例,市場上行的動力嚴重不足,成交量越來越低。我們希望,這有利於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風格的轉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