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措並舉減少寄宿學校“問題少年”

  • 發佈時間:2016-05-04 02:31: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邢成舉

  最近,由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以及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研究者構成的課題組發佈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發展報告”。報告聚焦農村寄宿生學業和心理狀況等問題,結果發現農村寄宿生在心理健康、校園人際關係和學業成績等方面有著令人堪憂的問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抑鬱,校園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校園霸淩,而學業成績方面則主要體現為學習成績差、課堂沉默和留級情況較多。

  農村寄宿制教育的出現已經有一定的歷史,隨著2000年初開始的農村中小學教育佈局調整,大量的農村中小學被撤並,多數小學生要選擇到鎮中心小學就讀,入學距離的增加自然就産生了寄宿的需求。寄宿制在農村教育中的蔓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農民外出務工的進一步深化,從夫妻中的一方外出打工到夫妻雙方外出打工,從近距離打工到遠距離打工。農民選擇打工後,無暇照顧子女,寄宿制學校也便成為了適宜的選擇。從對10多個省份農村調查的情況看,寄宿教育的情況還是相當普遍的。但現實中對寄宿制教育的關注遠遠不夠。

  寄宿制教育並非完全沒有優勢,但從目前來看,寄宿制教育的一些消極影響已經凸顯出來,這主要表現為:第一,一些小學內部出現“江湖”,不同學生圍繞不同的核心人物形成了相對緊密的小團體,這樣的小團體扭曲了學生的社會認知與社會交往規範,甚至直接導致校園霸淩的出現。第二,不少學生在缺乏足夠自理能力的情況下開始寄宿生活,生活中遭遇的困難少有人幫助,這會帶來自信心的瓦解和心理抑鬱,一次尿床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陰影。第三,寄宿制教育在無形中賦予了小學教師更多的責任和義務,而很多學生成長中需要家長扮演的角色是教師無法替代的。因責任的不斷加重,一些小學教師選擇採用“不作為”來減少“出問題”,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寄宿制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學性,例如曾經一直都有的春遊活動,就被取消了。第四,寄宿制學校學生與父母長時間分離,相關教育費用的收取似乎成為了聯繫兩者的紐帶,兩者情感上的疏遠也就客觀呈現了。為了尋找情感寄託,寄宿生或是沉迷網路,或是成為校園霸淩的幫手。第五,從長遠看,寄宿制學生在缺乏足夠關懷和指導的情況下,無法接受更長時間的學校教育,這導致其難以跨越窘迫的社會階層位置,貧困的代際傳遞越發突出。寄宿制學生中的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當老人無法擔當照顧留守兒童教育的任務,或是留守兒童的父母對老人照顧留守兒童産生異議的時候,選擇寄宿制教育的學生就多了起來。

  針對寄宿制教育潛在的負面影響,有必要從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工作等多個角度入手,採取干預措施。

  首先,嚴格寄宿制學校的管理,一方面是要安排寄宿制學校的專門生活指導老師,另一方面是要求寄宿制學校配備心理輔導教師,為寄宿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心理諮詢等方面的專業服務。其次,做好寄宿制學校學生的觀念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好杜絕校園霸淩現象的干預機制設計,重點是從心理和觀念層面化解校園霸淩的存在基礎,創建和諧校園秩序和環境。再次,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應支援寄宿制學校做好學生的關愛工作,比如設置“愛心通話”,讓學生與父母加強溝通,強化小學教師的責任意識,同時給予必要的減負。最後,引入專業的社會工作者來對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開展輔導和幫助,通過社會工作者定期地與學生開展學校活動,學生的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解決。當然,我們呼籲父母對寄宿制學校的子女更多的關愛和詢問,讓他們有更多被愛的感覺,也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儘量避免為孩子選擇寄宿教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