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稻綠色增産的“監利模式”

  • 發佈時間:2016-05-04 02:32: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監利縣是湖北糧食第一縣、全國水稻高産創建整建制推進試點縣、國家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國家農産品加工示範基地、連續多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標兵稱號。2016年,監利糧食規劃面積285萬畝,預計總産量突破30億斤,比上年增加8000萬斤以上。監利常年水稻生産面積220萬畝,水稻産業基本實現了規模化、優質化,正在向機械化、高效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優質高産栽培技術

  種植模式

  統一優質品種選擇優質、高産、耐漬、抗病、抗倒伏的雜交水稻品種。

  優化種植模式大力推廣“稻—油(麥)、稻—綠肥”模式,種地與養地相結合;依託福娃集團推廣“稻鴨共育”,發展有機稻生産。

  推廣集中育秧技術機插秧尤其是工廠化育秧有相當強的抗自然風險能力,能有效減輕勞動強度、節省育秧面積、節約生産成本。工廠化設施育秧解決了農民早春機插秧育苗易出現爛秧死苗的瓶頸問題,配套機插栽培技術,省工節本增效,有力地促進了雙季稻和再生稻生産發展。

  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産技術以育秧工廠為平臺,發展“1+N”服務模式,即集中育秧+農資供應、農機服務、測土配肥、統防統治、糧食烘儲、加工行銷、基地建設、蔬菜生産、農民培訓,打造從種子到餐桌的糧食全産業鏈生産服務體系。

  推廣節水節肥節藥新技術擴種綠肥20萬畝,增加有機肥施用量20萬畝,秸稈全量還田,減少化肥用量。80萬畝綠色食品水稻生産示範基地推廣頻振燈、性誘劑等物理殺蟲,應用BT等生物製劑綠色防控新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推廣防災減災技術中稻推廣二期播種避開高溫熱害,推廣配方施肥、減氮增鉀防早衰,科學管水健身栽培,病蟲綜防、抽穗期統防統治,及時機收防倒伏等減災技術。

  栽培方法

  當前影響監利縣水稻高産的主要因素一是秧苗素質不高,栽到大田遇到低溫或高溫,抗逆性差,返青遲,甚至坐蔸;二是栽插密度過稀,中稻每畝0.9~1.2萬穴,雙季稻每畝1.3~1.7萬穴;三是肥料施用不合理,重氮輕鉀不平衡、重前輕後宜早衰;四是水分管理粗放,中後期靠天下雨,乾旱致米質差、千粒重低、甚至倒伏;五是病蟲綜防措施不到位,單一用藥産生抗藥性、藥效差;六是避災減災措施基本沒做到,中稻沒做到二期播種,抽穗期常遇高溫熱害;晚稻播期推遲,易遇寒露風不結實。因此,該縣特別加強技術改進。

  選擇良種選擇優質、高産、耐漬、抗病、抗倒伏的雜交水稻品種。其中超級稻品種有中稻豐兩優香一號、廣兩優96、揚兩優6號,早稻兩優287,晚稻五優308等。

  適時播種溫度穩定通過12~14℃時,為水稻發芽和生長的最低溫度。該縣早稻一般3月下旬播種,中稻二期播種:4月15日前或5月5日後播種,使中稻抽穗揚花期避開7/下~8/上高溫熱害天氣,晚稻播種6月23日前,確保9月10日前齊穗。生産上農民早稻愈播愈早,晚稻愈播愈遲,有大減産的風險。

  培育壯秧“秧好一半谷”,秧田要施足底肥,選用腐熟的有機肥,培肥秧田。早稻秧田選擇避風向陽田,稀播壯秧,早雜畝播量20公斤;中晚雜畝播量10公斤以內。早稻二葉一心,中、晚稻一葉一心期噴施15%多效唑50克,培育多蘗矮壯秧(2個以上),提高秧苗抗逆性。中稻秧齡不超過35天,早、晚秧齡不超過30天。

  合理密植根據試驗示範資料,適當密植可提高畝産量50-100公斤,我縣中雜栽插密度1.35萬穴為宜(約5×8寸),基本苗5~6萬,雙季稻2~2.2萬穴(4×7寸),基本苗7—9萬,中稻畝成穗17~18萬,雙季稻畝成穗20~24萬。

  平衡施肥“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提倡冬季種植綠肥、秸稈還田,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注重氮、磷、鉀肥的平衡施用,針對農民不良施肥習慣,專家提出“減氮增鉀、氮肥後移”科學施方法,可起到壯稈、增強抵抗力、防早衰作用。氮、磷、鉀之比為1:0.5:0.7。中稻總氮量一般14~15公斤,雙季稻總氮量一般11~12公斤。底肥、分蘗肥、穗肥之比為6:3:1。方法是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酌情施用穗肥。

  雜交中稻一般底肥為45%複合肥25公斤+尿素10公斤,分蘗肥為尿素10~12.5公斤,穗肥為複合肥5~10公斤。雙季稻底肥為45%複合肥25公斤+碳銨15~20公斤。分蘗肥為尿素10~12.5公斤。水稻穗期噴施2~3次磷酸二氫鉀,增粒重。

  科學管水淺水插秧,深水活蔸,前期淺水促分蘗,中期先輕後重多次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復水後保持淺水層促進水稻孕穗,抽穗時灌深水,抽穗後乾濕交替灌溉,促進穗粒灌漿,成熟前7天斷水,後期防止乾旱。

  綜合防治病蟲害秧田期重點防治稻薊馬、稻瘟病,扯秧前3~5天打好送嫁藥,大田期重點防治好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

  防治二化螟。5月上、中旬與7月上、中旬,防治時間一定要準,藥劑要準,水量要足,藥劑宜用康寬、福戈、壟歌、稻騰。

  防治稻飛虱。壓前(代)控後(代),7月中下旬宜用吡呀酮、烯啶蟲腚等防治好,8月下旬較輕,易防易控,不會倒稈。主要防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應掌握好時機按時打好三遍藥:即分蘗末期,抽穗前5~7天,抽穗時。宜選用井崗黴素、愛苗、好力克、稻瘟靈等藥劑防治,有細菌性病害田塊孕穗期用碧生噴霧。

  適時收穫稻穀九成黃時及時機收,防止後期遇陰雨天氣引起倒伏。

  機插秧大田管理

  機插密度機插行距30釐米,早稻株距12~14釐米,每畝約1.6~1.8萬蔸,每蔸3~4苗(常規5~6苗);中稻株距18~20釐米,每畝約1.2萬蔸,每蔸2~3苗(肥田宜稀,瘦田宜密)。

  施肥與管理插秧前4天左右,採用機耕船或小型耕整機大田耕整,45%複合肥約25公斤作基肥,加入耖口除草劑及顆粒鋅1包、硅肥2公斤,沉泥2~3天。插秧前一晚開始排水,至機插時保持瓜皮薄水。機插時避開大雨,陰天較好,晴天避開中午高溫。插後7天淺水管理,選擇1~2天露泥,遇低溫、大風、大雨踩平水口子,保水護苗,遇高溫採取日灌夜排,促進秧苗儘早活棵。插後8~10天,以根部出現短白根為準,大田淺水分蘗,首次每畝追施尿素5~6公斤,間隔8~9天后,看葉色深淺畝追尿素5公斤左右。當每蔸達到13~14苗時(早稻12苗)開始曬田,曬田達到葉色轉淡,白根滿田,田土硬化。曬田復水後畝追穗肥5~8公斤複合肥+鉀肥5~8公斤(酌情加尿素)。

  病蟲草害防治機插秧出棚前2~3天打好送嫁藥,主防苗期薊馬、葉蟬,兼防二化螟。對草害較重田塊,結合第一次追肥選用水稻小苗安全除草劑進行除草。二化螟防治一般抓住期口為5月上中旬首防,月底掃殘;7月初再防,月底掃殘。進入7月後適時防治稻飛虱及稻縱卷葉螟。水稻分蘗盛期後遇陰雨天氣需及時防治水稻紋枯、稻瘟病。破口前後間隔7~9天分2次重點防治好水稻三病。

  説明肥料使用需結合實際地力好壞靈活調整,水稻土地力較好田塊施肥總量酌情調輕,施肥次數酌情調少,砂土瘦田施肥總量酌情增加,施肥次數酌情增多;蟲害防治以當地適時病蟲情報為準。

  再生稻生産流程

  頭季稻生産技術措施

  品種(組合)選擇。選擇頭季稻能高産,後季再生能力強、熟期適宜、耐肥抗倒、品質優良、適應性廣的品種(組合),以早中熟品種為主,生育期在135天以內。

  生育期安排。3月20~25日機插秧盤播種,4月15~20日大田機插,6月2~5日拔節,6月9~14日曬田,7月4~9日始穗,7月10~15日齊穗,8月10~15日收穫。

  用種量及機插密度。用種量每畝2公斤,播種每盤80克,秧盤每畝25個。機插行距30釐米,株距15~16釐米,每畝約1.4萬蔸,每蔸3~4苗。

  施肥與管理。4月12日採用機耕船或小型耕整機大田耕整,45%複合肥25~30公斤作基肥,加入耖口除草劑及顆粒鋅1包、硅肥4公斤,沉泥2~3天。

  4月15日晚開始排水,至機插時保持瓜皮薄水。

  4月16日機插時避開大雨,陰天較好,晴天避開中午高溫。插後7天淺水管理,選擇1~2天露泥,遇低溫、大風、大雨踩平水口子,保水護苗,遇高溫採取日灌夜排,促進秧苗儘早活棵。

  4月25日前後,大田淺水分蘗,畝施尿素5~6公斤。

  5月3日前後,看葉色深淺畝追尿素5公斤左右。

  6月10日,當每蔸達到13~14苗時開始曬田,曬田達到葉色轉淡,白根滿田,田土硬化(對比普通中稻適當提早和加重)。

  6月14日,復水後畝追穗肥5公斤複合肥+鉀肥5公斤(酌情加尿素)。

  7月5~12日,保水抽穗,齊穗後田間保持幹乾濕濕。

  8月1~3日(收割前約10天),結合灌水畝施尿素8~10公斤促再生芽萌發,施肥後2~3天斷水。

  8月10~13日,稻穀成熟95%時搶晴收割,具體是晴天下午割,陰天全天割,收割時留禾蔸高35~40釐米,機械收割時將稻草粉碎,均勻撒開。

  病蟲草害防治。機插秧出棚前2~3天打好送嫁藥,主防苗期薊馬、葉蟬,兼防二化螟(以當地適時病蟲情報為準)。

  4月25日前後,結合第一次追肥選用水稻小苗安全除草劑進行除草。

  5月3~8日,搞好第一代二化螟的首次防治,半月後掃殘。

  6月14~15日,曬田復水後第一次預防水稻三病(紋枯、稻瘟、稻曲)。

  7月1日、8日,破口前後分2次重點防治好水稻三病,同時搞好二代二化螟的首次防治。

  7月20~23日,二代二化螟掃殘,重點搞好稻飛虱及稻縱卷葉螟的防治。

  再生稻生産技術規程

  管水。頭季稻收割時田要幹,收割後即灌淺水,同時每畝噴施磷酸二氫鉀150克,以利再生苗快速整齊發苗。發苗時保持田間濕潤,齊苗後幹乾濕濕到成熟。

  施肥。頭季稻收割後3天內畝施尿素3~5公斤,9月10~13日(始穗期)採用葉面噴肥,視苗情每畝用“920”1克,加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兌水噴施促齊穗壯籽。

  防治病蟲。再生稻病蟲一般較輕,但要注意稻飛虱、二化螟和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防治。

  説明:本操作規程屬正常年景推算,所有操作與天氣情況密切相關,如遇持續高溫或陰雨寡照,日程可能提前與延後。

  科普問答

  1.再生稻與雙季稻有何異同?

  答:相同點是都收穫兩季水稻,且頭季播種時間與二季收穫時間基本一致;不同點是特定品種一次播種,再生稻靠休眠芽抽穗成熟,無需播種、育秧和插秧,不需耕犁耙田。

  2.再生稻對田塊的選擇如何?

  答:要求排灌條件好,曬田時好排水利於頭季收割,割後好上水利於休眠芽萌發。

  3.應選用哪些特定品種?

  答:選擇頭季稻能高産,後季再生能力強、熟期適宜、耐肥抗倒、品質優良、適應性廣的品種(組合),以早中熟品種為主,生育期在135天以內,如豐兩優香1號、新兩優223、天兩優616等。

  4.播種期如何安排?

  答:播種時間應安排在3月底4月初,宜早不宜遲,確保8月15日左右收穫,確保再生稻9月15日左右安全抽穗。

  5.移栽密度與普通中稻的區別?

  答:移栽密度適當增加,機插行距30釐米,株距15~16釐米,每畝約1.4萬蔸,每蔸3~4苗,通過提高再生稻有效穗獲得高産。

  6.頭季收穫機械輾壓引起減産該咋辦?答:首先頭季稻要曬好田,曬田達到葉色轉淡,白根滿田,田土硬化(對比普通中稻適當提早和加重),其次保持頭季灌漿期幹乾濕濕,收穫前7天斷水。

  7.如何避免頭季早衰影響再生芽萌發?

  答:8月1~3日(收割前約10天),結合灌水畝施尿素8~10公斤,施肥後2~3天斷水,能有效防止頭季早衰,促再生芽萌發。

  8.如何加快再生芽萌發?

  答:頭季收割時留禾蔸高35~40釐米,機械收割時將稻草粉碎,均勻撒開。針對倒數2~4節位的休眠芽採取保2爭3攻4策略,持續陰雨天留矮樁攻大穗,持續晴天留高樁攻多苗,及時上水追肥,噴施磷酸二氫鉀。

  9.如何促進再生稻平衡生長?

  答:9月10~13日(始穗期)採用葉面噴施“920”,磷酸二氫鉀,使被輾壓稻株快速抽穗,促齊穗壯籽。

  10.再生稻與雙季稻的效益比?

  答:雙季稻畝産約1000公斤,再生稻畝産約900公斤,收入分別為2700元(1.35元/斤)、2520元(1.4元/斤)。雙季稻2季畝投入約1350元(早650元,晚700元),再生稻2季畝投入約950元(中750元,再200元)。兩者比較純收入分別為1350元、1570元,再生稻高出220元。

  11.食品安全性及品牌創建潛力如何?答:再生稻生長期間一般不用藥或少用藥,可有效減少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污染,為安全食品提供保障;再生稻生長期間晝夜溫差大,利於籽粒灌漿與養分形成,米質明顯高於一般中稻,食味極好,為優質大米品牌創建打下基礎。

  説明本操作規程屬正常年景推算,所有操作與天氣情況密切相關,如遇持續高溫或陰雨寡照,日程可能提前與延後。

  本欄由劉孔清喬東平本報記者樂明凱供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